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明古国,中埃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2014年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呈现新特点。
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埃两国正在掀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对埃及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是特殊的,因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作为世界上的两个重要文明古国,中埃友谊具有历史积淀,”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家赛义德·拉文迪说。
作为连接世界几大古文明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自古便成为中埃两国友谊的桥梁。汉代张骞、班超等人出使西域所开拓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埃之间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埃及自古以来便具备天然的战略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99年,埃及又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2014年,习近平主席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拉文迪说,中埃两国在历史、文化等领域具有相似之处。在古代,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受到埃及人欢迎;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埃及学习。“我认为,历史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中埃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等方面互补优势明显,在发展战略层面相互契合,这为双方开展投资贸易、产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首先表现在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展迅速。宋爱国介绍,2015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到129亿美元,其增速远高于同期中国和埃及各自的外贸整体发展速度,中国继续成为埃及遥遥领先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埃及承包项目金额超过30亿美元,同比增长90%多;最近几年,中国在埃及投资增长势头迅猛,总额已达50亿美元。
其次,双方拥有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成功经验。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紧邻苏伊士运河第三大海港——因苏哈纳港,是中非基金投资的第一个海外经贸合作区项目。整个合作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第一期1.34平方公里,第二期6平方公里扩建区仍在建设当中。一期项目入驻企业中,已有28家企业开工投产。目前,大部分在埃及投资的中国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合作区,已形成聚集效益,有助于企业降低风险,节省运营成本。
再次,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埃及政府2014年宣布,将启动“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把绵延190公里的运河沿岸建设成为全球性经济区域,包括新运河项目及港口、物流、贸易区、工业园区等,埃及的优势资源将优先配备于此,而中埃苏伊士运河经贸合作区正处于该区域起始端。
除了有良好的基础,中埃经贸合作还有较强的互补性。宋爱国说,埃及劳动力资源充沛,区位优势明显,教育水平较高,埃及已将发展工业提上日程,提出了“千家工厂”计划。中埃两国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部分优势产业在埃及正好适用,如埃及巨石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投产后一炮打响,该项目投资总额2.23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线。像这样能够满足埃及需求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如新希望饲料、安琪酵母、大运摩托、中国玻璃、牧羊集团等。从工业品到消费品,中国产能与埃及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前景广阔。
中埃合作还有明显的纵深感。宋爱国介绍,除了一般贸易、工程承包、产能合作外,双方在电力、能源、港口交通、现代农业、卫星科技、科技园区及人文教育培训等领域蕴藏巨大合作潜力,拥有广泛合作前景。宋爱国说,中埃双方签署的21个合作协议中,经济合作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将在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更多成功典范。
“对中国企业来说,埃及还属于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值得关注。”宋爱国介绍,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在埃及市场都大有发展潜力。国内企业首先要重视这个新兴市场,研究这一市场;在具体操作上要与埃及实际相结合,关注当地政策,采取科学态度,降低投资风险。
在两国长期友好交往历史的基础上,中埃关系在新时期正呈现出新特点。
第一,中埃关系受到两国政府高度重视。
“自2011年以来,埃及历经两轮政治更迭,经济遇到困难。塞西总统上台后先后两次访问中国,与中方在诸多重要问题和重大项目上达成共识,这体现了埃及对两国关系的重视,”埃及经济学家、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领袖赛义德·阿卜杜勒阿勒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强调,埃及将中国视为成功发展的案例,希望多向中国学习。
作为埃及议会议员,阿卜杜勒阿勒说,他到中国访问时也同样感受到中方对埃及代表团的重视和欢迎。他说:“我认为这是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
第二,“一带一路”与产能合作成为中埃关系的关键词。
“埃及人可以接受美国大片和美国快餐,但在实实在在的经济项目方面,我们更想与中国合作,”阿卜杜勒阿勒说。
他表示,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埃及并不一味追求双边贸易数字上的平衡,而是愿意找到能与中国共同生产、经营的领域,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2015年9月,中埃两国签署了《中埃产能合作框架协议》。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哈立德·哈利克指出,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埃两国合作的切入点。他说,埃及经过几年的经济困难,目前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中埃可以找到合作共赢的机遇。
第三,两国交流合作在多个领域共同发展。
据统计,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埃及也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2015年中埃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约80场,埃方参与人数近3.5万。
“现在每个埃及人家里都有中国产品,或者是电器、摩托车,或者是玩具、衣服等,其实中国早已深入埃及人的生活,”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哈·贝克尔对新华社记者说。
他指出,中国与埃及在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具有共同点,埃及人能够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教育理念。中国的电视剧在埃及非常流行,学习汉语的埃及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都说明中埃两国间的交流在不断拓展。
2016年4月24日,埃及南部名城阿斯旺的气温蹿升至41摄氏度。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日”活动,正在阿斯旺大学礼堂举行。尽管礼堂没有空调,只有几台吊扇在旋转,但参与活动的两三百名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比外面耀眼的阳光还要炙热。
