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济南市国际商务促进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东盟十国投资环境与经贸政策交流会上,曾经主持山东省政府交办课题《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总体框架和推进措施》的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的确商机无限,但也要注意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利好“一带一路”投资贸易
提起“一带一路”,多数人会想到从东方到西方的两条道路:陆上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业界正在探讨第三条从东方到西方的道路。”李广杰说,这便是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大连出发经白令海峡、北冰洋,到达荷兰鹿特丹。据介绍,这条路也被称为北极东北航道。过去北冰洋长年冰封,不适合船舶航行,现在不一样了。“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正以每年1500亿吨的速度融化。”李广杰说,现在北极地区夏季冰面面积不到2000年的1/3,这也许是气候变暖带来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
据测算,船舶走北极东北航道从东方到西方,航行时间约33天,比传统南方航道减少12-15天,这将大大节省各项成本。“‘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30.8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4%,GDP总规模12.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7%。”李广杰说,且这些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这一点从一组数据中可窥一斑:200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84亿美元;2015年就增长到9950亿美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6.5%提高到 2015 年的25.2%。去年,我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投资额为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对外经贸大省,去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615.3 亿美元,其中出口363.7亿美元、进口251.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25.5%、25.2%、25.7%。
不了解风俗便贸然施工损失掉一年2/3利润
“商机的确不少,但由于一些企业经验不足,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也有很多风险。”李广杰说,这些地方有不少是大国角力的重要区域,还是多个文明交汇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极为复杂,如果应对准备不足就可能陷入困难。
据介绍,包括山东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已遭遇过不少风险考验。比如政局突然变化,合同化为泡影;不了解当地风俗、忽略了环保成本,造成成本攀升;超低报价拿项目,担负巨额损失;忽视工会作用,冲突不断、黯然出局等等。“我国一大型企业,2009年在沙特揽得一大型工程,建设工期22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却由于不了解当地风俗带来了麻烦。”李广杰说,该工程很多区域是普通人禁入区域,施工前并不知晓,施工后才知道,不得以更改原先计划,造成用工成本大幅攀升。2010年,该企业宣布工程亏损40余亿元,占到该企业2009年总利润的2/3。又比如,某国企曾用5亿美元收购韩国某企业48.92%的股权,此后该国企又多次增资扩股,从而成为最大股东。为扭转亏损,该国企一度大刀阔斧推进改革、裁减冗员,但此举遭到工会强烈反对,甚至导致双方冲突不断。最终,该国企不得不退出,5亿美元投资打了水漂。
“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投资,还要提防环境风险。”李广杰说,尽管中国“走出去”的过剩产能都是优质产能,并非淘汰的落后产能,但短期内我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产业,转移到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受到欢迎,但是长期内潜藏着巨大的环境保护风险。
相关链接
企业走出去如何规避风险
俗话说,风险与收益并存,企业向“一带一路”走出去,如何规避风险?
李广杰建议,首先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中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化,基层管理人才及操作人员本土化,发挥外籍雇员语言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其次积极利用外部力量,比如面对东道国陌生的法律法规、经营习惯、劳工素质、人文环境等问题,由本企业直接出面处理,可能困难重重,而如果善用外部力量去解决则会事半功倍。企业应该重视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经验谙熟的国际公司、相关金融机构等合作。
再次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本土采购力度,尽可能雇用当地员工,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争取当地民众与社会势力的支持。最后,加大对海外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等因素投入力度,使企业声誉、信誉通过良好的安全记录和高质量的项目标准而得到提升。
根据 济南时报(济南)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