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0|回复: 0

素有全球视野的以色列人,正逐步将目光转向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0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ba6dc7de4ea48b1.jpg

  几乎每一位接受我们访问的以色列人,无论是来自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都会强调一点,以色列是一个只有大约800万人口的国家,国土面积更是和中国相去甚远。不仅如此,以色列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非常复杂,整个国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危机感之中。

  所以以色列的经济战略其实并不复杂,扬长避短,也比较务实。那就是发展农业,让人民吃好饭,同时发展教育、军工、高科技产业。碍于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有些产业的确是没有办法去发展的。

  JVP风投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汉姆(Haim Kopans)在接受虎嗅专访时表示,以色列科技行业最强的地方,在于“核心科技(hardcore technology)”,这些核心技术往往来自曾经在部队服役多年、有着丰富经验和执行力的人才,从退伍之后将军方技术应用在民营领域。这种以核心技术为导向的科技发展模式在以色列的科技产业当中占有很大比重。

  英途访问团此行拜会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和医疗技术公司BioSense Webster就是两个极好的例子,虎嗅之前曾经多次报道Mobileye,而BioSense Webster公司虽然名字陌生,但是产品大家一听就知道:心脏手术支架。Mobileye是一家私有的技术公司,而BioSense则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医疗巨头强森公司(Johnson+Johnson)收购。两家公司的技术都非常先进,在各自的市场领域有很高的份额,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个科技园区,几栋楼。这里几层可能是一家营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那里几层可能是一个在运作数十家创业公司的孵化器。排名全球风头基金前十的JVC则是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历史上曾经是火车仓库的办公地点里。以色列人在狭小的国土面积里,运作着影响世界科技产业的公司,令人尊敬。这也让一个来自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4亿的大国国民,感到惭愧。人口数量少也导致以色列这块市场上培育不出有份量的互联网产品。

  从事工业生产智能化的以色列创业者Elkana Porag,计划今年再次横跨亚洲大陆到中国广东。除了探访其投资人外,还“希望在中国寻找一个城市做投资试点,应用我们的设备”。而7000多公里外的佛山,凯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逊也正策划推动中以两国的商界加强互动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了解这个神秘而充满机遇的国度。

  如今在以色列,几乎每个月都有前来考察的中国商务团,中国资本已跃居以色列创投总额第二;特拉维夫大学以汉语专业为主导的东亚系成为全校第一大系,各大院校纷纷向中国的高校和地方政府伸出橄榄枝……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素有全球视野的以色列人,正逐步将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

t01dca1e75061307b25.jpg

  得悉佛山的情况后,Elkana Porag或将亲赴这座制造业之城寻找商机;而凯泰投资等佛山企业则谋划抱团到以色列“买买买”:收购公司、投资股权、引进技术……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或将成为双方合作的交汇点,而佛山也正迎来新风口。

  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时,制度的优劣与否将会决定着某个群体的生死存亡;而在高度网络化、扁平化的今天,竞争变得异常残酷,任何的技术、设备即物质层面的因素,亦或是制度层面的因素都将是靠不住的了,都有可能被别人学了去,或者是被人超越。只有文化是他人学不来、拿不走的。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其信奉、遵从的文化(价值观)之强势与否、优越与否决定着他的生死存亡、功过成败。以色列的崛起史是一个有力的例证,我们亦可从中窥见未来社会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

  这些年来流行的“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种种物质实力而言的无形资产,具体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要素。

  以色列人口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犹太人。在犹太文化的架构中,2000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全球化“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而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家”所带来的资源所引发的全球化资源大重组,大配置,为以色列日后的崛起打下了最宝贵的、坚实的基础。这其中尤其是人才资源的大聚合,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前花旗银行副董事长)在2005年5月1日之前,还是个美国犹太人。

  与此相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天的以色列,只要你信仰犹太教,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皈依为以色列公民。正因如此,今天的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种族,而是已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共同体了。58年过后的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数,也已由建国时的60万,变成700万。

  “四海一家” 赋予全球化的文化观,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折射至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色列甩掉战争包袱的重要因素就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

