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6|回复: 0

让“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遗产“活”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 2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7518a0fda1348498b8bb1cdce95fb23.jpg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个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入选世界非文化遗产名录。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这是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它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古代诗词和农谚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还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粮仓”,无论是“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还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无不反映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如辛勤劳作、享受丰收的喜悦、祈求平安吉祥等,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c87deaf921d2436780b03d8b18238f14.jpg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申遗成功不是终点站,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让“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遗产“活”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既需要政府部门建章立制,也需要树立“非遗”保护的全民意识,大力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将其传承给后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抹不掉的基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远离。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它、爱惜它、传承它、发展它,才能留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出席本届常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根据新华社、科技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