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3|回复: 0

戴着资本镣铐:中国电影今年为何烂片成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1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着资本镣铐:中国电影今年为何烂片成堆

戴着资本镣铐:中国电影今年为何烂片成堆


  再美的泡沫,也有遭遇被戳破的一天。中国电影票房快速上涨的风光期或将在2016年迎来拐点。

  自2009年到201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从2009年的60.2亿元,步步为营地跨到了2013年的217.7亿元,随后在2014达到296亿元。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迎来了近十年中最高涨幅,同比涨50%达440亿元。

  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从2010年迈入百亿的票房时代之后,连续五年持续超过30%的年增长。自此,业内对于2016年票房的预估达到600亿元。

  当前2016年仅剩下两个月左右,中国电影票房仅388.2亿元(截至10月30日数据,来自艺恩智库),距离年初预估的600亿元相差甚远。让市场乐观估计今年总体票房的,还有一季度亢奋的电影票房,高达144.68亿元,按照全年4个季度平均值来看,600亿元总体目标近在咫尺。

  而现实却是,一季度电影票房“膨胀之后”,从此便一蹶不振,无论是二季度重磅暑期档,还是三季度压轴国庆档,国内电影票房都较为凄惨。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仅完成247亿元,三季度这一数字为354.4亿元,截至10月31日仅达388.2亿元,全年500亿目标基本破灭。

  票房下降的背后,是资本纷纷逃出电影市场。“随着并购的监管从严,影视产业标的接盘者变少,资方的钱现在都不再投往影视产业,另外,随着影视产业审查趋严,一些产业基金资金募集方面手续较以往繁杂,募资更加麻烦,机构更宁愿花时间去投其他行业。”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影视投资现在的状态是7个赔2个赚1个平,除非特别好的IP,一些机构才会青睐有加,不好的项目,大家都会避让。”谈及私募机构对影视行业的投资态度,上述私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

  绑架了影视行业多年的资本,曾以他们的方式“乱入”,给影视行业带来泡沫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烂片,当前其逐渐退出,或会让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更趋理性,而背后的代价,是票房的大跌。

  票房凄惨

  2016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开得高,但也走低。

  贺岁档周星驰的《美人鱼》,其以34亿票房力压群芳,登顶中国电影5年单片票房冠军宝座,正因如此,其也一度给国内电影造成一举超过美国好莱坞市场的错觉。

  票房纪录被打破后,业内人士纷纷预估今年电影票房600亿元的目标不成问题。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国内票房一度高开,创下了 144.68亿元的高峰。不曾预料的是,一季度之后,国内电影急转直下。

  与一季度形成鲜明反差,二季度电影票房仅100亿元。上半年以246亿元票房交上勉强及格的答卷后,暑期档票房又迎来五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亦未能扛起夯实年度600亿元票房的重任。

  于是国庆黄金档被寄予厚望,然而,国庆最终以票房惨淡草草收尾。从2013-201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分别为6.17亿元、10.91亿元、18.5亿元,增幅分别达到55%、76%、69%,均高于全年票房增速。

  但由于乏大片领跑和口碑支持,从10月1日至10月7日,今年的国庆档单日票房全部低于去年同期。国庆节前七天累计票房为14.1亿元,比去年同期18.6亿元下滑32.0%。这也是国庆档电影票房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全部出自光线等内容制造前四强公司。而去年《港囧》《九层妖塔》以及《夏洛特烦恼》三部电影接连上演单日票房破亿元的传奇,今年几乎销声匿迹。

  在9月以22.9亿元的票房刷新近两年单月最低值和最大跌幅纪录之后,今年10月电影市场可能将会继续延续9月市场的颓势。截至目前,10月电影票房仅为33.8亿元,与去年10月的42.13亿元相差甚远。在今年剩余的两个月追回600亿元票房,必须每个月要实现107亿元的票房。

  不止是国庆档,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一季度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就如同过山车一般,4月份上了最高点后一直处于下滑的轨道。接下来的暑期档和中秋档并未能挽回大局。今年暑期档总票房123.2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9亿元,中秋档总票房6.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3亿元。

