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8|回复: 1

既要看总量,还要看质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0 07: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要看总量,还要看质量

既要看总量,还要看质量


  对于处于“三期叠加”特殊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确实不能再“以速度论发展”,也不能只盯着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而要确立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目标,以质量指标来倒推增长速度,守住就业、居民收入的民生底线,实现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不断积蓄新的发展动能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GDP增速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在全球经济复苏明显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下,中国经济实现这一增长速度,且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从总量上看,中国经济不断跨上新台阶,稳居全球第二。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就已突破6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三季度6.9%的GDP增速虽然低于前几年的增长水平,但这是在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基础上所取得的增长,其相对应的不变价增量规模,已经远远大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也大于前几年7%以上的增长规模。

  观察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态势,仅看规模和总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度依赖大量消耗资源能源,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长与效益、增长与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更加突出。观察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仅要看其经济增长数量指标,考量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更应该关注其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关注其后续的经济发展动力。

  从三季度的数据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在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例如,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8.4%,比工业高出了2.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1至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又如,在节能降耗方面,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了100%和48%,而且规模都是高居世界首位。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前三季度,我国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这些指标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破“7”,但经济发展质量上了一个台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由于环境的变化、结构的调整、动能的转换,只要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在合理区间,即使增速有高有低,发展有起有伏,也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必惊慌失措。跳出总量看质量,跳出指标看趋势,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处于“三期叠加”特殊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确实不能再“以速度论发展”,也不能只盯着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而要确立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目标,以质量指标来倒推增长速度,守住就业、居民收入的民生底线,实现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不断积蓄新的发展动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来源: 经济日报
发表于 2015-10-20 2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