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2016年1月至11月,青海省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均保持30%以上增速。
青海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带动调结构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培育壮大四个千亿元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轻工业占比18.6%、提高2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占比5.92%、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占比6.3%、提高0.8个百分点,高载能工业占比63.2%、下降0.3个百分点。
通过创新驱动,青海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高海拔地区高压化成箔化成工艺技术”“动力电池专用电解铜箔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5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制定了“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等15项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突破了“高效多晶硅电池生产”等关键技术,“850V超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传统产业领域也实现了22项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获得“柴达木黑枸杞加工特性及产业开发研究”“废弃硼酸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等18项科技成果和专利,电解槽电流效率、吨铝电耗和减排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全球制造业处于数字转型新阶段。如何面对诸多挑战,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中高端竞争能力,进而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纵观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已实现突飞猛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等生产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各类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应用,这势必将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创建公共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抢占标准规范先导权、构建法治和公共治理框架等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特点。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拐点上,而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是如此。提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省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加快信息化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发展。并且,我省缺少相关制造业人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利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的智力支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有效支撑我省制造业发展至行业尖端。
我省制造业专家认为,青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基础,重点在新建项目上,通过先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整体引进的方式开展融合发展项目的布局,打造我省引领示范的样板。与此同时,以典型龙头企业为基础,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融合创新转型和做大做强的新模式新途径,成为我省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我省从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研究、推动示范引领、夯实产业基础、注重开放合作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渗透融合。
先后出台了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指导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践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动能。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得分35.04,环比上升0.81,整体处于单项覆盖阶段。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企业占比7.6%,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占比20.4%,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占比38.2%,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占比22.3%,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占比11.5%。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来看。我省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平均得分29.65分。设立首席信息官(CIO)的企业占比12.7%;设立专门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企业占比36.3%;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企业占比36.3%。企业信息化从业人员合计1623人,从岗位归属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共702人、占比43.25%,运维人员共592人、占比36.48%,研发人员共329人、占比20.27%。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来看。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10.2%、环比上升1.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42.02%、环比下降0.94,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为56.87%、环比上升0.68,采购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24.8%、环比下降0.2,电子商务采购额占企业采购额比重0.87%、环比下降0.28,销售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19.1%、环比上升0.5,电子商务销售额占企业销售额比重2%、环比下降0.18。
从上述三部分信息化数据可以看到,我省企业对信息化重视度逐步增加,信息化融合水平也在快速发展。
值得骄傲的是西北最大、我省首个国家级IDC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高原大数据中心已投入使用。西北唯一、我省首个大数据灾备中心——柴达木云数据中心(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已正式挂牌,青海联通、清华大学、浪潮等大数据中心项目亦在抓紧实施。软件服务业加快发展,我省在海东工业园布局建设了信息产业园,以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为主体的园区集聚和辐射效应不断显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信息一体化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智慧矿山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青海工业企业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等一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完成研发并投入应用,源创、金智等一批软件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为我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提供了本地化的软件服务支撑。
另外,截至2016年11月底,装备制造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55.68,继钢铁行业排名第一后排名第2位。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企业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纷纷抢登信息化的“光荣榜”: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亚洲硅业列为全国首批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重点关注企业;西宁特钢等10户企业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黄河水电新能源等5户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中铝青海分公司等5户企业成为全国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指数企;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等国家九部委确定为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量具刃具等34户企业被树立为全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信息化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倍增和带动效应。
准确把握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立足青海制造产业发现现状,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三个产业基础、建设三个示范基地、培育四类典型企业、实施四项示范项目、打造四个服务平台、落实六项配套措施,成为了加快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点。
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加快推进了宽带数据网络、光网络的覆盖应用和优化升级,实施光网园区、数字工厂、无线车间等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项目,加快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此外,我省还支持集成电路用硅片、铝基电容器、印制电路板(PCB)、可穿戴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配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延伸项目。围绕工业企业信息化需求,支持开展工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互联网解决方案研发和应用实施;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我省工业企业提供工控软件测试、信息系统集成、运行维护、设备租赁托管等信息技术服务,提供信息化规划咨询、项目可研、人才培训、产权保护等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在线支付、电子认证、社交平台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容灾备份、数据恢复、等级保护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
从世界来看,我国兼具“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将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优势显现,青海虽信息化基础薄弱,但在国家强大后盾的支持下和自身的努力下,想必发展制造业与信息化互融会有所突破,且制造业效益倍增。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择。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主线是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能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要素,这是新动能的重要来源。为此,我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我省围绕“点”即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渗透融合、“线”即建设一批面向特色优势产业的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面”即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体”即提升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两化融合创新发展,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省两化融合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省工业集聚区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支持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支持企业建设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系统,发展以销定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中小微企业,支持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促进信息服务供需对接、推动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咨询、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提升中小微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并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加快推动我省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贯标达标,积极争取两化融合成效显著的工业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建立健全两化融合贯标办法和工作机制,培育一批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两化融合统计分析企业,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扩大统计企业范围、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实现重点地区、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统计全覆盖。
我省正在实施一批“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推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物联网等智能设备和技术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智慧工厂。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和数控技术在工业企业的普及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试点示范,提高柔性制造能力。
实施一批“互联网+”绿色制造项目,大力支持电解铝、铁合金、建材等传统行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信息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综合效益。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能耗和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实现对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支持民爆、化工、矿山等重点高危行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实施一批工业大数据示范应用项目,通过依托省内大数据中心,支持面向工业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存储和协同应用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工业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企业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应用。实施一批工业电子商务推广普及项目。支持工业企业通过搭建O2O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开展网上销售和采购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务协同。引进和培育专业电子商务企业,面向我省工业企业提供身份认证、电子支付、信用管理、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
我省打造4个服务平台,包括创业创新平台、融合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平台、“窗口”推介平台。这四个平台的具体功能为:
创业创新平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属定制、众包设计、协同制造等新业态,实现转型发展。积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
融合服务平台,汇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投融资和企业等多方优势资源,搭建融合服务平台,提高协调服务、要素配置、项目管理、运行监测等行业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招商引资平台,持续加大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研发及大数据试点应用、工业零部件及厂房3D打印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延伸、配套和高附加值等项目,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领域集聚;
“窗口”推介平台,分行业、分地区打造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窗口”项目,积极宣传展示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成效。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推动全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的综合协调,切实做好跟踪、督促、落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股权投资、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营改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负担。
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综合应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加快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发展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领域人才和优秀首席信息官。实施工业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积极搭建科技人员与产业对接平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根据青海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