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9|回复: 0

北京医院高校年内试点取消编制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7: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北京晚报

  针对本市日前出台的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意见,市编办相关负责人昨天对意见进行了详尽解读。据悉,北京1万多家事业单位年内将按社会功能完成分类,最终划分为行政、经营、公益三大类别,其中公立医院、高校取消编制管理的试点将于年内启动。

  另外,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明年基本实现转型,即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涉及经营类的则逐步转企。

  事业单位编制首试“总量管理”

  在即将拉开大幕的事业单位编制改革中,本市对事业单位的编制首次明确提出,要实行总量管理。市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总量管理,就是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控制在2012年底总量内,以此为高限,分级分部门对事业编制实行管控,不得突破总量新设事业单位、新增事业编制。从去年以来,市、区县两级都制订了工作方案,通过撤并、核减、收回实现事业单位控编减编。

  在“总量调控”的同时,北京还将加大事业编制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调剂的力度。比如,对因承接疏解人口需增加事业编制的区县,原则上从人口输出区调剂编制解决。

  解读

  “根据事业编制总量管理制度,核减、收回的编制要转而用到事业发展急需的领域。此次文件明确规定了什么情况下要撤并、核减、收回,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市并没有必须减少多少编制的目标。”市编办负责人说。

  改革中高校、公立医院将试点不再纳入编制,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据悉目前这项工作已开始筹备,今年有望选择个别具备条件的单位先行试点。

  市编办负责人透露,高校、公立医院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是有基础的。一段时间以来,本市财政已改变对高校、医院的经费拨付形式,不再是按“人头”拨付,而是采取综合经费核算办法,同时对高校、医院也开始实行新的拨付标准。如医院,财政经费是依据其床位、科研、门诊量等来拨付的;而高校,是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完成招生任务后,按生均比等因素拨付的。

  解读

  “这种拨付方式,医院聘用多少医护人员、高校聘用多少老师,与财政经费基本脱钩。”该负责人说,编制本来是控制财政拨款的,现在编制在高校、医院管理中重要性在减弱,所以此次提出,今后对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要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对于取消编制后的高校和医院如何管理,我们还将逐步探索,并选择有条件的个别单位于年内启动试点,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该负责人说,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相关部门还将出台配套政策。“具体到每位医护人员、高校老师,目前来说并无影响。”

  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何去何从

  此次文件明确提出今后本市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这两类单位尤其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去向成为关注的话题。

  市编办负责人解释,将结合探索大部门体制来整合设置,能将行政职能划归现有行政机构的,不设置机构;能与现有行政机构合并的,不新增机构;能转为部门内设机构的,不单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的,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设置,不会突破各层级党政机构限额。

  转型后,行政编制更为紧张。市编办表示,对部门内部有空编的,通过空编解决;没有空编的,通过转变职能、挖掘现有人员编制潜力等方式内部调剂解决;内部调剂确有困难的,通过在各层级行政编制总额内逐步调剂解决。

  解读

  “总的原则是,转行政所需的行政编制,不能突破中央批准的本市各层级行政编制总额。”该意见实施后,对此类事业单位现有人员会有何影响?对此,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建立新机制,增强新活力,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文件中所有的改革举措原则上都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证前后衔接、稳妥推进。有些涉及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都明确提出了必须妥善安置人员的要求。

  新增公益项目原则上不再增编

  而对于普遍关注的事业编制受到严控后,公益服务项目能否新增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原则上都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益服务,不再增设事业单位或增加事业编制。对原由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转为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应核减事业编制。

  据悉,对于机关后勤、公共设施管理、信息网络运行维护、便民服务电话接转、环卫清扫作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检验检测等事务性管理服务,一律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同时,对原由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转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将相应核减事业编制,妥善安置相关人员。

  解读

  本市还将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梳理事业单位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重新核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主体业务岗位人员编制。对于工勤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辅助业务岗位,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实行人员额度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工勤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辅助业务岗位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对新进人员按照新的用人制度管理。 本报记者 左颖 J170 制图吴薇 H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8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