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因美修业绩预告被指数据造假 亏损继续扩大
7月14日,贝因美对外发布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其净利由原本预计的扭亏骤降为亏损,业绩结果反差最高达3亿元,引发投资者不满。业绩下滑的同时,贝因美于近期发布了第三次股东股权质押换取融资的公告,其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有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贝因美此次业绩亏损与其去年的“买一赠一”活动有关。由于优惠力度较大,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经销商打款,由此充实了贝因美2015年业绩,但拖欠的货品于今年上半年兑现承诺,由此引发业绩亏损。
截至记者发稿,贝因美尚未对这一说法作出回应,但其由曾经的国产奶粉“老大”沦落至如今的业绩亏损,令人唏嘘。分析认为,贝因美业绩亏损与其在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决策失误有关,而市场留给其转型的时间并不多,如今的贝因美可谓是内忧外患交织。
修改业绩预告被指“数据造假”
今年4月,贝因美在一季度报告中预计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7亿元至1亿元。然而时隔仅3个月,贝因美就作出了业绩预告修正,称上半年预计亏损2.1亿元至2.3亿元。
贝因美解释称,业绩预估由盈转亏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受假冒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秩序混乱影响,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少于原预计,从而出现亏损。不过,两项因素究竟如何影响业绩、影响程度有多大,截至记者发稿,贝因美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这一解释并未得到投资者认可,不少股民认为贝因美“数据造假”,“没有诚信”,甚至建议其“退市”。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贝因美的公开解释也充满了疑问。4月6日,贝因美被官方通报卷入“假奶粉案”,且案件发生在“2015年4月之前”,随后便在4月30日公布业绩扭亏预告。这意味着,贝因美早于一年前便得知自家奶粉被假冒,且可提前预见到案情披露可能造成的影响,但其早期业绩预告却并没有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贝因美对业绩下滑的解释并不成立,“只是借口”。
“就假奶粉事件而言,由于假货数量较少且已过风口浪尖,对贝因美业绩不会构成实质影响。受注册制影响确实有一些退市品牌在甩货,但今年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面对同样的政策,为何伊利、飞鹤、三元奶粉都在增长?实质上还是贝因美战略决策出现了问题。”该业内人士称。
借“买一赠一”提业绩被质疑“饮鸩止渴”
一位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贝因美今年上半年巨额亏损与其去年的“买一赠一”活动有关,而这一行为也直接拉升了贝因美2015年业绩,“不然去年数据会更难看”。
该知情人士称,贝因美在去年年底向经销商发出促销指令,凡是打款即可享受厂家发货“买一赠一”。由于优惠力度大,当时一位经销商给贝因美打去100万元货款,却只收到了100万的货,贝因美对另外赠送的100万货不认账,引起经销商不满。今年2、3月份,不少经销商就此“闹事”,贝因美无奈只能兑现承诺,这也是造成其今年上半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一位经销商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贝因美的“买一赠一”活动,不过由于其公司授信级别较高,没有被拖欠货品,不过对于其他区域经销商是否遭遇拖欠货品的情况,该经销商并未否认,只称“不太了解”。
对此,新京报记者向贝因美方面核实,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在知情人士看来,贝因美此次“买一赠一”的举动无异于饮鸩止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通常国内奶粉生产厂家的净利润只有5、6个百分点,高者能达到8-10个百分点,因此出厂批发“买一赠一”会导致企业大幅亏损,“而业绩下降则会进一步打击经销商信心”。
事实上,贝因美在经销渠道上的决策一直为业内诟病。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3年受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影响,贝因美对产品实施全面降价,但给经销商的拿货价却没有变化,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销售热情减退。此外,贝因美此前由于决策失误,给销售团队实施了很多压力,对渠道商压货,货卖不出去影响了渠道商信心,进而导致亏损。
贝因美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去年8月,其1000多个经销商在短短3个月内被砍掉了500多个,“奶粉行业高毛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也是经销商需要接受的事实”。
不过这一改革并没有给贝因美业绩带来明显改善。2015年,贝因美营收45.34亿元,同比下降10.2%;净利1.04亿元,虽同比增加50.45%,但刨除1.25亿元政府补贴后,实际亏损0.21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贝因美决策层犯了“大企业病”,在给经销商不断施加压力的同时却不重视终端动销,认为自己的品牌足够强势,结果可能造成大量的产品和资金积压。
昔日奶粉“老大”如今“很缺钱”
业绩不断下降也使得贝因美资金出现紧张。7月21日,贝因美发布今年以来第三次股东股票质押公告,其第一大股东贝因美集团向申万宏源证券公司质押了1900万股以获得融资。截至目前,贝因美大股东已累计质押了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9%。
分析认为,通常情况下,公司如果需要资金可以用资产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如果大股东用股权做抵押,说明其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且资产难以获得贷款信任,同时也说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前景不看好。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都对贝因美如今的境遇感到惋惜。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贝因美奶粉因未受波及一跃而起,市场份额一度位居国产奶粉首位,如今却已被其他品牌超越,增长势头渐弱。
2012年,贝因美作出两项重大战略转型决定。先是剥离了生活馆、保险代理、婴童用品等非食品业务,将战略由“孕婴童产业综合运营商”转变为“婴童食品第一品牌”。同期,贝因美在奶源供应链上完成国际化布局,分别与Kerry、Hochdorf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目前,贝因美在奶粉、米粉等业务外,重点向儿童奶发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2015年,贝因美儿童奶子公司亏损了4.5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贝因美在奶源上处于弱势,而此时做儿童奶早就失去了市场,“因为大家都在做”。“贝因美是在用自己的弱势抢市场,决策有些想当然,也是不务正业”。
此外,2014年以要约方式收购贝因美20%股权的恒天然也并未给贝因美业绩带来明显改观。
在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看来,随着进口奶粉渗透率的提高及国内奶粉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贝因美来说,市场留给它转型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