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韩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投资进入韩国速度加快。据彭博汇编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以来,中国资本对韩国企业并购及股权投资规模较2014年同期激增119%,达到了创纪录的19亿美元,且继续呈增势。“中国资本热”也成为两国努力建设共同发展伙伴关系的最好注脚之一。
中国资本在韩国市场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是中韩经济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资本进入韩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股权投资,二是企业并购。中国资本进入韩国,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在电子游戏、娱乐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化妆品、服饰为代表的消费品行业,电子技术、医疗保健、金融等领域尤为明显。
“十三五”时期服务型消费将成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重要方面,韩国服务业较为发达,两国经济互补性明显增强:中国需要充分借鉴韩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功做法,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韩国在文化娱乐、健康管理等服务业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和成熟的管理经验,韩国可以充分利用近14亿人的中国服务业大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大市场和韩国服务业发展优势,将拉动两国服务贸易的合作水平。
韩国中小企业厅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9月,中国资本共对韩国25家上市公司和7家非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总计投资额为29606亿韩元(约合162亿元人民币),其中80%为2013年后投资。2010年股权投资占比为79.3%,企业并购投资占比16.4%;2014年并购案例大幅增加,投资占比达到47.1%。另据韩国三逸会计法人对中国在韩投资现状的分析,2015年中国资本对韩国企业收购和股权投资案例共21件,比2014年的9件有大幅增加。
2015年以来,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收购韩国寿险企业东洋人寿,中国化妆品电商平台聚美优品出资1.25亿美元投资韩国化妆品牌伊思等是比较著名的案例。另外,中国公司还以3500万美元收购了韩国济州半导体。目前,中国资本已成为韩国婴幼儿用品公司阿卡邦、韩国影视制作公司绿蛇传媒等12家韩国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韩国西江大学经营系教授丁有信表示,中国资本对韩国企业投资中,以获得企业经营权或以第一大股东参股的战略并购型投资在激增。而从投资对象类型来看,以上市公司和中小型企业为主。
未来5年中韩自贸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需要探索服务业双向开放模式、路径、政策措施。结合中韩自贸区服务贸易特色,积极推动金融、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行业开放,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营商环境,以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推动中韩自贸区上一个新台阶。
海南省和济州道作为友好省份,又分别是中韩各自的“经济特区”,完全有条件先行先试,成为沟通中韩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合作和经贸往来的桥梁,在中韩海上互联互通和加快东亚自由贸易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建议以两岛作为试点探索建立中韩自由旅游合作体,多层面探索两国旅游交流合作的领域。探索推进海南岛与济州岛旅游卡计划,本着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两岛间旅游互通免签,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便利化和自由流动。未来要完善海南岛与济州岛交通合作网络与机制,加强岛际间运输通道建设,建立以健康为主题的合作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智库在两岛合作中的特殊作用。
2015年9月,随着中国银行首尔分行业务部门接受操作的完成,中国安邦保险集团以近10亿美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63%的股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进入韩国市场最大一笔并购交易,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韩国的上市金融企业。
韩国东洋人寿副社长张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是双方出于对不断加强的韩中两国经贸往来和金融合作的期待。东洋人寿认为,安邦保险集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秀践行者,在全球并购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对被收购企业的尊重,在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植入安邦特色的创新基因,让被收购企业具备快速发展的能力,这是东洋人寿所期待的。此外,通过收购深耕韩国保险市场,东洋人寿可提升自身在韩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而中方也可以以韩国为枢纽,拓展东南亚乃至全球业务合作,帮助东洋人寿迈出全球化步伐。
张科介绍,在收购模式上,中方保证了韩方管理团队的相对稳定,逐步移植其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经验,包括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内部管理、市场反应等。2015年是东洋人寿被收购后第一个财年,市场预期东洋人寿将创造自创立以来的最高利润纪录,未来2至3年在韩国保险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中国银行首尔分行行长黄德告诉本报记者,首尔分行专门在各营业网点设立“中国投资服务中心”,协调全行力量推动大型并购业务完成,是中资入韩、中韩合作的见证者。
韩国交易所数据分析称,中国资本收购或注入股权后的韩国上市公司的股价与以前比有大幅上升。丁有信指出,阿卡邦在中国朗姿集团注资后3个月内股价上涨130%,绿蛇传媒一个月内上涨140%。值得注意的是,诸多中国对韩投资项目并非“完全收购”,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韩国公司希望通过中国市场获得持续性收益。
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对韩国企业的并购或注资,是中国从“企业走出去”向“资本走出去”阶段十分自然的现象。
全炳瑞认为,韩国已进入服务产业发展阶段,中国正向服务产业阶段转型,两国具有互补关系。在服务业、高科技产业领域,韩国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服务水平,但是受资金不足、市场规模狭小等因素影响增长受限。韩国企业与中国市场、中国资本与韩国创意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黄德表示,自2013年以来,中韩两国产业分工由“垂直分工”开始向“水平分工”转变,两国投资不平衡的局面正在改变。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对韩国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而韩国官方和企业界对中国资本的接受度也在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一个中国企业对韩并购投资的新时期正在到来。
全炳瑞表示,近几年中国对韩并购及资本投资案例中,从未出现敌对性、恶意并购案例。韩中间互补性并购和投资,对于发展两国关系可谓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已正式生效,期待自贸协定为两国企业资本市场合作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除了中资入韩,为支持韩资入华,韩国政府在“2016年经济政策方向”中,提出将打造4万亿韩元规模“进军中国市场项目”,以帮助韩企进军中国内需市场,并购中国企业或在中国本土建立生产和物流网络。
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正逐渐以内需为中心进行调整,中国巨大的市场为韩国提供了大量机会。韩国应积极推进对华投资,寻求与中国共同增长的共赢方案。
根据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