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因为"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在周庄,喝过"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乡古镇的韵味来。周庄人爱喝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讲究。茶具越古越好,煮水要用陶器瓦罐,燃料要用竹片树枝,沏茶要先点茶头,隔数分钟后,再用开水冲泡,这样可以使茶色香味浓。无论市镇和农村,人们经常看到六七十岁老太聚在一起吃茶,因此称为"阿婆茶"。现在周庄此风更盛。 周庄人喝"阿婆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着的青花瓷盖茶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都足以证明"阿婆茶"的悠久历史。
"阿婆茶"虽是民间习俗,但喝茶方式颇为讲究。东道主定于某日请喝"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出邀请,筹备茶点。是日,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宾客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喝茶时,主人先在桌上放上几碟腌菜、酱瓜、酥豆之类的小吃,作为佐茶菜,所以周庄人喝茶不叫"喝茶"而称之为"吃茶"!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示真诚待客。客人喝"阿婆茶"至少要喝"三开"(即冲3次开水)方可离席,以示礼貌。"阿婆茶"的流行,使许多农村中老年妇女加入行列,她们围着八仙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家常,其乐也融融!好一派大家庭似的温馨!当然,大家会轮流作东,以表示亲密无隙的姐妹情、街坊谊。
这些年,"阿婆茶"重在周庄盛行,张厅、三毛茶楼等都有"阿婆茶"。尤其是在中市街上的三毛茶楼,因台湾女作家三毛曾来过周庄,留下她许多书信笔墨和动人故事,于是三毛茶楼的茶客源源不断,而茶楼主人又是位乡土作家,曾与三毛有过书信往来,因而在三毛茶楼喝一杯清香纯净的"阿婆茶",真是有滋有味,别有一番情趣在茶中。
“阿婆茶习俗在宋朝已经形成,距今至少已有近700的历史。”青浦区金泽镇文体服务中心的倪老师边翻阅着相关资料,边介绍道,以前商榻地区男人们要外出做工,女人们在家编虾笼赚钱,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让商榻的女人们聚集在一起,累了、渴了就拿自己家中咸菜、萝卜干就着茶水吃,闷了就说说家长里短,这就是阿婆茶最初的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一种特殊的风俗。
这种生活场景现在仍然在商榻地区继续。但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边喝茶边劳作的生产场景在一些城镇已经不多见了,“阿婆茶”更多的成为生活中人们交流信息、增进感情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日里,一有空闲,村里的每家每户便要喊吃茶,今天这家,明天那户,一家家地挨着轮。
轮着喊吃茶的那家女主人,一早就开始为吃茶作准备,包括炖水、准备茶点等。等受邀的客人们来了就开始喝茶,被邀客人们还可以邀请别的朋友一同前来,这种无拘小节的喊吃茶扩大了人们的人际交往,融洽邻里关系。“邻里闹矛盾,邻里喊到一起喝茶,双方就不好意思再脸红脖子粗,就消气了。”倪老师告诉记者,阿婆茶不仅是家长里短的“解闷茶”,还可以是一杯“和解茶”。
对于一个商榻人来说,“阿婆茶”还陪伴他们一起度过“人生大事”,如结婚要喝“喜茶”、生孩子要喝“添丁茶”、造房子要喝“进屋茶”、上大学喝“状元茶”、参军喝“报国茶”等等……除了平常生活中的吃茶外,“阿婆茶”还包含了众多的名目,大致有22种。而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更是要买上几斤茶叶和几张大红纸,把茶叶分开包装,如果走亲访友,茶叶总是必备礼品之一。
喝“阿婆茶”,还要配上几道当地的小菜,如菜苋、萝卜干、酱瓜、雪菜等,也有热点心,如芥菜塌饼、麦芽塌饼、毛蒸芋艿等才够味。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商榻人也会用话梅、花生、糖果等来作为茶点。
朱惠宝回忆道,与日常生活中的“阿婆茶”相比,那些有名目的阿婆茶有了相对固定的参加人,由于牵涉了生活中的大事,因而男人们也参加进来。“由于有固定的时间,因而所做的准备也较为充分,包括茶叶的品质和茶点的数量。但其形式还是非常的简单。”
泡一杯“阿婆茶”,看似简单,但细细数来,大致分为“炖水”、“烫茶杯”、“撮茶叶”、“点茶娘”、“上茶果”、“冲茶”等工序。其中,“炖水”和“点茶娘”是让茶水好喝的“点睛之笔”。
炖水,用的是铜吊子灌水,放在风炉上,然后取来枯树枝作为燃料。朱惠宝告诉记者,风炉是吃“阿婆茶”必备的炖水工具。它是一种用泥巴和稻草粘连在一起,手工制作的专门用来炖茶灶具。“据老人们说用风炉炖水泡出来的茶味道好,香润、解渴。此外,炖水最好用树枝,在树枝中要数松树条更好,其次是棉花杆、菜花杆、豆杆等,最后是稻柴。”
点茶娘,则相当于首次沏茶,只用少量的开水点茶,然后将盖子捂上,略等片刻,再冲入较多的开水,这样可以保证茶水的色、香、味俱佳。按照这种方式沏出来的茶,芳香异常。“点茶酿时水不易过多,差不多到杯子的四分之一的地方就可停止了。”
如今“阿婆茶”的习俗虽仍在商榻地区广为流传,但是也面临着种种危机,现在的“阿婆茶”名目已经大量减少,许多名目,例如春茶、元宝茶、监生茶等都只能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还在沿袭。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扬,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值得庆幸的是,阿婆茶有接班人,而且还不止一两个。倪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让阿婆茶的文化代代相传,文体服务中心和传承人们,一起为商榻小学的学生们编制了阿婆茶教材。与此同时,商榻小学还成立红领巾阿婆茶文化研究会,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凡爱好阿婆茶文化研究、热心参加和支持茶文化研究者均可申请加入。“如今,连商榻一年级的学生,也都无人不晓阿婆茶。”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婆茶也在逐步变化着。泥风炉被各种新型灶具取代了,茶点再也不仅是那些"传统货"了,增加了各种上海糖果、苏式蜜饯,甚至还有进口洋货呢。变化最大的要数是谈论话题了,已不再是那些儿女婚事,家庭琐事,她们也谈论政策形势、发家致富、科学技术,还有国际局势哩……然而,阿婆茶所特有的那种浓郁、古朴的乡情和温馨、甜蜜的氛围依然存在。
当年,"阿婆茶"用来消遣解闷,说邻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进睦邻相亲,增进邻舍友谊。如今, "阿婆茶"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社交公关、文化娱乐的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周庄阿婆茶已推向市场。
根据东方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