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7|回复: 0

一代硅谷中国创业者的两世人生(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4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创业家(北京) 

中  篇

在那届华源会上,马云和杨致远的一次私聊启动了后来那场精彩跌宕的雅虎收购案

标志时间:2005年5月5日

标志事件:华源会2005年年会

硅谷主角:邓锋、谢青

中国主角:陈宏、朱敏

“我打电话一个个请,马云说他来不了,我说你有多长时间?必须得来,他说就48小时,我说48小时也得来,他来了,真是待了48小时。”邓锋说起2005年的华源会,仍然满是自豪。

“张朝阳、丁磊、李彦宏、杨元庆、郭为、吴鹰、杨致远,还有硅谷的,像我、陈宏、柯严,还有贝恩的朱佳,他们是那年年会的赞助,还有戴维黎——曾子墨的老公,以及亚信的丁健,步步高的段永平(博客)。” 除了组织华源年会,邓锋还组织了“中美IT企业领袖峰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那个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李彦宏的百度都还没有上市。在这个会议上,马云和杨致远的一次私聊启动了后来那场精彩跌宕的雅虎收购案。

除此之外,华源会还实现了赢利。

在邓锋之前,华源会一直没赢利,朱敏做会长的时候,曾经写一张空白支票放在董事会,说如果拿不到捐款,最后他买单。那一次最终募集到了三四万美元,而邓锋则募集到了三十五六万。接替朱敏出任会长的邓锋把华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邵亦波作为副会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eBay收购易趣,兑现了个人财富的邵亦波辞职退休,很有时间做这件 事。

在这年华源的会场上,出现了美国主流商业圈重量级人物的身影。开幕的主题发言人是Intel的执行副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参与论坛的有Juniper的创始人Pradeep Sindhu,雅虎的副总裁John Marcom,另外还有来自摩根斯坦利、红杉资本、华登国际的高管。

2005年,华源会年会的主题定为“中国,走向主流”。毫无疑问,这个标题昭示了当时彼岸华人们的心态和期待。

NetScreen传奇

要讲2005年的华源会,还要从主角邓锋和NetScreen的故事讲起。

时间回到1996年。当时已经在Intel工作3年,并获得了稳定位置、优厚薪酬的邓锋开始琢磨创业的事儿,他经常和在思科工作的清华好友柯严碰面,两个人都想创业,但却看不太清方向,也不知道怎么干。

这时第三个清华人出现了。在一次打篮球时,邓锋遇到了谢青。

谢青来美国是为了读博士,但几乎从来了那一天他就没有安心读过书。先是在自己清华导师的美国公司帮忙打工,为此向斯坦福申请推迟了一年入学时间。之后,在1992年,他和几个同学开始自己写防火墙软件,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那是一次作坊式的创业,也没有投资人,就是几个人做出了产品出去 卖。

这是一段没多大成就的创业经历,4年下来,谢青买了一套房子。但最宝贵的收获在于他认准了网络安全这个创业方向。因为在这次创业过程中,他发现软件防火墙其实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用软件做,做不快,因为它永远受两个条件的限定:第一是PC机的性能,第二是操作系统的限制。”谢青开始考虑能不能用硬件来做防火墙,开发自己的芯片。

1996年的谢青,一边做着自己的小公司,一边到一家大公司去上班,收入不错。也就在这一年,他放弃读了6年的博士课程。在硅谷这群华人创业明星中,他是唯一的辍学生。

转折点就发生在那次打篮球之后。邓锋对谢青说,他和柯严已经在商量创业。谢青问,你们想干什么?邓锋说,Intel最近想把网络安全功能加入芯片中,你懂网络安全,你觉得这个方向怎么样?

