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1|回复: 0

“一带一路”背景下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究竟应该注意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01: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6-10-20 01:24 编辑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位于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港,曾是战争遗留下来的一个雷区。8年前,国内四家民企与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合作建设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到现在,这已经成为整个柬埔寨建设最大、发展最好、就业人口最多的经济特区。

  山东森林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侠:我们在这个特区签订了最低五十年的用地合同。我跟我们的工人在讲,我们要在这边干五十年,所以我们不光对中国有回报,我们对柬埔寨也要有回报,这是我们的责任。

  柬埔寨正式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中国企业的投资确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港特区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说,西港特区的未来是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工业化新城镇。

  戴月娥:我们的愿景是要把西港特区打造成中柬友谊城,“一带一路”上的重点样板园区,到时候,我们整个园区会达到300家企业,解决就业10万人,而且形成20万人的居住区。

  西港特区是中国优秀企业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企业抱团寻求发展的样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累计投资已超过500多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速还在不断加快,也在让更多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刚刚从东南亚回国的吉华集团副总裁谢飞红说,期待“一带一路”的发展能为他的企业带来更多订单。

t01d7dad0b6ef5493a5.png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及其发展,内外的动机和前景如何?认识‘一带一路’需要认清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走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民营企业面临的机遇如何,风险又怎样,如何放大机遇,规避风险?”10月20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家资本论坛”上,国内知名的东北亚问题专家、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向与会的企业家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带一路”成我国长周期战略

  众所周知,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首次对外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再到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推出《共同推动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愿景与行动》,三年过去了,“一带一路”已从顶层设计空降为地方争先抢抓的现实机遇,已从现实机遇演变为实实在在的双边、多边合作,转变为合作机制、落地项目。例如,“一带一路”已得到沿线多数国家的首肯,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或赞成“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旨在产能合作的项目推进。而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纲要》的签署不仅深化了中俄蒙之间的务实合作,也使“一带一路”出现了首个具有风向标和示范作用的多边机制。

  笪志刚说,与美欧日的海外投资曾经主导世界投资市场一样,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投资超过吸引外资,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就是海外投资不断增大,成为以经济手段主导世界经济走势的大国。

  “‘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长周期战略,跨洲际跨海域跨境的区域合作系统工程,未来堪比北美自贸区、欧盟的新型合作示范区域。”笪志刚认为,大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到省级战略,小到地市县的支持政策,可以说,伴随着中国政治外交回归周边,经济体系的外迁成为常态,来自国家的战略支持和可持续投入等会继续增加,企业“走出去”恰逢其时。

  “一带一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为我们推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人心相通的“五通”理念,落实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提供支撑,为中国走出去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基础,也为企业践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合作平台与试验载体,成为企业走出去试水乃至开展各种合作的战略保障。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是常态选择

  笪志刚分析说,在肯定“一带一路”诸多战略及商业机遇的同时,一些针对“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凸显,一些问题意识也引发诸多担忧,例如,国际地缘风险首当其冲、经济本身风险在所难免、所在国风险的叠。。尤其是在国营企业的强势走出去面前,民营企业走出去需要克服怎样的短板,规避哪些风险,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走出去”如何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为“走进去”、“走下去”,如何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对企业而言,放大机遇,规避风险有无具体路径,作为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否可行,这些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对于参与或有意谋划“走出去”合作的民营企业来说,虽然“走出去”是常态化选择,但也不要忽略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负责的地缘局势,同时要杜绝一窝蜂,一阵风,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短视或短见行为。区分轻重缓急,认清优劣势,在常态中摸索合适的时期和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多数不盈利的尴尬现状,凸显了企业在选择“走出去”时的路径上缺乏内功,过于注重政策支持,不注重投资回报,不少企业没有企业形象、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意识,得不到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理解,使“走出去”变成单纯的降低成本或是面子投资。

  “民营企业‘一带一路’上的海外投资需要在硬合作和软合作双重支撑和均衡摆布上下功夫。”笪志刚提醒说,既要技术和管理及案例打前站,还要以文化树实力,以人文树口碑,以软实力征服人心。有文化内涵支撑的企业投资才能在多元化民风民俗的“一带一路”线上站住脚,方有可能维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在笪志刚看来,很多“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投资失败,铩羽而归,除了不熟悉当地投资环境、法律、风俗,缺少本土化人才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少智库机构的助力导致信息不灵、风控不够、人才缺失。纵观美日韩海外投资的成功,是与强大的各种基础和应用研究智库的配合密切相关。“一带一路”上国家众多,地缘和国情情况错综复杂,需要有新型智库的介入和支持才能使“走出去”的脚步更加夯实。

  “在一带一路的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还存在相当的盲目决策、错误认知、浅层次合作现象。”笪志刚建议,民营企业在学习沿线国家知识、适应所在国民风民俗、整合各类资源能力、善用双语人才、塑造企业品牌与形象上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克服体虚和虚胖顽症。

  民营企业由于受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容易做出一窝蜂和一阵风式的对外投资选择,而这一点恰恰是引发所在国社会恐惧的原因。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的投资要区分轻重缓急,长期和短期,立足优势,规避劣势。

根据  证券时报 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