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1|回复: 0

音乐人要像“推”乐队那样学会《取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1 01: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搜狐音乐 作者:爱地人手机看新闻

t01da953114c6bcf0e9.jpg

    两年前,我曾经给“推”乐队的《发呆》写过一遍乐评,其初衷无疑是因为意外。这种意外就是在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竟然还能够听到这么一张古典摇滚的专辑。虽然受制于软硬两方面的技术,“推”乐队还不能和他们学习的目标Pink Floyd相提并论,但那种曲径通幽的迷宫般音乐,却已经初具深邃的意境之效,至少相比那些陈词烂调、假装激昂的摇滚乐,“推”乐队偶尔惊鸿丽影、偶尔翩若惊鸿的音乐气质,已经证明自己真正走在了音乐的路上。

  他们在路上,他们一直在路上。至今,也还在《取经》的路上。

  《取经》这个主题,当然有些“讨巧”,因为今年是86央视版《西游记》播出30年的纪念日,当年为这部电视剧写下大量经典配乐和歌曲的作曲家许镜清,一度也在社交平台愤笔急呼,希望赶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能为自己当年的作品,办一次专场的演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乐队的《取经》,也正是对许镜清老师最好的致敬,并且以音乐人之间最为恰当的创作作品形式,延续音乐的传奇。

  许镜清老师当年为《西游记》所做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至少单纯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后来任何一个电影和电视剧版本的翻拍、重拍和改编拍摄,都无法超越86版的《西游记》。

  除了经典这样的常用词之外,许镜清老师所做的配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西结合,在扎实的民乐功底基础上,许镜清老师也在当时那个传统时代,就开始运用大量电子合成器和MIDI设备,真正做到了在音乐创作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将很多民族音乐的精髓,以更现代、更具活力的西方音乐形式与技巧表现出来。也可以说,《西游记》的导演组拍的是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的神话传奇,而许镜清老师则是在录音室里,用乐器作着同样的事情:取经。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

  音乐的传承总是需要新一代的人来接班,这一次去音乐西天《取经》的,则换成了“推乐队”。熟悉的音效、熟悉的开场,《取经》从一开始,就引用了一段许镜清老师的经典配乐,但似曾相识之下,却非全盘采样。这仅仅只是“推乐队”这首作品的一个引子和切入点,在随后的推进中,他们开始狂舞、撒野、尽性,用键盘、吉他、贝司和鼓这四大件,加上氛围制作音效,共同构筑了一幅幅忽而金戈铁马、忽而斜阳残血的画卷。

  长达将近十二分钟的曲长,纯乐器的演奏,似乎可以称《取经》这首作品是后摇的格式,但相比后摇那种由内致外的澎湃,《取经》在音乐上的开放和霸气,以及更丰富的层次感,则有种以摇滚乐队达到古典史诗效果的配乐感。

  这次“推”乐队以《取经》命名新作品,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它当然和《西游记》有关,但显然有另一种意义。取经,对“推”乐队来讲,就是在音乐创作上,永远处于一个“在路上”的状态,通过永远不断地“取经”,从而让自己抵达音乐的圣地。另一方面,取经也是一种博采众长的意思,至少相比上一张专辑《发呆》那种纯西方的艺术摇滚演绎,这一次在《取经》这首作品里,“推”乐队已经在音乐东西方融合的思维上,又达到一种新的高度。这种融合,并非仅仅是在摇滚的框架上,安排一两段民乐演奏,而是在表达思维上的契合,甚至无法分离的一种状态。像这首《取经》,它能带你的就是来到《西游记》这样的场景,而非《魔戒》那样的画面,这就是东西融合后又回到东方的最完美应用。

  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讲,取经是一辈子的事,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永恒的理想。相比较那些成名后就开始复制经书的摇滚乐队,“推”乐队慢工出细活的编排与创作,则更像是手抄经书。这种手抄,既代表着虔诚,亦代表着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以及创作过程中细水长流的美妙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4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