这是阿斯旺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举办的首个“中国文化日”活动,校长蒙素、副校长阿卜杜、语言学院院长法立德和副院长萨德等到场热烈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活动以“三句半”《中文系真火爆》拉开帷幕。4个学生用简洁、直白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汇报了他们学习中文的特殊经历和看法,令人忍俊不禁。如“我校中文系真火爆,虽然学生有点少,歌舞书画样样教,特好!”在接下来的7个节目中,有歌曲、诗朗诵、相声、讲故事和大合唱等,其中相声《中文比一比》,2/3内容系原创,是中文系学生拼着劲儿学习汉语、不甘落后的真实写照,给人印象深刻。
埃及的汉语教学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10所大学开设了中文系,在校学生超过2000人。此外,两家孔子学院每年还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阿斯旺地处撒哈拉沙漠东部边沿,距首都开罗近千公里。阿斯旺大学在埃及拥有中文系的高校中,汉语教学起步最晚,2014年才开设中文系。目前在册学生31人,其中一年级12人,二年级8人,三年级9人,另有两名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的学生。为帮助阿斯旺大学开展汉语教学,中国先后派出两批4名志愿者教师贾灵芝、次春晖、陈学宁和赵双,他们是该校汉语教学的“拓荒者”。贾灵芝和次春晖已结束任期回国,陈学宁和赵双仍在坚守。到2016年11月,陈学宁和赵双两年的任期也将届满,但他们为埃及学生渴望学习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的真诚所感动,决定不畏环境艰苦延期回国。
据陈学宁介绍,他们初到阿斯旺大学时,学校甚至没给中文系安排教室,他们只好每天带着学生到校外找场地上课。即使现在,他们仍需尽量把中文课安排到其他专业不上课的时候,才能找到教室。
为改善办学条件,阿斯旺大学新校区正在紧张建设中。“中国文化日“活动开始前,语言学院院长法立德还领着专程从开罗前来出席活动的中国驻埃及使馆人员参观了新校区工地和已进入装修阶段的中文系教室、语音实验室等,表示学校要为扩大中文系规模、提高汉语教学水平而努力。
只有31个学生的阿斯旺大学中文系,成功举办了首个“中国文化日”活动。中文系主任苏麦叶说:“这项活动是中埃友谊、中埃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演,中国老师陈学宁和赵双无比激动。陈学宁说:“我们为之付出和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次活动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检验,不仅增强了中文系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学好中文的信心,对阿斯旺大学的汉语教学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埃及旅游促进局局长萨米·马哈茂德表示,中国游客数量一直在增长,是埃及盼望的优质客人。
据马哈茂德介绍,旅游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旅游业收入约占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的11%,约4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埃及旅游业近年来呈衰退趋势。
在埃及旅游业“寒潮”中,日益增多的中国游客可谓一股“小暖流”。马哈茂德说,2015年约13万人次中国游客访埃,相比2014年增长87%。随着中埃两国间更多航班的开通,这一数字有望于2016年增至18万至20万人次。
埃及旅游促进局局长萨米·马哈茂德说:“相比于西方游客,中国游客偏爱金字塔—卢克索-阿斯旺这一经典线路。2010年以前,位于上埃及的卢克索、阿斯旺两地的酒店入住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但如今已跌至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这些地方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低谷,十分盼望更多中国游客的到来。”
马哈茂德表示他可以向中国游客保证,埃及之旅将十分愉快。游客可以畅游景点、享受娱乐项目并在各种特色商店购物,而这些都并不昂贵。
埃及旅游促进局局长萨米·马哈茂德还提到:“我们长期以来只依靠四五个海外市场,占埃及旅游业的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的比例,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另外阿拉伯国家只有沙特。2015年10月俄罗斯飞机坠毁事故发生之后,
埃及就开始积极在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开展宣传,改变以往过于关注欧美市场的策略。“
马哈茂德指出,埃及希望旅游业能在2016年10月站稳脚跟,并在明年实现反弹。埃及的旅游业会比过去做得更为出色。
作为“2016中埃文化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携手主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承办的《墨色风华——中国女艺术家埃及采风创作水墨作品展》于2016年4月19日在埃及开罗艾爱哈迈德·绍基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4月24日。
共有6位中国当代女性水墨艺术家受邀来到埃及,感受这里的辉煌文明与壮丽风光,与埃及艺术界人士广泛交流,并现场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媒材进行创作。宏伟的金字塔、丰饶的尼罗河、热情的埃及人民,带给她们饱满的激情与灵感,流淌于笔底的美好画面,印证着中埃文化的互鉴与共鸣。本次活动以弘扬和传承丝路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为前提,用绘画艺术为沟通手段,希望搭建中阿文化沟通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深中国艺术家对阿拉伯世界的了解,为中阿之间的文化沟通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加此次采风创作活动的艺术家活跃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湖南女画家协会主席谢丽芳女士,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罗颖女士,山东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岱玫女士,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煜女士,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民间中央艺委会委员许琪萍女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黄欢女士。埃及采风期间,艺术家在埃及文化部代表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策展代表的陪同下,在开罗和卢克索考察博物馆及历史遗迹、感受风土人情、与艺术院校交流并探访手工艺村,足迹遍布吉萨金字塔群、著名艺术家默哈迈德·阿布拉在法尤姆地区画家村的工作室、开罗埃及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卢克索的主要神庙及帝王谷等历史文化遗迹、南河谷大学美术学院等。
“我看好中埃关系的发展前景,”埃及前外交部长助理艾哈迈德·瓦利告诉新华社记者。
他说,中国无论在对待中东地区各类问题还是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总是以和平、中立和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尤其在埃及所处的西亚北非地区,中国的姿态是平衡和友好的。中国与埃及的合作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这有利于中埃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谈到中埃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潜力,阿卜杜勒阿勒表示,中国与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相似问题,比如结构调整、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等。埃及需要向中国学习经验和技术,更看重互利共赢的合作,而不是要求经济援助。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我认为两国在安全合作、人员交流、文化借鉴,乃至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好的合作机遇,”阿卜杜勒阿勒说,“中埃两国关系将迎来飞跃式发展,两国将共同迎接双边关系崭新的未来。”
根据新华社、环球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