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元贪官”李刚才是真正滥用权力典型
被符号化的“李刚”,是权力滥用与公义失守的象征,它与究竟是谁已无关,也可能是张三李四,如今作为房产巨腐的厅官李刚更像是其代言人。
李刚“重出江湖”了,且家藏亿元现金。不过此李刚非彼李刚。
据媒体报道,承德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刚一案,经检察机关细致侦查和审讯,最终起获赃款现金1亿余元,成为河北检察机关2014年查办的众多大要案之一。还记得第一次出现“亿元现金”大案时,媒体和网友还有兴致去算“连起来有多长”“总共有多重”之类的数字游戏,而今李刚不过是作为“河北省纪委通报的三位亿元贪官”之一出现。几年时间,我们都见过了世面。
但其涉腐情况如今再次受到网民关注,究其缘由,“李刚情结”已经植入很多国人的心中。
细想来,其实那句未被证实的“我爸是李刚”,之所以会火遍大江南北,与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李刚不无关系。远在天边的特权兴许可以不关心,但这个全国最常见的名字让人们意识到,霸道的权力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生活里。你不关心特权,特权就来关心你。
“首发”的李刚并未被坐实任何不端,“替补上场”的李刚却是真正滥用权力的典型。在承德市常务副市长任上被“双规”的李刚,2004年到2007年先后任三河市市长、市委书记。三河市最有名的地界是燕郊,知情人透露,李刚被“双规”后交代燕郊多个地产商曾对其行贿的事实,数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李刚的大肆贪腐与燕郊房地产项目暴涨时间恰好重叠,未免让望房兴叹的人们联想。
李刚假职权之便,大肆收受贿赂,是权力所受约束与其层级不匹配的必然,这跟“李刚”这个名字本毫无关系。但从舆情角度看,同名带来的“打包”解读很难避免。
如果说,“我爸是李刚”事件,牵动的是公众对司法公正的焦虑;“亿元贪官李刚”涉的是地产腐败,刺激着城市新移民的安居梦。两个李刚,一虚一实,拉扯着当下国人心中最敏感的两根神经。“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和“住有所居”的城市化,正是我们当下奋力实现的两大历史性目标。当人们发现两条路上都可能有“李刚”在作祟的时候,难免有些触动。
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词汇,其形成或有偶然、附会乃至虚构,但人们可从中解读出某些时代精神或沉疴。“李刚”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象征着权力滥用与公义失守,它与究竟是谁已无关,也可能是张三李四,被抓的厅官李刚更像是其代言人。如果说有哪个词可以治疗符号化的“李刚”,那就是“笼子”。希望每个滥用权力者,都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也希望不再有各种“李刚”。
来源: 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