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6|回复: 0

中国和非洲一起制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 23: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764619df4541840.jpg

  非洲国家的纺织业普遍不发达,即使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埃及,也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工人等问题。目前,发展纺织业成为卢旺达、东非共同体,乃至整个非洲的期盼。

  全世界超过70%的捐赠衣物最终被送到了非洲。据数据显示,无论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卢旺达每年在衣物进口上要花费超过1亿美元。"我们希望独立,穿自己制造的衣物。"卢旺达私营企业联合首席执行官杰拉德尔·穆库布提出希望。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对已与我国完成换文的33个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62个税目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其中包括纺织品、服装制成品两大类,所涉及到的非洲国家包括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贝宁、莫桑比克、苏丹、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等26个国家。

  来自非洲的机会

  每一天,C&H衣物工厂(C&H Garment Factory)的工人们都被要求学几个中文字,在白色的塑料板上,工厂的主人马晓梅(音)用中文、英文和卢旺达文(Kinyarwanda)写下了8、9、10三个数字,马晓梅说:“我们开的是中国工厂,所以我们想要介绍一些中国的文化给当地人。”

  每天早上,工厂的工人们都要如同中国的工人们一样做早操,在工厂的内部挂着用中英文写的“努力”、“质量”、“责任”等横幅。在工厂外的草地上,中国和卢旺达的国旗高高飘扬。这一切都发生在卢旺达首都外围的基加利的特别经济区中(Kigali Special Economic Zone)。

  能吸引中国的投资商是卢旺达政府的一大成就,基加利的特别经济区将会帮助卢旺达政府摆脱来自欧美捐赠的“二手衣物”。同时发展自己的工业。

20161201193823522.jpg

  对于卢旺达政府来说,马晓梅的工厂不仅能够发展经济,提供就业机会(观察者网注:C&H雇佣了800位当地人),更重要的是,这将帮助卢旺达建立自己的纺织工业。卢旺达人已经不想再穿“旧衣服”了。

  “这是一个国家的能力和自力更生。我们希望独立,穿自己制造的衣物。穿别人的二手衣服,这叫尊严?这会让你 骄傲?”杰拉德尔·穆库布(Gerald Mukubu),卢旺达私营企业联合首席执行官这么说。

  在卢旺达,二手衣服在露天市场,公路边,小店中公开出售。全世界超过70%的捐赠衣物最终被送到了非洲。据数据显示,无论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卢旺达每年在衣物进口上要花费超过1亿美元。

  二手衣服不仅仅只是穷人穿,对于当地的中产阶级来说,旧衣服也不会被嫌弃。就连穆库布本人都说过,他的很多同僚都穿二手衣物。

  东非共同体(The 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包括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布隆迪打算在2019年彻底禁止二手衣物。政府的官员们称旧衣服带来大量的病菌,严重危害民众的健康。

  不仅仅是东非,南非早就禁止了二手衣物的销售,加纳则停止了二手内衣。马拉维和津巴布韦也正在考虑严禁二手衣物的销售。

  非洲政府的行动给了马晓梅这样的商人极大的动力,他们看见了巨大的商机。马晓梅说,卢旺达政府的政策是吸引她的最大动力,当地政府不收除个人所得税以外的任何税种,而且所有从非洲出口美国的衣物在15年内也免除了进口税。

  除了向美国出口衣物以外,C&H还在当地大规模制造内衣,和别的衣物不同,内衣是出售给当地人的。

  马晓梅在卢旺达有制衣厂,在肯尼亚曾经有一座手机工厂。政府不仅仅希望像马晓梅这样的商人帮助非洲制造衣物,那些有野心的政治家们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中国企业家的非洲选择

  在原料方面,尽管埃及本土的确拥有一些有名的纱线、面料和辅料,但其缺乏更多其他品种,埃及70%的纱线面料和80%的辅件必须靠进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是非洲发展更紧密贸易关系的目标国。然而,中国纺织业也有自己的难题。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目标锁定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第二大的人口国家,服装工人的起薪是每个月21美元左右,仅为145.6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国内水平。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选择非洲的理由还在于原料。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统计调查,2016年全国棉花产量534.3万吨,比2015年减产26.0万吨,下降4.6%。哪里找棉?很多企业家给出答案--非洲。其中,坦桑尼亚是东非著名的棉花生产国,对于纺织行业来说,靠近原产地无疑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中国在东非的投资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开始进入非洲寻找廉价的劳动力。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们在非洲建立工厂,在非洲收购原材料,雇佣非洲工人。不仅仅只是一般的衣物,皮革制品、塑料制品和鞋子都已经开始转变为“非洲制造”。