  对于今年电影市场的增长失速,原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中国电影看上去沸沸扬扬,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浮沫很多。市场下行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从《叶问3》开始,买票房、幽灵场等一系列票房注水问题被披露,去年高达10%的票房偷瞒,这说明市场整肃已经开始,理性在慢慢恢复。在今年总局开展的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中,重点打击的就是影院使用‘双系统’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这样看来,浮沫撇去,偷瞒追回,估计与我们的预期票房也不会相差太多。”周铁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说道。

  “中国的电影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当中,与所谓的‘股票大战’是不无关系的。有媒体统计,2015年440亿元的票房当中,大约就有30亿-50亿元的票房是来自于补贴,补贴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电影受众的真实购买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电影票房虚高和泡沫化的现象。”谈及票房下滑,CIC灼识咨询项目部经理董筱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烂片层出不穷

  票房下跌的背后,业内人士将票房颓势矛头直指内容。有业内人士犀利地指出,“烂片”当道,是票房持续低迷的主因,只有高质量的电影才有高人气。

  CIC灼识咨询项目部经理董筱磊认为,电影质量的增长速度暂时不及观众期望,即优秀电影作品供给不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房补贴的力度减小,降低了观影人群的消费意愿。

  “经过了长期而激烈的票房补贴‘大战’之后,各大网络售票平台和电影制作发行方在提供票补方面出现了滑坡,这就造成了平均观影票价在2016年虽然出现了1-2元的下跌,但是消费者自身需要负担的实际观影成本其实是上升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影人群的消费意愿。”董筱磊说道。

  2016年1-10月,虽然不乏《美人鱼》《疯狂动物城》和《魔兽》等国内票房表现十分成功的电影,但是能够带动整体票房继续高速增长的“大片”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多。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存在更多娱乐方式的背景下,电影行业面临消费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观影者对电影制作者们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的170部国产电影里,国产电影评分在5分以下的占比72%,观众对影片的不满意度可见一斑。

  在电影市场表现出低迷的信号之下,今年很多影片在档期当中撤档。比如8月中旬和十一黄金档,包括《大话西游3》《我不是潘金莲》等6部大片纷纷调档。制片方给出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或者是“档期竞争激烈”等理由。

  今年至今,破了10亿票房的电影共8部,有4部是春节档的四大金刚《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功夫熊猫3》,而其余三部则全部是好莱坞大片,《疯狂动物城》《魔兽》《美国队长3》,最后一部则是暑期档表现相对突出的《盗墓笔记》,在经过上映60天的拉锯战后,勉勉强强挤进10亿大关。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今年在大IP、大卡司、大制作的司背景下,部分片子质量并不乐观。包括《盗墓笔记》《封神传奇》等作品,在豆瓣上迎来了片片骂声,巨资请大明星也不能撑起票房。

  著名编剧白一骢曾在9月份举办的上海网络视听行业协会论坛上表示,“在内容制作上,制作方受到来自于资本等各方的压力,最后留给内容制作的时间被压得比较紧,市场竞争激烈,你不拍其他人就拍了,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会有瑕疵”。

  “市场改革10年造就了中国电影很好的基础,只不过当前走歪了。中国电影应该进入良性的、有真诚的、有创意的创作中,而不是粗糙的模仿。”周铁东称,“近几年的中国电影是一项没有门槛的事业,各种渠道的热钱都在涌入,各种阿猫阿狗都能赶鸭子上架,所以必定会呈现出一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严格说来,我们的电影产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这一阶段的非理性和无序熙攘是一种必然,但这也只是一个阶段”。

  “对于投资较大,评分很低的电影,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电影制作行业暂时处于非理性阶段。受到连续多年电影票房高增长和部分成功电影的示范效应影响,电影制作行业在短期出现了群体的投资不理性,大量的新增资本进入电影投资和制作环节,缺乏长期经验,对市场短期热情的重视超过了对提升电影本身质量的重视。”对于近年烂片层出不穷的原因,董筱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去年,票房前十的国产片占了7部,在票房前25的榜单中还有《大圣归来》《狼图腾》等亮眼影片。而今年似乎除了开年令人兴奋的《美人鱼》之外,国产片中几乎没有叫好叫座的案例。

