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1|回复: 0

新经济时代,不要用老眼光看“下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7 0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经济时代,不要用老眼光看“下岗”

新经济时代,不要用老眼光看“下岗”



  这一轮经济的转型升级,要面对的下岗范围较小,市场经济的容纳能力也远胜当年,而当前转型的劳动力分流,也正是激活市场要素重新分配的方式之一。

  在昨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针对社会上对化解过剩产能会否引起第二次下岗潮的质疑,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给予了否定的回应,“我觉得中国是不会出现下岗潮的。”

  正如徐绍史在昨日的记者会上所说,就业问题确实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职工分流下岗问题,成为了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中的硬币另一面。“第二次下岗潮”的担忧,使得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在一月内屡屡回应“下岗潮”一说。

  当前化解产能,确实会带来“下岗”之忧,但要形成社会性大规模“下岗潮”,很难。去产能所造成的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国企中,而作为就业“主阵地”,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大。徐绍史昨天也提到,我们2011年三产只占了42.2%,但是去年已经到了50.5%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经济下行,就业却出现增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下岗”不可怕,也不宜把其等同于失业。事实上,新经济正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互联网共享经济日趋成为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之时,我们看到市场所提供的机遇在呈现爆发式增长。眼下许多人的就业方式早就不是以传统的单位形式存在,如很多淘宝网店店主、微商、网约车司机等,还有自由职业者。有报告显示,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超5亿人。只不过,现在的就业统计主要以城镇就业率指标,并未将某些新经济从业者纳入统计范畴。

  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新经济’里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常常是混在一块的,设计制造营销一条龙”“众创空间进一步打破了专业界限,以及工业和服务业等传统划分界限”。不能用老眼光看中国经济形态,用老眼光看“下岗”同样已不合时宜: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下岗”指涉面,只是就业新态的外延。

  退一步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下岗潮,当时涉及范围更广,需要分流的劳动力也更多,但大规模劳动力从体制内解放恰恰激发市场活力。而这一轮经济的转型升级,要面对的下岗范围较小,市场经济的容纳能力也远胜当年,而当前转型的劳动力分流,也正是激活市场要素重新分配的方式之一。

  说到底,“新一轮下岗潮”并无生长土壤。当然,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下岗”问题,有其待正视之处,这需要确保下岗职工能获得公平妥善的安置,是失业救济、再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服务的全面跟上,而不是鸵鸟式逃避、继续用财政资金维系僵尸企业生存。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昨日所说的,“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职工生活有着落了,经过培训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而对“下岗”职工来说,也要及时转变心态,尤其是一些国企员工应该抛弃“国企思维”,拥抱市场、新业态。当年下岗潮中,很多“下岗”者就找到了风口,成了时下的弄潮儿。

  经济转型造成的“下岗”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也不应再以过去计划经济形成的下岗成见,来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将市场劳动力等要素回归市场配置、让所有企业在一条起跑线上面对市场优胜劣汰,才能为新经济提供公平有序的生存环境。而新经济深耕,也能带来更多就业机遇,将经济转型导向良性循环。
来源: 新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5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