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8|回复: 0

在“一带一路”上掘出新蓝海:中联远征战略追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2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9081024211066.jpg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胜利到达陕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伟人的壮丽诗篇,为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又一次新长征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和目标,“一带一路”,拥抱全球,和平崛起,惠泽五洲。

无湘不成军,敢为人先的湖湘企业家们,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大好时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走出省界国门,闯关夺隘,一路向前。

本报今起推出“‘湘军’不怕远征难”大型系列报道,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不朽精神,记录湘企乘风破浪的艰辛而丰硕的征程。

从2008年收购工程机械巨头意大利CIFA,到2016年在白俄罗斯组建ZOOMLION-MAZ合资公司,工程机械湘军中联重科“远征”海外,硕果累累,“一带一路”上更是彰显大企风采。

从白俄罗斯到印度尼西亚,从巴基斯坦到意大利,中联重科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乘着“一带一路”东风,中联重科正跨越重洋,“掘”出一片新蓝海。

湘企不怕远征难,中联重科在路上。

数说

海外收入比重加码


中联重科的海外扩张之路,可以追溯到2001年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2008年收购混凝土机械制造巨头意大利CIFA公司,中联重科真正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显然,中联重科并购CIFA只是起点。

前不久,加速全球布局并大力发展环境、农机产业的中联重科再度远征海外,收购意大利纳都勒公司,全面跨入全球环境产业。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在巴西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在80多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形成了完善的跨国运营体系。

数据显示,2014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增长位列全行业第一,2014年境外营收28.9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11.2%,而2015年,这一比重扩大到12.31%。

布点

紧跟“一带一路”全球配置资源


紧随国家战略积极“走出去”的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网络布局日趋完善。

孙昌军介绍说,如今中联重科聚焦新兴市场,将泛太、非洲、中亚、中东南亚、欧洲列入当前重点聚焦突破区域。

2015年,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上入驻了中白工业园,并成立泰国子公司,巴基斯坦子公司也正在筹建中,通过系列网点建设和当地政策支持,为“一带一路”沿线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近的收获莫过于今年8月,与白俄罗斯工业支柱企业MAZ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联重科-MAZ合资公司。

在签约仪式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更是称赞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见证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决心”。

借力

借“船”与“组团”出海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线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基础设施方兴未艾,中联重科也正与中建、中国铁建等大型中字号公司合作,“抱团出海”参与项目建设,中联重科通过本地化公司,为企业提供全套配套服务,而这合作共赢,相得益彰。

孙昌军说,“中联重科的发展靠两手,一是自我发展,二是国内或海外并购。”

中联重科成功收购CIFA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写入哈佛教材的收购案例。

“借力”,一直是中联重科远征胜利的法宝之一。而这与红军长征中“依靠群众”的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融合

本土化与国际化双赢


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当地产业需求、消费偏好、法律法规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中联重科应对这些问题似乎游刃有余。

2008年完成收购CIFA的交割后,国际金融危机扑面而来,欧洲受危机影响尤为明显,而CIFA则因为与中联重科的结合反而获得新生。

CIFA CEO曾表示,中联重科扭转了其传统市场因金融危机萎缩而带来的被动局面。

中联重科收购CIFA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其融入了当地文化,做当地企业,没有裁掉一名员工,没有更换管理团队。这也让意大利人改变了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中联重科不是去新建“唐人街”的,而是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和谐。

而在印度合资建厂时,与中联重科合作的印度EM公司执行总裁TUSHAR说,“中国公司来印度,会遇到很多启动问题。”然而今天,中联重科印度合资工厂的发展日新月异。中联重科副总裁黄群称,背后的根源是中联重科坚持了董事长詹纯新的“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国际化原则。

战事纪

走出去,输出优势产能


1994年新年刚过,已售出的10台混凝土泵车出现故障,詹纯新立即作出“补回客户损失、全面停产”的决定。“不把有缺陷的产品推向市场,对待自己必须‘零容忍’。”

如今,由于产能过剩,工程机械行业日子并不好过。借助“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国门。孙昌军在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去产能”并不是把质量不好的产品输送出去,而是把目前在国内消化不了,但品质与服务最优的产品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与红军长征推陈出新一样,“这相当于中国企业带给世界的礼物,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孙昌军如是表示。

沉下来,走进去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是“兵家”必争市场。

2012年,中联重科计划落子印度。虽然其一开始并不看好印度市场,但并没放弃,而是坚持“顾全大局、不折不挠”的长征初心。

早在2007年,中联重科副总裁、时任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第一次去印度,就险些被这里的环境“搞崩溃”:新德里机场到市区只有一条高速公路,“200多公里跑了六七个小时。”

通过与当地市场的“亲密”接触,黄群看到的是印度工程机械市场的广阔前景。沉下来,走进去,中联重科终于下定决心在印度建厂。

将帅说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说:中国工程机械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而今,中联重科早已成为中国内陆企业走出国门的标杆。詹纯新曾用“全球为我所用 我为全球制造”这句话,概括了中联领舞全球之要诀。

而且他一直在强调,中国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就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企业越本土化,就会越国际化,而这一过程考量的是我们融入世界的心态和姿态,‘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和共舞’是我们需掌握的五个关键词。”

根据  三湘都市报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4 0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