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4|回复: 0

压垮“史学奇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8 19: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非

压垮“史学奇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压垮“史学奇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传统思想工作式的心理疏导,难以缓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常见的那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往往未必有效。

有消息称,陕西高三学生林嘉文因患抑郁症离世,他生前出版两种历史著作,曾受到专家高度评介并被媒体报道,被称为“史学奇才”。

一名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过早离世,令人悲伤。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对其选择不宜妄加评议,但发生了不幸,总有些需要反思的原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在琢磨,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以后遇到类似他这样的天才少年,我们该怎么办?

对不幸事件,人们没法说“如果”。林同学去世后,媒体再传专家给出的种种赞誉,对爱惜人才,提携青年的胸襟,我很敬重。不过,如果换一种思路,不在他十八岁时高度赞扬他,而是在他八十岁时告诉社会“他十八岁时的见解就不同凡响”,也许更有教育价值。但是,社会和媒体能克制住急切的欲望,学校和社会能那样冷静地等待吗?

林同学在校期间就出版史学专著,确实少见,而过早地得到专业人士赞誉与媒体宣传,对一名中学生而言,在获取自信心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从他留下的话,或许可以看出,十八岁的他,虽饱读史书,但并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学校生活中的难题,无力承受人生磨难,缺少应对困境的精神准备。人们对一名高中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能苛求,顺理成章,也没有必要随意称他们为超人天才。

在当今教育状态下,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开始有认识,但学校是否有能力消解学生心理压力,则非轻而易举之事。类似林同学那种有特殊状态的学生,一般心理教师难以作有效辅导。传统的思想工作式的心理疏导,难以缓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常见的那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往往未必有效;而医院的抗抑郁治疗,貌似也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在遗书中他也提到了医院开的药令他“全身又疼又困”。种种迹象说明,对学生,现在其实需要有更加专业、科学的心理教育与治疗。

加强心理疏导,需要对学生状态有客观准确的评估,否则不过是一句空话。目前,不仅一些中小学生需要心理疏导,很多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当心理疏导需求量大增时,社会应当拓展思路,更多地关注根本性问题。

我不认同“早慧不寿”的旧话(早慧而高寿者很多),早慧和发生不幸未必有关,观察不幸者,往往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精神束缚中而无力挣脱。我不太了解林同学内心的痛苦根源,有些原因人们已不可能知道,但努力减少悲剧的发生,这个社会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