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6|回复: 0

新华时评:莫让清欠制度成“花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7 0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让清欠制度成“花瓶”

莫让清欠制度成“花瓶”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付昊苏、姜伟超)临近年终,“农民工讨薪难”再度成为高频词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纷纷开启清欠行动。不过,时而发生的极端事件刺痛社会神经,面对“讨薪难”这个老问题,人们不由要问:那些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规章制度去哪儿了?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一系列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如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农民工工资,建筑业企业今后将把工资直接发给农民工本人,出台《建筑业企业劳动用工合同示范文本》,凡此种种,无不彰显政府确保农民工工资落袋为安的决心。

  制度已有,讨薪仍难,这不免让人深思。制度的日常监管是不是不够到位?比如规定了按月发放工资,如果能按月监督检查,不就防患于未然了吗?制度的操作性是不是还有待完善?比如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规定了用人单位要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为何部分农民工自己却不愿签?

  面对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应深入基层调研分析,从制度上找原因,在管理上想办法,把功夫用在平时,与其年终清欠,不如平时不欠。

  经验一再证明,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落实落细,就犹如花瓶,只能是看上去很美。那么,“年年欠薪年年讨”也就不足为奇了。把清欠这项工作落实落细,对有关党员干部而言,不啻为检验作风的一块试金石。

    来源: 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