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5|回复: 0

东湖高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0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科技部

  一、2014年的工作

  2014年,东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发展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辐射带动”的建设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大胆先行先试,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示范区完成企业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增长30%;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800亿元,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左右,增长24%;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40.23亿元,增长17.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55亿元,增长18.42%;实际利用内外资总额347.69亿元,增长31.45%。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专利申请量总量1.38万件,同比增长9%,占武汉市50%;其中:发明专利7000件,同比增长25%,占武汉市60%。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950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65亿元,同比增长50%。新认定15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29家。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Deepin(深之度)进入中央政府采购目录,光子晶体保偏光纤打破国外垄断,研制成功世界最大容量的大数据光盘库,全球首创防治尿石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新药处于国内外领先。

  ——科技创业迎来新高潮。“光谷青桐汇”成为全国创业投资知名品牌,全年在十多所高校举办了“光谷青桐汇”路演,参加的大学生3万多人次,参与投资机构90家,推介项目120多个,路演项目60项,其中30项完成融资,融资金额达5.06亿元。联合央视推出《寻找光谷创业榜样》,且光谷创业者在北京总决赛中包揽第一、二名。全年新注册科技型企业4293家,同比增长62.1%,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20家。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总收入突破3600亿元,增长36%;装备制造业增长25%,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示范区第三个千亿产业。生物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增长均达30%,分别突破650亿元、1700亿元。

  2014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一是推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和推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入选国家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全国有11家高校开展试点)。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中,东湖示范区出台的“黄金十条”为该试点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案例,为全国做出了贡献。

  二是积极争取中关村4项先行先试政策在示范区实施。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争取中关村“新四条”推广到示范区。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已同意将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所得税减免优惠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个税分期缴纳等中关村“新四条”先行先试政策试点扩大到示范区。

  三是深入推进股权激励试点。推动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烽火技术服务、虹信技术服务、华工电气、中固环保、开目信息等一批国有企业及校办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股权激励代持基金到位8000万元,为华工安鼎、烽火通信、烽火技术服务、虹信技术服务等4家企业提供5245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示范区管理体制。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规划布局八大专业园区,将管理服务力量下沉,设立专门的园区服务机构,专门负责专业园区建设;同时,为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和“和谐光谷”建设,设立8个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民生事业发展。示范区针对新的管理架构,今年新制定出台了“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园区服务企业事项清单”、“街道服务百姓事项清单”等三个清单,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群众、部门服务基层”的“三条线”管理体系。

  二是推进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推动实施投资负面清单、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行政审批 “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章审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落户东湖示范区办证时间由原来4天缩短至目前2天。

  三是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湖北省、武汉市为推进东湖示范区发展,出台并组织实施《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和扩大开放等四方面先行先试,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基本构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为了用法治保障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保障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创业、规范政府行为,示范区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的制定和出台工作。目前,《条例》已经通过湖北省人大二审,有望2015年初正式出台。

  (三)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理念和“三个一”的思路,即每家工研院成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一家工研院技术服务平台、一支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推进武汉光电、导航与位置服务、地质资源环境、遥感与空间信息、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等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

  二是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新成立光谷工业机器人、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北斗应用等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示范区联盟总数达到43家,新获批中国存储器产业战略联盟。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获科技部批复落户光谷。

  三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新组建生物技术、新材料、光电等7家专业孵化器,新成立创赢咖啡、青桐园创业咖啡2家新型孵化器,新组建跨境电子商务、软件信息2家加速器,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54.5万平方米,示范区孵化器(加速器)达到44家、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达到355万平方米。2014年,武汉光谷新药创业孵化器、武汉高科医疗器械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华中师大科技园文化创意科技企业孵化器、光谷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省级孵化器。

  四是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出台“创业十条”,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施“光谷青桐计划”,创建了12个大学生创业特区,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吸引30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入住孵化。今年示范区4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被评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先锋;腾讯武汉创业基地、腾讯开发平台、阿里云移动互联网孵化器等新型创业平台聚集光谷。定期举办“光谷青桐汇”活动,光谷创客、光谷创业咖啡、DEMO咖啡等新型孵化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良好创业氛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全国126家创业团队聚集光谷;举办黑马大赛TMT行业决赛,悦然心动等6家企业晋级年度总决赛,东湖示范区科技创业的“鲶鱼效应”日趋热化,正在成为科技创业“鲶鱼湾”。

  (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激活科技资本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吸引金融及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示范区资本特区建设启动以来,省市区先后出台了26项科技金融专项政策,示范区专项投入累计超7亿元,惠及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创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二是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以光谷“资本大厦”为载体的金融资源集聚空间平台,吸引9家要素市场、90余家国内外知名投融资机构和配套机构入驻运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市场)挂牌企业已达314家,托管企业541家,展示板企业1835家。

  三是加快两大基础服务体系建设。第一,加快信用增进机制建立,成立东湖企业信用促进会,营造“诚信东湖”信用环境,以信用促融资。截至目前,信促会累计采集汇总信用信息数据近18万条,初步建立覆盖26000多家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完成5811家企业信用评价报告,发展企业会员500多家,完成信用贷款超过70亿元。第二,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涉外法律服务平台,集聚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一般中介服务机构87家。同时设立或引进科技金融服务协会、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信用评级、知识产权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25家。