  中国著名的女鞋制造商“华坚集团”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自己的女鞋工厂,其他的中国投资商们也开始对埃塞俄比亚的邻居坦桑尼亚产生兴趣,坦桑尼亚是东非著名的棉花生产国,对于纺织行业来说,靠近原产地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在去年的中非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中,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对记者说过,中国希望能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和非洲一起制造”。中国十分期盼帮助非洲完成工业化,在2063年时,制造业能够占据非洲GDP的50%以上。

  如今,工业只占非洲GDP的10%左右,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这个数据自1990年以来就没有变过。现在中国正在把“低技术含量产业”迁移出中国,这对于非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非洲人已经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不再陌生了。在基加利的特别经济区中,还有一家中国企业生产在当地销售的“每时每刻(Every Time)”牌卫生纸,另外一家相邻的企业生产木门。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马晓梅已经开始考虑重启在肯尼亚的手机工厂了。

t017452a539f05e4497.jpg

  但对于中国商人来说也并不全是好消息。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的商人黄大中(音)对当地人的学习能力很不满,他说:“他们根本不会工作,你教会他们一件事情,一晚过后,第二天他们又忘光了。”

  黄大中在卢旺达开设了一家竹子制品制造工厂,主要制造牙签。在浙江,竹子工厂往往是建立纺织行业的第一步。

  黄大中说:“现在的卢旺达距离建立制造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

  卢旺达显然不是最容易建立纺织业的地方,交通成本对于这个内陆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问题。从基加利运往肯尼亚港口蒙巴萨(Mombasa)所消耗的成本往往比从蒙巴萨运往广州都要高。而马晓梅必须进口全部的原材料,包括缝线,拉链。

  所以直到今天,马晓梅的纺织厂都还没有开始产生利润。不过目前她对此表示乐观,毕竟她已经来卢旺达16年了,她相信,她比黄大中这些商人有独特的优势,她说:“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对于马晓梅来说,只有先了解当地人的思想才能激发工人们的效率。

  马晓梅认为,中国的工厂迟早会搬迁到东南亚和非洲那些更便宜的地方。而她则是第一个在卢旺达扎根的人。

  更加重要的是,卢旺达的一切让她想起了中国在1980年代的生活。那个时候中国和卢旺达一样,很多人都穿着二手衣物。如今,没有人会穿旧衣服了。新衣服,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非洲制造"的决心

  尽管非洲一些国家的纺织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仍是以来料加工的加工贸易为主,其出口纺织品和服装的附加价值很低。不少中国的纺织企业利用非洲国家纺织面料大量依靠进口的事实,首先扩大对这些国家纺织面料的出口。此外,由于非洲国家对当地纺织业的大力扶持,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资介入的优惠政策,同时当地纺织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些有利因素都使得外国投资者在当地建立纺织服装企业的客观环境变得更加有利。

  例如,卢旺达政府制订了一些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外国资本投资纺织业。"卢旺达政府的政策是吸引她的最大动力,当地政府不收除个人所得税以外的任何税种,而且所有从非洲出口美国的衣物在15年内也免除了进口税。"在卢旺达开设C&H衣物工厂的马晓梅介绍说。

  但是,目前中企建厂非洲还不得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从卢旺达基加利运往肯尼亚港口蒙巴萨所消耗的交通成本往往比从蒙巴萨运往广州都要高。

  尽管如此,在整体谋划下,不少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投资建厂,不仅仅只是一般的衣物,皮革制品、塑料制品和鞋子都已经开始转变为"非洲制造"。其中,中国著名的女鞋制造商"华坚集团"就是杰出代表,该企业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女鞋工厂。而华坚和埃塞的合作可谓互利共赢。在华坚获取大量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同时,帮助埃塞发展轻工业,解决国内接近半数人口失业的问题。

  未来,"中国希望能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和非洲一起制造'。"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在2016年的中非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中说过,中国十分期盼帮助非洲完成工业化,在2063年时,制造业能够占据非洲GDP的50%以上。

  南非:纺织业规模非洲第一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良好,资源丰富,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额均占非洲之首。

  南非拥有非洲最先进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工业基础设施。在南非经商的成本比起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要低很多。南非关税及增值税政策优惠,商业信息开放,外汇管制小,政治环境稳定,具有多项吸引投资的优势。而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政府一直强调"走出去",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因此,中国与南非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南非纺织业规模为非洲第一。南非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具有多样化和数量小的特点,其对品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无异,但总体消费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时装品味趋向欧洲风格,白人对服装需求特点是大方、传统及手工精巧;黑人则要求服装颜色鲜艳夺目,中低档产品较畅销。