  “另外由于非专业资本的大量融入,‘保底发行’模式的滥用和对粉丝经济的依赖等因素让导演在剧本和角色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拍摄高质量影片的动力也不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本的影响。”董筱磊分析称。

  资本镣铐

  资本的逐利属性在今年的影视行业中表现明显。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发展之时,资本争相涌进影视行业,不仅推高了票房,也使得相关影视公司股价不断上涨。

  2014年,凭借一部《泰》,光线传媒股价大涨逾60%。电影《致青春》票房超过公司上一年营收的一半,光线传媒再奔涨停板。票房炒股价的红利期过后,影视公司开始进行并购。2014年起,影视行业并购潮到来,2015年不减反增。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A股市场共发生137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事件,涉及资本约2300亿元,其中影视相关并购达76起,总共涉及资金2000亿元。在此背景下,不少明星通过成立壳公司高溢价卖给上市公司,两者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随着市场泡沫的加剧,今年5月,证监会对“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和VR四个行业”的传闻进行了澄清,对于游戏、影视和VR等资本热捧的几个行业,具体审核时也是一事一议。

  在此背景下,不少影视公司重组事宜被“终止”,其中包括乐视网、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行业巨头。

  10月份以来,影视娱乐市场再度降温,多家上市公司对其涉及影视娱乐类资产的并购计划进行大幅调整。包括三七互娱宣布放弃收购中汇影视、华东重机终止收购中视合利及青阳传播、共达电声撤回收购春天融和及乐华文化。

  “由于大量资本的注入,影视行业出现了大量泡沫,不少公司为获得资金不惜在票房上注水,到了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家队票房的审查,多数资方已经看到了泡沫成分,不少资方基本不再投入影视。”一位从事并购定增的私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影视行业投资基本处于7亏2平1赚的状态,加上监管层的态度由全部暂停到一事一议,资本已经没有动力再去炒作并购标的,因为不再有接盘方。”

  “另外,投入影视行业的基金今年来审核从严,非标产品募资要经过托管、审查等繁杂手续,募集资金较去年相比也变得更耗时耗力,资方更愿意将资金投入二级市场,不愿意投入影视。”上述私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道。

  在监管层的指引下,资本也开始慢慢从影视行业退出。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过去的三年期间,资本已经对影视的生产规律造成了影响,让影视作品戴着镣铐跳舞。

  “近几年由于资本过热而造成的浮躁以及导演在剧本和选角上的限制,制约了电影的发展。而这后面的主要原因则是‘保底发行’模式的滥用和对粉丝经济的依赖。一方面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各种资本涌入电影市场,频繁的跨业并购和‘保底发行’模式开始成为主流。许多电影在未上映前或甚至在拍摄中导演已经基本确定了所得收入。于是在与资本的协调中,许多导演缺乏拍摄自己想要电影的动力,最终导致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周铁东说道,“另一方面,保底发行模式大多靠‘蒙’,而且风险极高,亏损的不在少数。例如今年博纳影业十亿保底了《封神传奇》,但最后票房3亿不到。”

  对于刚涌入影视行业的资本来说,很容易认为电影IP和大牌明星们有大量的粉丝基础,所以票房相对会有保障,于是就导致了导演在题材和演员的选择上一定程度受到了资本的影响,在IP审美疲劳、制作乏力的情况下,观众自然就很难买帐。

  在周铁东看来,国内电影还处于资本与商业、技术、艺术的磨合期。“金钱这个媒人太强大,而商业、技术和艺术还太弱小。也就是说,资本肯定会稀释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感。也许再涵养个三五年,当技术和艺术在电影商业中的权重变得不可小觑甚至不可或缺之时,资本的力量就会式微。当电影作为“技术和艺术联姻而生出的产品”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之后,就能对资本进行选择了”。

  可以想象的是,在资本慢慢退出,影视投资逐渐趋向理性的同时,未来的内容生产或将更为独立且走得更远。


  来源:时代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