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7|回复: 0

数说十年春运揭开六大趋势 出行越来越高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0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说十年春运揭开六大趋势 出行越来越高效

数说十年春运揭开六大趋势 出行越来越高效

       一场已持续约30年、被称为“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春运,正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着。今年春运将持续40天,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相当于让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春运”从上世纪80年代中出现以来,它就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变迁。2006年以来的最近十年,与过去相比人们明显感觉到路更顺了、票更好买了,服务更人性化了。这10年,春运还出现什么趋势性的变化?未来10年、20年或更长时期,春运又将会怎样?羊城晚报多路记者采访权威部门、翻阅历年公开报道、采访亲历者、求教知名专家,力图对此作一梳理。接受采访的专家也就此指出,未来春运趋势性的变化将产生方方面面重大影响,目前相关研究还亟待深化,应引起社会各方重视。

  1、近10年春运客流增幅下降近半

  尽管春运承载着数十亿人次的流动,但最近十年,春运显然越来越“淡定”了。1994年,春运突破10亿人次,到2006年已经实现翻番,其间全国春运旅客总量以平均每年6%的增幅增长。但是,在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时间,旅客发送量年均增幅下降至3%,增幅缩水近半,尤其是2012年突破30亿人次后,春运流动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下跌。

  与全国相比,广东春运客流更呈现出更加平稳的趋势。最近十年,广东春运旅客总量年均增幅约为1.57%,大幅低于全国增速。

  [亲历者说]

  广州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梁卓棠:我1984年进入铁路系统工作,至今已参加了14个春运。从工作开始一直到2011年,广州站春运旅客发送人数逐年增加,但在广州南站开通、高铁在春运中开始分担角色之后,广州站工作人员逐渐开始稳定下来。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广州站能从容应对春运客流大潮。

  [专家看趋势]

  长期看未来或不再有大规模“春运潮”

  截至2015年末,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第4年绝对量下降。劳动力人口下降直接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区域发展日趋均衡也会影响人口流动,未来春运客流规模或逐步缩小。华南师范大学博导谌新民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长期看未来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潮或不会再现。“广东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一部分外来人口落户广东、留在广东,也会降低春运人口流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也认为,随着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外出务工者可以在黄金周、小长假抽空回家探亲,在春节集中回家的意愿也会有所降低。

  2、黄金周单日出行密度已超春运

  [数说春运]

  在回家探亲需求的刺激下,春运期间客流量集中爆发,但有趣的是,近年来,单日运输量最大峰值已不再出现在春运期间。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单日最高客流量达946.8万人次,创历年春运单日客流新纪录,但同年“十一”黄金周,全国铁路单日最高客流近1300万人次,就出行密度而言,“黄金周运”压力远超“春运”。

  广东的铁路客运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广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广铁集团每年“十一”黄金周单日最高客运量均超过春运。

  [亲历者说]

  旅客刘先生:我老家在湖南长沙,妻子在老家上班,儿子也是在长沙上学。自从武广高铁开通后,我回家的时间已经不仅仅是固定在春节了,黄金周甚至平时的周末,有空的时候就会坐高铁回家。所以,平时只要想回家,坐高铁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去了。

  [专家看趋势]

  休闲需求不亚于探亲需求

  春节回家过年,国庆外出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的常态选择。黄金周客流刷新纪录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推动消费升级。“黄金周单日高峰客流量远超春运,整体增幅也强于春运,从中可以看出,国人外出旅行需求增长迅猛,并不亚于春运的探亲需求。” 谌新民表示。

  3、广东是春运第一大省,占比下降

  [数说春运]

  广东是劳务输入大省,也是春运压力较大的省份。最近十年,广东春运人数绝对量仍保持增长,但人数占全国客流总量的比例却呈现出下降的新趋势。据交通运输部大数据分析预计,今年广东春运客流总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广州、深圳、东莞也榜上有名,来往广东的线路占据了十条最繁忙的春运路线的“半壁江山”。不过,2006年迄今十年间,广东春运人数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总体下降。2006年,广东春运人口占全国总量约6%,此后,广东春运人口的全国占比缓慢降低,一度降至3.99%,近两年该比例下降至不足5%。

  [亲历者说]

  白领顾先生:我老家在广西南宁,2012年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我经历过了8年春运,人山人海的春运路,想要回家并不容易。广州高端多元的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丰富的就业机会,对外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专家看趋势]

