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萝卜招聘”背后的潜台词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中央巡视组、各地的地方巡视组已披露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存在违规招聘近亲属问题。在一些单位,通过“萝卜招聘”、绕道进人、内部照顾、交叉安排等方式,“近亲繁殖”现象多有出现。(5月4日 新华网)
没有国外学历不行、没有某种特长不行、没有哪个部门的工作经验不行……通过特别划定的针对性条件,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将岗位的竞聘人数大幅削减甚至达到“只此一人”,这些招聘部门为了让“中意的萝卜占上准备好的坑”,还真是煞费苦心。也正是以上种种,导致公众对公开招聘的公平公正性存疑,改而笃信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萝卜招聘”的真实存在,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就业难,想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岗位设置需求有限,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越来越高,每年需要择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逐步递增。为了从这庞大的竞争群体中脱颖而出,一些人不择手段的设卡、造假,企图用“公平公正”的外表掩盖“内定”的事实。
第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做派,造成家长择业观出现偏差。国有企事业单位基本已成本“钱多事少”的代名词,不管你有没有学历、能力如何,只要进了门就捧上了“铁饭碗、金饭碗”,鲜少遭遇被辞退的尴尬。如此就让一些家长、尤其手握权力的家长,想尽办法也要给孩子找一个好单位:自己的单位查的严,那就找同学、老乡、朋友的,总之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尽可能为孩子扫平招聘路上的“障碍”,如果能“一招制敌”就更妙了。
第三,“招聘条件”藏玄机。家长其实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水平也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之所以要搞“萝卜招聘”,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在竞争中拔得头筹,也就只能从招聘条件上下功夫了。如果凡是大学毕业生都能报名,那些上了三本甚至是国外“野鸡大学”的还真就没多大胜算。家长知道孩子干不出什么成就,也就理所当然的给他找一条后路,“钱多事少”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无疑是“上上之选”。在这里不工作,也能保“衣食无忧”,如果稍微动点心思、找找关系还能提个职、做个部门负责人什么的,但凡能净下心来干点事的,那就更能成就一番作为了。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破坏的绝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剥夺的也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权利。它更大的隐患在于,让没能力、无心作为的人走进这些“国”字号单位,不仅造成公开招聘公信力的下降,假以时日,必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
如果百姓认定了“公开招聘”不公平,那么今天的“国考热”终有一天会变成“国考冷”,如此,政府在百姓心中也没有任何“信任”可言。这又将是多大的历史退步?
来源: 河北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