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5|回复: 0

大学招生容不得半点忽悠和算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4 03: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63d6e64b97ba380-486abb7292834b10-d1e8d2342af19964888e24f211e99620_i.jpg

  “这也许是一辈子都没法弥补的遗憾。”在经历了一场由喜到悲的高考招录风波之后,重庆考生阳阳无奈地感慨,“算是出社会前吃了一个大大的亏,长了大大的智”。阳阳的遗憾缘于自己错过了理想高校,原因不是自己高考成绩不好,而是过于信任复旦大学招生人员的“确认书”。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招生手段更像是“忽悠”。

  复旦大学招生组与阳阳签订了一份怎样的协议?这份全称“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上写着:经招生组专家审核,确定你为复旦大学2015年“优秀推荐生”,推荐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推荐生,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到上述专业(类)之一。单凭这些内容,完全看不出一点问题,因为复旦大学并没有作出录取承诺,所以自始至终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在这样一份“完美”书面协议背后,还存在着一份招生人员作出的口头协议——“想被复旦大学录取要做到三点:1.不要填提前批;2.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第一志愿填写;3.除了复旦大学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阳阳选择了信任口头协议,不仅按协议做了,还得到了招生人员的“确认”,结果不但没有被复旦大学录取,而且错过了另一所理想高校。对于不少考生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选择题,估计多会按照招生人员的口头协议行事。这犹如一种承诺,考生也自会选择信任。“承诺”和“信任”都是绝对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对于像阳阳这样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但招生人员却不负责任地让这两个词黯然失色。

  对于这起事件,复旦大学招生组同样感到“遗憾”,但这与阳阳那种“一辈子都没法弥补”的遗憾明显不同,更像是表达一种同情。而且,他们并没有将原因引向具体招生人员,反而是一再强调“她的档案确实没有投入到我们复旦大学”。这难道是重庆教育考试院的责任?显然不是,考试院严格按照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办法投档。这一点也得到了阳阳的理解。如果说考生听信招生人员的口头协议是一种遗憾,那么现在学校回避这一口头协议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遗憾,甚至可以说是失望。近些年,名校“抢生源”的现象在高考招生中已经司空见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生源,不少名校会在正式录取之前就与考生签订“录取确认书”,这份确认书往往会被考生认为是提前到来的录取通知书。但很明显,复旦大学要聪明许多,它的确认书规避了学校的所有责任,而招生人员的口头协议又抢到了足够生源。如此“双簧”表演着实保住了学校招生的利益最大化,不过代价却是让考生承担全部风险。比这起事件更甚的,是去年沈阳音乐学院的违规招生,同样是打着“预录取”的名义“抢生源”,结果因招生计划有变致使近百名学生未能被录取。这些高校虽赢得了生源,却也让名誉受损不少。

  大学招生关乎每一考生的切身利益,真的是一辈子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忽悠和算计。但在考生与大学不对等的招录关系中,处于主导和强势地位的大学无疑灵活许多,如果这些学校只是精于抢人、善于说大话,势必会让考生的权益受到伤害。这些年,为了维护招生纪律的严肃性,教育部多次发文严禁高校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强调以“零容忍”态度惩处招生录取中的违规违法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现在媒体已经率先进行了曝光,接下来就看大学和教育部门如何维护招生纪律的严肃性了。只有真正做到了“零容忍”,才能将各种不当招录潜规则打下去,才能不造成更多“一辈子都没法弥补的遗憾”。

  来源: 南方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