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2|回复: 0

儒道思想与中医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0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道思想与中医养生之道

儒道思想与中医养生之道


       寻根溯源,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在构筑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

  目前,这股传统养生新旋风的掀起,深刻说明儒道智慧不仅符合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之所需,而且在科学养生方面更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催生整体观念

  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词是“和谐”,这正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天地人之道,即“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天道推知人事,从自然发展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效法自然,并寻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术。

  基于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养生文化开山之作的《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和平共处。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那么,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

  中医的经络养生,把人的脏腑经络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时节养生以及中医饮食养生和中医情志养生,也是儒 道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调节优势。如孩子脾胃弱,不能多吃冰淇淋,老人肠胃功能差,晚上应该多喝粥。按此自然规律养生,同时,注意“虚 邪贼风,避之有时”,也就“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了病,中医不是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用针灸、按摩、贴敷、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天然药物养心神,补气血,调脾胃,使五脏六腑处在和谐、顺畅、平衡之中,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消失了。

  “化干戈为玉帛”。中医提出的与病毒共存、与肿瘤共舞等观点,不仅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顺应自然、注重整体和谐的重要性。

  “阴阳学说”孕育辨证论治

  “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不仅把宇宙、社会、人类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阴阳规律支配的一个系统。这两两相对的事物,行为必然相反,会出现摩擦、 矛盾、冲突、对抗等状况。同时,阴阳有相互消长、互根、转化、对立的特点,不同的方法,会向不同的方面转化、发展、变化。人类可根据这个规律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基本学说之一,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人本身也有阴阳。“有知道者,发于阴阳”。人之所以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是因为体内阴阳失衡所造成的。解决此类问题,辨证论治是其治疗大法。

  中医治病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诊治、调摄,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目的是使阴阳适中、适度、处于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养生也同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加上环境、遗传、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给予 “审因施养”、“辨体施养”和“辨证施食”。

  我们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寻求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和保健方法。比如说,脾胃虚寒之人,应多食性味辛辣的葱、姜、蒜、胡椒等;脾胃虚弱之人,应多 食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胃热素盛之人,宜食梨、藕、蜂蜜、甘蔗等;气机阻滞之人,吃些萝卜、佛手、金橘等。选择可食之物是如此,选择运动以 及其他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以人为本”引出“治未病”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突出生命的价值,由此提出“以人为本”、“贵生重养”的观点,说明既要重视肉体生命,也要重视精神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的定义,与其不谋而合。

  道家以和、以啬、保精、爱气、守神等养生主张,追求精神生活的养生之道直接影响了中医。《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既是对“以人为本”的诠释,也突出了中医对生命的关爱情结。

  “未病先防”,“未雨绸缪”。从生理层面看,防患于未然的养生理念已深入民心。春节前家家户户扫房子,春天开窗通气,端午插艾叶,重阳登高以及对葱 姜蒜、醋酒茶等的运用等,足以说明人们在饮食、卫生防疫、锻炼等多方面的重视程度。病后对补养、锻炼、劳动量的限制、饮食禁忌等,强调既病防变、愈后慎保 养,防复发,也是中医康复养生的见证。

  在一切的养生之道中,心理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仁者多寿”的儒家思想,就是要求“外无贪,内虚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而养身”。道家则以“淡然无为”和“恬淡虚无”达到修身养性,保存生命。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说明心主宰全身,心理健康有利于人体各生理机能的健康。这其中,“贪婪是人生大敌,心理平衡是长寿秘 诀”告诫人们年轻时不要相互争斗,中年时不要感情用事,老年时不要贪财,平时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安静、平和之中,才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来源:老中医养生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