这就叫正中下怀。对谢青而言,没啥可说的,干!他谢青是网络安全的行家,邓锋是芯片天才,柯严是软件高手。绝配。三个人的分工是,谢青担任CEO,邓锋负责芯片,柯严负责软件。

但是知易行难,况且三个人现有的工作待遇都太过优厚,特别是邓锋,再干一年就可以拿到价值百万美元的Intel的期权股票。于是三个人说好,先不辞职,业余时间来做,每个人每星期必须保证30个小时来办公室,周六一天都必须到,周日上午可以休息,但下午必须到。

1997年,三个人成功做出了NetScreen历史上的第一台机器。高兴之余,他们都明白自己要面临抉择:必须辞职了。三个人相继辞职,邓锋放弃了百万美元的股权,NetScreen正式成立。

与朱敏和陈宏一样,NetScreen在最初融资时也遭到了美国VC的冷遇,原因同样是不看好大陆华人的创业能力。最后,谢青还是从香港人和台湾人那里融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而他们3个人也每人投入了5万美元。

产品上市之后,销售效果非常好。这时老美们开始相信这群中国人了。1998年6月,红杉资本进入。但这件喜事却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当时美国投资人不信任中国人的操盘能力,谢青也不自信,在谈条件时,双方商议确定,由红杉寻找一位资深职业经理人接替谢青的CEO职务,谢青转任董事长和工程副总裁。很快这个人就来了,他是原Sun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托马 斯。

后面的故事,按照谢青的说法,这个托马斯先生是个销售主导型的人,加上对谢青有猜忌,他拒绝了谢青提出的研发下一代产品,把防病毒功能加入设备中去的建议。

1999年9月,谢青辞职了。

那年的一个中午,毕业后已经打工几年的金海平找到了谢青,交给他一份商业计划书。这是他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就有的梦想,要做基于手机的个人位置服务,也就是手机上的导航软件。他和谢青一起吃了午饭,谢青鼓励他说,憋不住了就跳出来干,别总犹豫了。就是这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年,Telenav在Sunyvale成立。

谢青的离开并没有影响NetScreen的高歌猛进。公司销售额从1999年的500万美元,迅速冲向了2000年的2600万美元,之后是8500万美元、1.38亿美元。请注意,这是在互联网泡沫崩盘的年 份。

但就在2000年底,邓锋听说了一个消息,谢青又创业了。这次他成立的公司叫Fortinet,而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杀毒等一系列功能都做到一个盒子里去,他还给这个设备取了一个名字叫UTM,而不再叫防火墙。

2002年,谢青干成了,他的产品上市了,并且和NetScreen形成了直接的竞争。至此两人彻底反目,因为邓锋认为谢青这么干太不厚道了,毕竟他也还是NetScreen的重要股东。在硅谷的华人圈里,你很容易就能打听到两个人曾经形同陌路的故事。金海平告诉《创业家》,一度在华源的年会上,他和陈宏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创造环境,让谢邓二人重归于好。后来,两个人表面和缓了下来,但内心的隔阂却始终没有打破。

当然,这是后话了。而在2001年,当时的邓锋并没有太多心思关注谢青,因为NetScreen在这一年要冲上市了。在经历了三次更新操作系统、推出若干新品,人员扩张将近一倍,销售额增长3倍多的一年之后,2001年12月12日,NetScreen成功上 市。


此后的日子,NetScreen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到2003年,其销售额达到了2.45亿美元,在全球防火墙市场中的份额排名第二。2004年2月9日,网络设备巨头Juniper出价40亿美元收购NetScreen,4月16日并购完成,当天NetScreen的市值是24亿美元。

在此后一年中,原NetScreen的核心技术骨干绝大部分相继辞职。而邓锋也在2005年2月退职,柯严在10月离职。至此,一个由三个大陆留学生开创,由一支主要由华人构成的工程师团队创造的技术创业传奇在硅谷高潮谢幕。

回国去!

如果陈宏换做是在2005年找VC融资的话,除了邓锋和谢青,他将能够轻易再举出几个名字说服投资 人。

毫无争议,NetScreen的成功在2004年把大陆华人创业者的声望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就在这之后的一年,一位女性又创造了一个华人传奇,她的公司创立仅短短2年半时间,而且前一年半一直处在没有销售的研发中,此后一年中的最高月销售额也仅100万美元,但它却被思科以6500万美元收购。这个传奇的创造者叫曾毅敏。

靠在餐馆刷盘子维持生计,曾毅敏完成了她在纽约州立大学的学业。此后她在IBM、贝尔实验室、AT&T、思科一连串的大公司工作。2002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最低潮,她决定从思科辞职创业,成立了Protego Network公司。