  中国作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纺织服装鞋帽产品在南非以及非洲大陆一直很受欢迎。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南累计投资约130亿美元,南非中资企业有300多家(含代表处),其中大中型中资企业约有140家,涉及金融、矿业、家电、通讯、汽车、工程机械、房地产、纺织服装、物流等领域。

  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表示,长期以来,在南中资企业积极投身于南非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自觉遵守南非各项法律和制度,与当地民众和睦相处,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当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

  埃及:非洲纺织品面向欧美的门户

  如果中国纺织企业产业技术转移至非洲,不仅可以享受能源等方面的硬件优惠,还可以享受政策优惠等软件条件。其中一些纺织业相对发达地区不失为良选,埃及就是其中之一。

  埃及地处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埃及长绒棉和超长绒棉的年均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35%。如果投资设厂,埃及天然气和工业用电价格相对较低,使得生产成本相对减少,产品更有竞争力。数据显示,埃及电费每度0.3元,天然气每立方米3.5元,93号汽油每升仅2.3元。此外,人力资源也很低廉,平均月工资折合人民币大约600元,行业工人技术也很娴熟。

  处于亚非欧三洲的交接处的埃及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市场范围非常广阔,埃及人口约为8250万,可辐射中东、北非等周边人口总量达到近6亿。同时,埃及既是进入欧洲和美洲的必经之道,又是非洲面对世界的门户,还有着与欧、亚、非各国相连的海运、空运及同非洲各国相连的陆路交通网,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与运输,是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

  在软件条件上,埃及对纺织面料、染料及成衣的需求较大,且具有一定消费能力。据了解,埃及男子的服装平均消费为每年550美元;女子则为900美元以上。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国内生产能力极为有限,本土工厂不足1000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外贸的发展,埃及采取了进一步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外贸管理的透明度,采取激励措施,改善港口服务、海关手续、质量控制和产品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此外,埃及还大幅度下调进口关税,比如资产性设备的进口税较低,尤其服装机械,纺织机械,零部件,化学和染色品等进口是免关税的。埃及降低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进军埃及和中东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埃及重要的工业部门,占全国工业产量的30%和全国出口量的25%。同时,在与欧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下,埃及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到欧盟国家实现免关税,这无疑将加速更多"埃及制造"走进欧盟。

  尼日利亚:棉纺行业待振兴

  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石油经济繁荣时候,棉花是尼重要的出口作物,那时全国有176家纺织业企业,卡杜纳、卡诺和卡其纳有着大批棉纺工业。

  1980年,尼日利亚纺织业产值为89亿美元,占GDP比重约为25%,阿莎巴商会主席指出,上世纪60到80年代,纺织工业在尼经济中曾发挥过主导作用,那时在卡诺、卡杜纳的工厂曾雇佣过百万工人,那时纺织工业对国家GDP的贡献非常大。但随着政府的工作重心移到石油上,忽视了对纺织业和农业的发展推动,导致该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2012年,尼日利亚纺织业产值下降到仅仅3亿美元。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纺织、服装和鞋类行业在尼日利亚GDP贡献率仅为2.1%。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2006/2007年度报告显示,尼日利亚只有51家轧棉公司,但只有17家完全投产,产能利用率仅为33%,棉农仅剩25万人。该委员会数据还显示,2016年,尼日利亚棉花产量为51000吨,种植面积为25.3万公顷,平均产量为202公斤/公顷。

  尼日利亚纺织品制造商协会负责人表示,每年尼日利亚从印度、中国、美国和土耳其进口纺织品和原料约40亿美元,同时存在大量的走私进口。

  缺乏优质种子,成为制约尼日利亚棉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间商在销售棉花过程中掺杂水、沙子甚至石头,也败坏了尼日利亚棉花的声誉,欧洲一些国家甚至禁止尼日利亚棉花进口。

  为缓解尼日利亚纺织业局面,尼政府批准设立新的棉花、纺织和服装制造业专项基金,向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据悉,2010年尼政府就已设立了1000亿奈拉棉纺服装业发展基金,有部分企业受益。本次基金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扶持及管理机制,包括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及新的配套政策支持等。配套政策措施之一是,尼军队、各类军事机构和政府机构采购的棉纺服装类产品必须为尼本地制造。

  专家呼吁联邦政府成立国家棉花理事会,并在预算中加大对棉花的投入,对棉花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以扭转棉纺产业衰落的趋势。阿莎巴商会主席呼吁政府能够尽快振兴纺织工业,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他指出,各级政府应当鼓励生产棉花,并提供有力环境,鼓励私营部门蓬勃发展。

  根据观察者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