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中德高校的交流,汲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加深中德两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24日,第二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举行。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是适应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地方高校寻求特色发展的必然需要,对于面临重要转型机遇期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是教育部指导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所举办的国际教育交流会议。以促进联盟成员加强与国外同类大学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体制,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为主要宗旨。
“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是大学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高层对话,是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研讨会上,重庆翔美教育集团CEO、移通学院董事李茂军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增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的转型改革、合作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
“驱动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永远是创新,在国际的合作中,这些参与到科学界和学术界以及校企合作的高校也能从中获益。”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副主席Karl-Dieter Gr ske认为,基础研究能够为新的科学理念的诞生做出贡献,这些常常是大学的职责,而现代大学的创新点在于校企合作的创新。
据了解,此次联盟目标将借鉴各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加强与各国同类大学及其协会组织的合作交流,推动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为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体制探索作出贡献。
当天,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并就“新形势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交流。
早在前几天,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联合打造的“一带一路“外语教育研究与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成立仪式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举行。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所长王辉教授、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理事长兼主任杜小东、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徐飞、党总支书记张廷义,以及外国语言文学系“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团队十余名教师出席了成立仪式。
重庆和宁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外语教育研究与促进中心是由西南、西北两地校、企、研究所三方共同倡议、合作构建的学术共同体,秉承“互联互通、互学互助”的理念,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心将致力于“一带一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和服务,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沟通、语言互通和民心相通,为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培养外语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30日,该委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宽国际教育通道。
一是努力扩大沿线国家来渝留学规模。增设“重庆市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专项”,奖学金规模500万/年,每年拟培养100名来华留学高端杰出人才。
二是加强构建沿线国家发展共同体。重庆工业职业学院与力帆汽车建立中国在俄首个“鲁班工作坊”,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柬埔寨设立职业教育中心。
三是加强中德职教领域合作。建成“中德(重庆)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投资500万打造与德国相同标准的汽车实验实训基地,选派65名教师赴德研修。
四是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建设。西南政法大学牵头组建“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为中国—东盟法律制度构建实施前瞻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
五是积极推动孔子学院建设。在德国、俄罗斯、泰国、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建立5所孔子学院(课堂),为促进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 重庆新闻网 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