她当时看到的市场机会是网络安全监控。她做的也是一个硬件盒子,但和NetScreen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她的产品是一个本地硬件系统的贴身医生,客户主要是那些拥有复杂的计算机系统的企业。它时时监控着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出现病毒入侵,它就会通过智能分析告诉IT管理员,是哪台机器中毒了,病毒在系统中扩散的路径是怎样的,应该从哪个点开始处理是最好的。

创业之初,融资并没有让曾毅敏费太多心思,天使投资的100万美元很快到位,此后几轮一共拿到了650万美元。这时,市场对大陆华人已经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了。

2004年,Protego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我特别幸运,”曾毅敏说,“不知道为什么,就在那个时期,网络上的蠕虫病毒特别特别多。”于是产品热销。然后,她的老东家思科就盯上了她。

“硅谷这点很好,大公司看你做的东西好,它不会去自己也做一个,而是会用一个好价格把你收购。这里是鼓励创新的。”曾毅敏和思科反复较量之后,价格定在了6500万美元。2005年,曾毅敏又回思科上班了。

就在曾毅敏的产品即将面世的2004年,金海平的生意也终于见到了曙光。

此时硅谷的华人创业看起来如火如荼,但有人已经开始回国了。

“当时没有几个人做投资,现在一堆啊,基本上里面有一半在做投资。”2010年,在北京香格里拉,邓锋细数着2005年IT峰会照片上的那些明星说。

硅谷的明星开始流失了,他们陆续回到了中国。虽然第二年华源会又创造过新的募资纪录,虽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凯鹏华盈的创始人杜尔也曾到会,华源会还是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在这些大腕级的明星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陈 宏。

2003年,陈宏辞掉了Gric的CEO职务,把公司的管理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时的Gric已经过了最风光的时候。

而促使陈宏离开Gric另起炉灶的根本原因却是他心里那个一直以来的梦想,那就是向美国主流社会证明中国人。虽然已经把公司做上市,但陈宏很清楚,Gric在硅谷也只能算是二三流的小公司。在一次酒会上,他和康柏的CEO打了个招呼,握了一下手,还没等他说话,人家扭头就去和Google的CEO聊天去了。

这一次他认准的方向是做投资银行。2003年,他在美国注册成立了汉能投资。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是赌着一口气要证明“中国人能”。从此,陈宏的事业重点转回到中国。他希望能把自己在美国的资源和声望在中国这轮大潮中兑现。

最初,陈宏组了一个明星团队,主要合伙人有王功权、谭智。他们想在美国募集一个3亿美元的并购基金,在中国的国企改革中进行资本运作。但在谈LP的时候,老美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要专门给中国成立一个基金呢?中国有那么多机会吗?我们做个亚洲基金,其中分中国一部分不就可以了吗?那个时候,老外还没看到中国的市场。

陈宏的理想是做中国的黑石,但在当时的中国没人知道谁是黑石,为了方便宣传,他就把对标的目标换成了高盛。在最初的日子里,汉能做的更多的是财务顾问的活儿,帮人做融资。在帮助中微半导体从美国融资3800万美元的生意中,汉能挣到了100万美 元。

2004年底,陈宏和谭智花了1500万元人民币买下了框架传媒43%的股权。2005年10月,分众以1.83亿美元并购框架。汉能不到一年获利60倍。这成为汉能历史上迄今最经典的战例。也就在这一年,Gric在行业整合中被收购,静悄悄退出纳斯达 克。

就在汉能在国内日渐风生水起的时候,57岁的朱敏也从WebEx辞职回国了。

为什么要回来?朱敏的答案有两个:第一,为了“报答邓小平”,当年是邓小平的政策送他到了美国,改变了他的人生。

第二,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也遇到了和陈宏类似的问题,进入不了主流的话语圈。

2005年5月,拒绝了印度伙伴的反复挽留,朱敏辞职回国。最初的身份是NEA的投资合伙人。他认为,以自己在美国闯荡多年的经验,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来帮助中国的技术型创业公司快速成长,这应该是个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哪国的土地都是土地,中国的土地怎么就不能长出美国的庄 稼?

根据后来的故事看,老朱,你过于乐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