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已入冬,但鹏城丝毫未有寒冷的感觉;相反,5楼宴会厅内人声鼎沸,如同室外的温煦阳光照在深南大道上,温暖而又不失热情。
原本只能容纳300人的宴会厅,因为宾客太多,不得不临时加座,以致后来者一位难求,只能站着旁听,但这也阻挡不了他们参加论坛的热情。他们来的目的,只为聆听一位财经大咖的现场讲座。
这次,他们在此等待的大咖,名叫石述思,中国知名的财经专栏作家,电视策划人,资深媒体人。
此前,他曾说过,实体不振兴,一线楼市会持续高烧;他还判断,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对资产管理带来剧烈冲击,留给普通人的资产保值增值的空间会日益逼仄。
当时,很多人质疑他的话语,但后来的市场变化,却证明了他的观点。
“你们的财富和梦想接近无处安放,否则你们不会来!”才上台发言,石老师的话语,就掐中了听众的心脉——中产阶级的财富焦虑。
怎么定义中产阶级?石述思向观众发问。
“按2014年的国家统计局标准,拥有6万元-50万元的家庭收入,即可称为中产阶级;而按2015年国税总局的标准,年收入12万以上,也可如此称呼。”
“不过在深圳,按这标准,你搬个砖头,也能搬成中产阶级;石述思的一番调侃,引来了现场观众的会心大笑。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亮点不足,美元加息与人民币贬值,产能过剩与房产高烧,TPP破产和贸易围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产阶级的焦虑集体爆发了”。石述思表示。话锋一转,石述思就进入主题。
那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烈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跑赢通胀,获得保值增值?
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晋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货币已正式生效。而就在此生效的前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樊纲就曾表示,不能只推改革,不顾经济增长;前几年大量热钱炒作导致人民币上涨,目前贬值是纠正,也顺应一篮子货币的普遍贬值。
这让市场对入篮之后的人民币走向不由得提出疑问。
“人民币短期内的走向是贬值的,这点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三季度的宏观经济会上已经得到了确认。”石述思在论坛上如是说。
“全球资产保卫战,必然会从2016年打响持续到2017年。”对此,石述思的建议是,可考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
根据《福布斯》公布的信息,在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600万人民币的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已达1528.2万人。此些高净值人群的现金持有比例约为50%。
“现金转换投资是当务之急,购置房产排第一位,债券第二,股票第三,优化资产配置策略,让其资产保值增值。”石述思现场为中产阶级开了方子。
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就已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14.1%,达到1029亿美元。值得留意的是,其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南美和西欧等地。
“近年来,老牌的欧美国家增加了杠杆和税收,投资门槛提升,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持续升温,空间巨大,如处于发展红利期中、与中国关系良好,多元化优惠政策,低成本宜居,具有产权长等。”石述思认为“另外,东盟是打破贸易围城的突破口,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和窗口。”
石述思继而认为:美国大选结束,特朗普上台,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也许是个利好。
“为什么这么说?”他分析道:“过去的奥巴马政权奉行的是世界主义政策,其重要的国家策略之一叫‘重回亚太’,现在新任的这一届领导奉行的政策是美国主义政策。未来中国和东盟从贸易和金融、投资等几个领域会走得更紧密、更长久。”
作为与东盟合作的重要伙伴,近期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的频繁互动似乎也验证了这点。
尤其是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访华期间,中马经贸合作成果颇丰,其中包括中马签署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新增8个新航站、11条新航线直飞马来西亚。
根据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一水之隔,房价却相差5倍,上升空间可期。另据全球房地产指南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平均房价在全亚洲排名倒数第2位,全球排名第99位,但它的租金却排在世界第9位,租金回报高。
而在此前,早已有民企如华为、阿里巴巴、碧桂园等企业,已抢先掘金与新加坡仅一桥之隔的马来西亚经济特区——依斯干达特区。根据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发展局总执行长拿督伊斯迈•依布拉欣介绍,截至2016年6月,中国已超越新加坡、美国,成为该特区的更大外资来源国。
尤受瞩目的是,于今年3月开放的碧桂园•森林城市,一举成为崛起于新加坡旁之“中国速度”的典型。“碧桂园•森林城市有望成为未来城市生活的榜样,”曾有人如此评价这个项目。
对此,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为国人带来新的财富机遇,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已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05.17亿美元,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针对“外储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的担忧,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外储下降既有应对美元升值、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等市场面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双向开放程度加深、企业及居民用汇需求增大等经济基本面原因,因此属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没必要草木皆兵。
事实上,当前外汇储备体量、贸易顺差规模、货币政策基调等诸多条件都决定了正常用汇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德意志银行的调研显示,如果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债券指数,未来5年内会有7000亿美元至8000亿美元的新增外资流入中国债市,这将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石述思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其中一个是政府因素,我们是一个有强大行政调控能力和监管能力的国家,我们的外汇市场逐步国际化、市场化,但是关键的要素还是强大的行政监管,当人民币出现短期外汇储备剧烈震荡的时候,这个力量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符合中国人民币汇率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的关键转型期,有关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所起到的定海神针的作用,还是不能或缺的。”
石述思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与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个整体的趋势不可更改。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美元快速升值带来的压迫,我们要冲抵这样的压迫,可能短期内这种行政监管力量会发挥很大的作用。第二,中国叫双向开放,中国过去是我们的产品“made in China”大量的卖到世界,现在进出口在平衡,双向开放可能会引起外汇储备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第三,整体经济虽然下行,但是在筑底的过程中,而且三、四季度以来,相对来说对外贸易有止跌反弹、微弱升温的迹象,这会带来一个变化,居民用汇成因很复杂,例如春节快要出去玩,企业可能到年底期间遇到国际市场的变化、投融资的机会更多很复杂,但是就是企业用汇和居民用汇会对整个外汇储备未来的走向产生影响,是多重因素。
“主流官媒喊话不要惊慌,也是传递信号,短期内肯定有波动,但是破三万亿没有什么大不了,不用过度的惊慌,背后可能有这些因素支撑破三万亿。目前还没有破也耐人寻味,是因为整个外汇市场有一个心理关口问题,破了这个心理关口也不用过度惊慌,天塌不下来。”石述思说。
根据 中国经济网 、房天下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