  四是大力引导股权投资发展,设立5.2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天使投资基金,已引导设立22家子基金,资本规模42.23亿元。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培育和引进包括华工创投、联想创投等知名风投机构在内的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300余家,资本总量252.89亿元,带动其他社会投资近500亿元。鼓励支持创业咖啡、DEMO咖啡等专注天使投资人培育及创业企业家培训的孵化+投资的新模式。目前,示范区华灿光电、康圣达等近300家(次)企业,先后获得IDG、渣打银行、凯鹏华盈、红杉资本等机构投资超过200亿元。

  五是推动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示范区金融办、上市办等部门,加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合作,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2014年新增上市公司子2家,示范区上市公司34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701亿元。

  (五)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初步形成国际化人才高地

  一是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借助“海创周”、“华创会”等平台,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光谷行”等活动;主动“走出去”,省市领导带队组成人才工作代表团出国引才;在美、英等国建立6个海外联络站,出台政策奖励引才中介及机构。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设立东科创星、创业咖啡等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机构,打造“创业CEO培训班”,帮助高层次人才完成从“创业科学家”到“创业企业家”的艰难转变。

  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出台“省十条”、“汉十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加大人才投入,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0亿元;设立了光谷人才基金,首期规模一亿元,将原有对人才企业单纯的无偿资助变为“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的资助方式。

  四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3551人才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超过40亿元的资金。
  2014年,示范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32人,在企业工作的博士新增1100多人;共聚集了2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30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02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772人,7000多位博士在示范区企业工作,5年增加量是前20年总和的2倍。

  (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步伐

  一是出台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出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促进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扩大开放支持办法(试行)》,支持企业落户、出口等,增强开放型经济承载力。

  二是加快东湖综合保税区发展。搭建贸易发展平台,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红酒、小型飞机等特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立化工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推进关检合作,共同实施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合作;加快实现网内网外联动,在综保区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开展国际快件属地报关业务,积极推动外资在示范区合作办学;湖北省商务厅放权允许示范区设立外资会展、翻译等专业服务机构。

  三是加强与海外园区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的合作,举办了双谷市长圆桌会议。与土耳其爱琴海自贸区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与俄罗斯莫斯科绿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四是支持企业走出去。一批领军企业纷纷抢占海外市场,光谷北斗公司的北斗系统已推广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盛隆电气产品成功中标斯里兰卡两大港口的订单。协助举办WTA武汉网球公开赛,45个国家和地区近8万人观赛,光谷海外影响力大大提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光博会,国际名企参展规模创历届之最。

  (七)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东湖示范区突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题,围绕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产业领域,加强光电子器件及激光、地球空间信息等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和建设,华星光电、天马等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和研发项目成功入驻,东湖示范区光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实力不断提升。

  二是加速创新主体培育。针对科技型企业创业成长链条,东湖示范区按照分类培育,定制服务模式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瞪羚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1年30家增长到2014年206家,企业收入平均增速超过40%,成为东湖示范区发展新兴产业的强大动力。领军企业发展富有成效,烽火科技、人福医药等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高德红外、锐科光纤等一批新兴领军企业正迅速崛起。

  三是推进特色科技园区建设。为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东湖示范区重点推进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东湖综合保税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八大园区建设,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园区品牌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成为东湖示范区第二个千亿产业,光谷生物城进入全国三甲。

  四是按照武汉市的统一部署,启动“一区多园”、“大光谷”板块协同发展工作。武汉市先后通过《市政府关于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一区多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相继成立“一区多园”与“大光谷”产业板块建设市级领导小组,发挥东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市各开发区的发展。

  二、2015年发展思路

  (一)抓深化改革和先行先试,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推进行政服务特区建设。围绕服务环境更优,以设立示范区行政审批局为切入点,重点加快实施行政管理与服务改革,全面深化“三条线”管理体系和“三个服务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投资管理制度。全面启动设立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境外投资服务中心,推进工商登记电子化,建立集中统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等改革。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特区建设。围绕创新要素更加集聚,重点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工作。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海外公民证”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的定价、预警、援助和联动执法机制,设立光谷知识产权法院等改革。

  三是推进科技金融特区建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重点抓好科技金融机构集聚、融资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有效开放、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民间资本激活等方面工作。启动实施建立互保制度和科技担保互助基金、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吸引外资设立金融服务公司及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改革。

  四是推进对外开放特区建设。围绕申报建设国家内陆自贸区,重点抓好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工作,争取综保区二期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行。启动实施开展保税维修检测、融资租赁业务,争取贸易多元化政策试点,构建电子口岸、推进跨关区合作,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等改革。

  (二)抓科技创新和企业培育,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工研院—创新联盟—孵化器”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出台支持工研院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央地协同创新,加快专业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器建设,出台军民融合试点方案,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大力优化创业服务,提升“青桐计划”水平和影响力,加快实施“创业十条”,建设光谷创业服务集聚区、创办光谷创业学院、开辟创业苗圃,大力促进科技创业。

  二是加强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围绕华星光电、武汉天马两条六代LTPS面板线等重大产业建设项目,重点培育和引进显示面板研发制造、玻璃基板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20家,打造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围绕武汉新芯存储芯片的扩产项目建设,引进联发科二期、豪威芯片研发中心、高德红外芯片生产线等上下游项目,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深入实施东湖示范区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方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增加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骨干企业、瞪羚企业知识产权实施计划,并努力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三)抓科技新城建设,促进产城融合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继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8大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武汉软件新城、光谷金融港、激光产业园、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园、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家庭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服务功能,加强区域优质山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协同共进,为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全球一流的宜业宜居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