  广东对外来人口仍有吸引力

  广东春运人数占比下降是否意味着广东吸引力在下降?谌新民并不这么认为,广东春运人数总量庞大,说明经过了30多年的大发展,广东经济依然很有活力。“来粤就业人口增速放缓,是因为我们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了,但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却提高了,一部分从事低端产业的从业者离开了,另一部分具有技术、就业质量较好的外来人员落户广东,真正融入城市,这部分人的春运流动意愿也降低了。”

  4、春运提速,跨省用时缩短2/3

  [数说春运]

  随着高铁开通、公路线网加密,春运旅客们的回家路大大缩短。羊城晚报记者简单估算,随着武广铁路、厦深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等线路相继开通,春运旅客前往高铁沿线城市,旅行用时可大幅减少约三分之二。据统计,武广高铁通车后,广州至武汉的铁路旅行时间从原来的11个小时缩减为4小时。厦深高铁开通后,广州至厦门、汕头的时间由13、6小时(大巴用时)缩短为3.5、2个小时。贵广、南广铁路开通后,广州至南宁、贵阳等旅行时间分别由13、20个小时大幅缩减至4、5个小时。

  [亲历者说]

  上班族范先生:我来广州已有三年多。2012年时,寒假返校时选择乘坐火车从广州去南宁,用了差不多16个小时。坐的是夜车,人挤人,憋得慌。从今年1月10日起,广州南首次开通至广西百色的高铁动车组,6小时即可抵达。

  [专家看趋势]

  省内快速铁路建设需求大

  近年来,广东省内交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前,广东又提出了“市市通高铁”,届时粤东西北所有地级市至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以内,将能实现“白天在珠三角上班,晚上回粤东西北团聚”。

  5、民航铁路出行人数接连翻番

  [数说春运]

  民航和铁路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春运选择。近10年来,民航旅客总量增长迅速,年均增幅达到12%,2016年春运预计有超过5400万人次搭飞机出行,大约是十年前的3倍。铁路旅客数涨幅居第二,年均增幅约为8.3%。

  春运期间,广东旅客不仅越来越多地选择铁路和民航出行,其比例也大大高于全国。广东民航和铁路春运旅客以每年平均约11.7%和9%的增速快速增长,今年春运,预计通过民航和铁路出行的乘客占春运总人数的5%和20%。

  [亲历者说]

  广州南站客运员丁非:2013年来到了广州南站工作,从事铁路工作三年了,参加了三次春运,见证了南站客流量的快速增长。高铁发展蒸蒸日上,现在的旅客越来越多,每个站台发送列车对数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有时候忙起来吃饭的时间都紧张。

  [专家看趋势]

  春运高端出行趋势更明显

  “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线初具规模,四通八达的民航线路连通中国,交通设施越来越便利和多元,国人春运出行拥有了更多可能性,也从侧面折射出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民航和高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春运出行需求”。林江表示,“航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机票价格近年来普遍下降,过去搭飞机是一种‘贵族玩意’,现在平民百姓、打工一族都可以在春运搭飞机回家了,未来这种高端出行趋势在春运中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6、通宵排队成历史 网售票超六成

  [数说春运]

  10年来,快捷的购票越来越成为春运的事实。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旅客通过网上支付纯电子机票的比例从2006年的21%上涨至2015年的81%,手机APP预订机票功能2012年出现后,去年通过移动互联网预订机票的旅客比例也提升至45%。经过多年的发展,火车站排长队购票的场景不再,抢票“战场”转移到网上,网络购票占总售票比例升至2015年的六成以上。

  [亲历者说]

  工程师叶先生:我供职于广州一家建筑公司,九年来,每年春节都携家人回武汉。第一次买票是2007年,那时我刚来广州,春节前和老乡们约好到售票大厅购票,带着小板凳和冬衣提前一天开始排队,等了十多个小时,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硬座票。2011年,开始用12306网络购票,当时通过网络购票的人还不多,票也比较好买,一抢就抢到了。近几年,网络购票的人多了,但最终都能顺利回家,比当年彻夜排队轻松多了。

  [专家看趋势]

  点赞“互联网+春运”,运力提升是关键

  受访专家纷纷为“互联网+春运”点赞,林江表示,互联网购票十分方便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购票途径越来越多,仍然难以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面对体量巨大的春运人口,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根本还是要解决运力问题。最终还得加大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公路、铁路、民航的运输能力,增加线路、班次、航线的供给。

  来源:羊城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