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7|回复: 0

寻梦中国:外国人在中国的“新冒险”(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1 0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全球商业经典》


  文/李国卿


  日本《朝日新闻》不久前在招工版介绍了加藤嘉一在中国的留学经验,说他的成功得益于留学生时代经常和小卖部的大妈聊天,最长一天聊8个小时;还和门卫交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取免费的《人民日报》。

  一次会面时和作家萨苏说起这件事,萨苏说据他对日本的观察和了解,“加藤将来一定会从政的”。本来以加藤嘉一的出身和背景,要想进入日本主流社会并不容易,更何况从政;但现在他成了小有名气的“中国通”后就另当别论了。不过,这种名声对他将来的仕途设计并非只有好的影响,“亲中”标签也可能成为妨碍其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中,加藤已经在有意识地做一些预先消解工作—从而让观察者更加注意到他努力背后某种有趣的挣扎。

  加藤的“老乡”和同龄人、近年在中国逐渐为一般民众所熟悉的铃木美妃则为我们展示了日本青年在中国生活的另一番图景。这位舞台剧童星出身的女演员,十几岁就到达演艺的巅峰;她成年后最为焦虑的却是如何摆脱刻板冷漠、似乎一成不变、对于未来不能激发任何想象力的“主流生活”。2005年底,一次临时起意的中国之行竟让她就此留在了北京。在古老的胡同里,她心满意足地享受着生活的随意、人情的友善和明天的不确定。

  这两个日本人的追求虽然大异其趣,但他们实现梦想的路径却有一段关键的重合——中国。同样的特点也出现在另一个外国人——吉乐•杜福尔(Gillesufour)的故事中。

  这位大名鼎鼎的法国时装设计师全职加盟鄂尔多斯已经有三年了。刚开始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封闭小圈子称他的选择是“东方冒险”,当然还有洞明世故的评论说他只是到中国挣一笔养老的钱。冒险当然有一点,但养老之说却未必像听起来那么靠谱儿。了解他的人会知道,杜福尔多年的挣扎,就是想走出曾与之共事15年的Chanel灵魂人物—“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Legarfeld)的阴影,而中国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尝试。在欧洲,他不仅加盟过其他的公司,甚至还曾推出个人设计品牌,但即便在与卡尔分手多年,甚至刻意不联系之后,人们在介绍他时仍以“拉格菲尔德的左膀右臂”作为开始,对此,圈内免不了还有一个封号送给他—“千年老二”。

  中国让他有了不同的表现。一个引人发笑的细节是,刚来中国当“老大”的时候,杜福尔对待助手的方式完全亦步亦趋地效法拉格菲尔德当年对付他的那套手段。而后来的结局却是,杜福尔为了表示对团队的依赖和感谢,把以自己两个助手——Sarah和Bei为原型的卡通头像印在了大衣内衬上。“在这里,我们就像一家人。是吧,我的Bei!”这可以视为杜福尔在心理上摆脱卡尔•拉格菲尔德的关键一步—当然绝非唯一的一步。

  因此,我们就要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话题,我们的话题乃是关于外国人如何在中国寻找和实现梦想;两年前让我们惊奇的也许还仅仅是中国向外国人提供商业机会,今天让我们惊奇的是中国甚至还能提供梦想和生活方式。虽然这与孔夫子“近者悦,远者来”的理想仍有相当距离,可也毕竟是一种值得玩味的变化。

  就是最纯粹的商业层面,现在也有迥异以往的表现。蓝石(PierreDeVilmorin)初来中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暑期游客。那次旅游之后,他找了个机会重返并长驻中国,后来便是居停、创业。有人说这个法国小伙子骨子里其实是个温州人—他16岁时在杂志上看到一款中国女孩们喜用的手机链,就通过一个深圳的外贸公司趸了一批到法国去卖。最近,他引进Venteprivee.com模式开办的网上时尚品牌特卖会居然获得经纬创投与今日资本43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经纬合伙人张纬在新浪微博上评论说:“经纬从来没有投资过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他是第一个。”从现有资料看,这“第一个”的纪录可能还不仅仅限于经纬。

  时尚品牌特卖会这一商业模式并非蓝石独享,国内还有佳品网、尚品网和优众网等同业竞争者。但一个外国人,虽然是“染黄了头发的温州人”,从2008年年底开始创业,2010年就做到2亿左右的销售额,也难怪人们说经纬的投资其实就是投给蓝石个人的信任票。

  关键还在于,无论人群还是商圈,新鲜基因的注入总是能带来整体优化的活力。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受益于此,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体也不例外。当我们一门心思地走向世界时,实在不能忽略世界也在走向我们。在杜福尔的故事中,我们试图用两个词来把握这一进程:change和exchange:我们渴望改变,为此交换梦想;我们想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因而世界也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9月初在吉隆坡首次举办的大众车展上,新加坡籍的大众中国董事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达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他在行业内破天荒地邀请中国最优秀的汽车经销商参会,并承诺以大众体系的资源支持他们到马来西亚开店创业,而其中一个目的竟然是:让当地经销商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做事的。

  在这期故事中,一个德国人的做事方式也让我们中国人大开眼界。傅伦(FloEysler)曾是跨国公司的在华职员—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这是极为优渥舒适的一个群体,但他却受不了大公司三点一线生活的枯燥封闭。为了能够“放心喝水”,他辞职后竟然自己创业在中国做起了鲜榨果汁生意。这本来也是投资人青睐的项目,但傅伦却总是对国内热衷的IPO愿景敬谢不敏,以至于中国朋友经常说他这样做生意太难太累,他则以德国人相信的“value for money”作为辩解:“好东西口口相传,我做的就是好东西。”

  追根溯源说起来,“如果”鲜榨果汁(iFJuice)不仅仅是傅伦的生意,更像是他的生活。当初他来中国,就是因为觉得这里比刻板的家乡小城有意思;后来从公司辞职,则是因为上班生活没意思;现在自己做果汁,当然是为了在中国活得更有意思。

  在世界与中国的exchange中,生意与生活,商业与梦想,哪个更有感召力?当《独自在13亿人中》作者柯立思(ChristianY.Schmidt)在2007年开始沿着31国道进行自己的首次中国之旅时,遇到质疑他只是简单地回答:“我想和赢家在一起。”今天面对我们的记者,他的答案已经有所改变:“我喜欢中国,我得留在这里,这里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地方。”

  生意也是生活,商业当然需要梦想。而今天的中国不仅提供生意,还提供生活方式—这句话反过来讲同样成立。比尔•波特在《禅的行囊》中写道,他选了三样优秀而又不消磨意志的中国元素重新“搭建”了生活:中国古诗和佛经、乌龙茶以及午睡。并且评论说,这都是明显无害的。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三样东西与当前关系不大,那不妨了解一下这个事实:大约在他“搭建”这种生活30年后,正是由于两本与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关的书在中国大卖,这位每月领食物补贴的美国“低保户”才终于付得起女儿上设计学院的学费,并且重新装修了家里的卫生间。就连过去一再拒绝他的古根海姆基金会也同意赞助他的新旅行计划,发给他一笔巨款:5万美元。
  其实这笔钱也不算太多啦!最新的消息说:《寻路中国》作者何伟(PeterHessler)因长期报道改革中的中国,刚刚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奖金50万美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