  “四海一家”赋予全球化的文化观,鼓励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重返故土,鼓舞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捍卫国土,热爱祖国。在巴以冲突频频的加沙附近,那些被炮火烧毁院落居民们,没有因为恐惧而撤退或者搬迁他处。在被火箭炮摧毁而成为断壁残垣的家园上,他们的情绪没有我们想象的紧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下的结果?高度的自组织能力。

  以色列的外交部官员说,民众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对付恐怖活动的默契,耶路撒冷死伤惨重的爆炸发生不过两小时,秩序就恢复到从前。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的安检,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人们的表情,除了配合,就是安详。

  以色列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以色列经济腾飞的原动力。

t010ceeec7f7a269c67.jpg

  “你好,我叫塔莉!”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知识中心的塔莉女士向风尘仆仆的中国客人亲切地问好。刚刚参与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的她告诉调研组,她正在努力地学中文。

  在以色列这个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拉比、基督徒、穆斯林等的宗教法统与世俗生活不断地交融碰撞,本地土著、阿拉伯人、少数民族以及从全球不同国家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多元的文化在此共冶一炉。而如今,这个开放的国度正在掀起一股“中文热”。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来自北京的张平教授正是这股中文热潮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特拉维夫大学的东亚学系是1995年正式建立起来的,我主要负责汉语专业,相当于和它一起成长起来。”张平表示,虽然特拉维夫大学汉语专业的起步比以色列的最高学府希伯来大学晚了约30年,但在他的一路操持之下发展迅猛,如今东亚学系已经成为全校第一大系,其中中文专业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达400多人,成为全以色列最大的汉语专业。

  中文专业的迅猛发展毫无疑问与中国经济的崛起有着明显的关联。张平还记得,刚开始建系的时候,大一新生一年仅有六七十人。“当时已经算不少的了,后来就不得了了,特别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起飞后,明显看到报名学生人数开始递增。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年级新生可以达到180人,最少也有120人。”

  “中文热”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以色列人开放的心态,更是涌现在以色列面前的新机遇。

  来自以色列风投研究中心IVC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大概融资量超40亿美元,其中与中国投资相关联的就有超过5亿美元。预计今年成功融到资的以色列企业中,至少一半将有中国公司的身影。也因此,2015年被以色列投资界称为“中国年”。

  从“中文热”到“中国年”,在耶路撒冷工作的Aurora正是其中的一名弄潮儿。

  这位来自美国的犹太裔女生,曾经到北京读过高中,大学阶段又再次赴南京求学。不仅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了方便与中国人打交道,她特意为自己起了一个动听的中文名——宋佳琦。如今,她担任以色列最大的众筹基金会OurCrowd的商业发展经理。谈起中国经济社会的状况头头是道,成为一名以色列投资界的“中国通”。

  B.从西方到东方的转身“一直以来,以色列的发展与欧美等西方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是将更多心力放在东方国家的时候了,其中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我们要与它结成联盟。”面对远道而来的中国访客,特拉维夫大学校长Joseph Klafter一开场就抛出了这样一番话。

  对于以色列这个科技发达,但人口偏少、资源贫乏的蕞尔小国而言,此前一直将欧美当作第一合作伙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也逐步将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

t014fc412e730fd52b3.jpg

  “迄今为止,以色列有超过80家公司获得至少1家中国企业的投资,这个趋势是从2011年后发生的。”IVC风投研究中心,拥有以色列总数超过1.4万家企业、超1600名投资者的数据信息,近年来更专门针对中国投资者出版中文版的投资报告。该公司CEO助理、业务推广副总裁Michal Adam分析,从2012年开始,就有超过30家香港、中国大陆的投资机构赴以投资。

  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夏罗默·迈特尔对这样的现象并不十分惊讶。他认为,过去30多年,中国实现了每年10%高速的增长奇迹,世界发展引擎的重任已从欧美转向中国,而现在以色列可以帮助中国迎接一个更大的挑战: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型的生产方式迈进。

  从全球产业链分工角色来看,人口仅有800万,却拥有其他国家难以媲美的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以色列,占据着作为全球价值链前端,在科研创新环节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近年来也致力于从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延伸升级。从“汗水经济”迈向“智力经济”,以色列的科研创新经验不仅能为中国带来启迪,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服务贸易的加快发展,反过来也为以色列技术项目的转化提供广阔的市场。

  站在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尔山上,俯瞰神秘而美丽的巴哈伊花园,一切风光尽收眼底。除了园中安放着两尊上书“大清乾隆年造”的铜鼎外,山脚下的海法新港也已经受到中国资本的青睐。“去年5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一举夺得了海法新港25年的特许经营权,预计投资20多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海港。”洼地创投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吕遊介绍。

  在OurCrowd,Aurora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待来自中国的投资考察团。主要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为主,而就在调研组到访之前,她才刚刚送走了一个山东考察团。

  根据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发布的最新信息,中国在2015年对以色列的非金融投资为60亿美元。既有复星、光明参与并购当地公司,也有像小米、腾讯这样直接投资的企业。至于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更加常见。

  吕遊指出,现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出现了并购重点从自然资源到科技资源、并购数额从数百万到数十亿、并购发起主体从国有企业到私营部门的过渡。“对这些中国投资者来说,海外投资可让他们获得技术、专利以及国际市场”。

  面对扑面而来的中国机遇,向来善于做全球生意的以色列人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不同的层面都在试图向庞大的中国市场靠近。

  自从去年5月到访中国之后,Elkana Porag一直希望能够在中国做投资试点,为中国的食品、塑料等传统制造业提供生产智能化解决方案。而驻扎在特拉维夫市library众创空间的犹太人Jeremie,则已经成功将自己的3D打印云平台项目带到中国,准备与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厂商开展合作。

  而在另一边,长期依赖外来资本支持,以出售技术或股权来进行变现的一些以色列创业公司,也希望加快牵手来自中国的资本力量。

t01d99d2980ab037e9c.jpg

  最近,David Banitit正在全球各个国家奔走,为其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公司NCF募集1000万美元的资金。“在此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David Banitit已经是第三度创业了,此前创业的公司都因为缺少资金而将被迫忍痛售出,现在他对NCF前景十分看好,希望获得1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他在去年的北京之行收获不俗。据他透露,目前宝钢集团表现出初步的合作意向。

  地处南中国边陲的佛山,也因为产业雄厚、民间资本发达引起了以色列创业者的青睐。去年11月初,有近30名以色列企业家专门来到佛山,参加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举行的“以色列-南海先进制造业投融资与业态整合洽谈会”。其中,高精尖的以色列生物医疗项目备受热捧。

  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步伐也开始加快。特拉维夫大学频频向中国顶尖的高校和政府伸出橄榄枝,目前已经牵手南京等地组织企业家的培训团和校友会,今后将推动以色列早期和中期的技术成果引入到中国市场;而享誉全球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则与广东省政府、汕头大学、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于去年9月启动建设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正如此次受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所言,要建设一个高科技城市,必须要有研究型的大学,吸引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也被视作进一步深化广东与以色列在科技、创新、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中以合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不过,不少业界人士看来,中以合作的通道尚未被充分打通。

  “尽管去年中国对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投资有所增长,但双方推动中国对以色列技术进行投资所付出的努力和投资成果之间仍存在差距。”今年4月,吕遊在一场以色列技术与中国投资对接的大会上宣布洼地创投正式成立,办公室设在特拉维夫,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及企业家在以色列商业和技术行业迈出投资合作的第一步。

t012100f5430f3e2968.jpg

  “未必只有BAT等巨头才能投资以色列的初创企业。”吕遊表示,与一些大型企业相比,洼地创投更愿意促成中国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来自工业领域的代表,做以色列创业市场的生意投资。

  而在7000多公里外的佛山,一些先行者已经在积极探路。在去年组织洽谈会的基础上,佛山市凯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逊正计划落实以色列科学家资源与佛山制造业的对接工作,目前凯泰控股已与以色列南部科学家协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考虑组建一个对以投资基金。

  OurCrowd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 Medved认为,历史上中以两国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希望这种友谊能延续到创新领域的合作。“不要光站在旁边观望,而要亲自下水,感受新时代的温度。”

  根据南方日报(广州)、虎嗅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