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4|回复: 0

尚贤者,政之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5 2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82f4a99289bc1d5e.jpg

  无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派出首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东部沿海地区掀起的留学热潮,海外留学事业的发展动态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系列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海外留学生回流率(留学回国人员占出国留学人员比例)逐年递增,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生“归国潮”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已开始逐渐孕育。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16年,从单个年份来看,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从2000年的9100人递增到2016年的43.25万人,增长了46.5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引才项目竞相发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澎湃而至。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在亿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重要时刻,广大留学归国人才用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动力。

  2009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任晓兵毅然决定从日本回国,参与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带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矢志创新,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7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任晓兵主持的“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现在是在中国做科研最好的时代。中国有更大的舞台,能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大施拳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任晓兵说。

  任晓兵只是无数留学归国人才中的一个代表。统计显示,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引才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

  大量海归人才释放出巨大发展能量。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入园企业2.4万家,2015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800亿元,6.7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

  中国留学生呈现规模性回流,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留学人员“进大于出”的拐点是否即将到来?未来引进海外留学人才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

  我国正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留学“归国潮”,但当前还只是涨潮的初期阶段,未来“归国潮”的规模会更大。

  NBD:2010年以来,我国留学生回流率快速增长,在2013年甚至突破80%,有人认为海外留学生进大于出的拐点即将到来,对此您怎么看?

  柳学智:理解留学回国拐点,我们需要从数量上来判断。改革开放近40年来,出国人数一直是大于回国人数的。即使是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约54万人,回国43万人,中间也相差大约11万人。所以单从目前情况来看,还不能说拐点已经到来。

  但是我们同样发现,2008年以后,我国留学生回流率迅速攀升。留学回国人数从1978年的248人增长到2016年的43.25万人,增长了1700多倍。虽然当前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依然大于留学回国人员数量,但当年留学回国人员规模水平匹配的是前几年出国留学人员规模,按照这个逻辑,我国已经非常接近留学回国的拐点期。

  NBD:在您看来,当前留学生“归国潮”是不是已经到来?会持续多久?

  柳学智:毫无疑问,我国正在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留学“归国潮”。我认为,当前还只是涨潮的初期阶段,未来“归国潮”的规模会更大。

  判断“归国潮”的规模有两个维度:首先是要看出国留学人员的趋势。从1999到2012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留学总人数的比例持续快速上升,从1999年的7.2%上升至2012年的19.8%。从自身来看,截至2016年,我国累计出国人数已经达到458万人,回国人数265万人,约占60%,由此可见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第二,从“推拉效应”来看,在全球争夺海外人才的这场比赛中,中国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全国已经形成300多个留创园,并且在创业、就业等多方面给予海归政策红利,也就是“拉”的力度已经逐渐大于“推”(相对于留学生所在国的“拉”)的力度。所以,我认为这场归国潮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进入真正的高潮阶段。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带动更多的科研投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最终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回国。

  NBD:为什么我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留学生归国潮?这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柳学智:留学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与经济、教育、科技等密切相关。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与这些因素的相关程度如何呢?我们曾经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过详细的实证研究。

  我们发现,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留学回国人数规模的拟合优度R2呈现高度相关(一般超过0.8被认为是拟合优度较高),而我国相关的R2值为0.93,说明留学回国人数的规模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与高等教育人数的回归关系中,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的R2值分别为0.90和0.66,两者差异明显,说明相对于出国留学,留学回国人员受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要小得多。但在与国内研发总支出的回归关系中,留学回国人数的R2值为0.92,拟合优度仍然较高。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看到,经济、教育、科技的发展都与留学规模关系密切,其中,留学回国人数规模与经济、科技尤为密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显示,当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1.9%以上,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达每年6万美元以上,从事研发的科学家每百万人口有1500人以上时,归国的海外人才就会大幅度增加。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6%,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研发人员人均研发费用为5.2万美元,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研发人员约3000人。可见,我国的相关指标都已接近甚至是超过联合国提出的标准。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已经具备进入人才回流期的条件。

  NBD:经济、科技发展与留学生回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密切关系?我国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柳学智:在经济发展与留学人数的回归分析中,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学回国,经济增长都与之高度相关。综合来看,在经济、教育、科技等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已经成为推动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15年的15.5%。不过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受到经济发展推动,留学回国人员规模还将继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科技投入也快速增长。在科技投入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研发人员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140万,并超过了美国。从科技投入与留学生回国的关系看,科研投入的增加将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带动更多的科研投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最终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回国,促进留学回国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是留学人才未来大有可为的地方,留学人才在国外留学的眼界和学识,更可能使他们成为创造新业态的人。

  NBD: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留学回国人才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柳学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重点要放在提供发展机会上。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重要指标是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到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8%,第二产业约为40.9%,第三产业约50.2%。不过这一产业结构跟其他国家相比,第三产业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大量新的业态,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引领产业转型;同时第一、二产业也需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第一、二、三产业都需要大量高端创新人才。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是留学人才未来大有可为的地方,留学人才在国外留学的眼界和学识,更可能使他们成为创造新业态的人。

  NBD:您刚才提到,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于留学人才回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有哪些政策红利呢?

  柳学智:这方面的政策扶持有很多。我们国家的各地区各部门设立了大量的人才计划来吸引海外人才,比如中组部的“千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北京市的“海聚工程”、江苏省的“双创计划”等,都为吸纳高端海外人才提供了平台。

  同时,我国还专门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共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留创园300多家,为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集聚各类创业资源,包括政府和市场提供的各类服务。此外,还有高新产业区等支持海外人员创业的园区和机构。

  此外,我们国家在科技投入、科研服务等方面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比如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通过减免税收、税利返还、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企业、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提供多种形式、多条渠道的资金支持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擘画改革蓝图,布局改革路线。2016年,酝酿多时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这份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人才政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优待政策不断落地。2013年,出境入境管理法及配套法规中专设人才签证类别并正式启用。去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各地也纷纷更新、细化人才居留、社保、户籍、子女教育等便利措施,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

  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唐永刚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引才育才的制度优势、广大留学人才的爱国情愫,是形成新一轮海外人才归国潮的重要原因。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项引才用才新举措,让中国逐步成为全球人才磁场。

  国家“千人计划”在深入实施中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拓宽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渠道,已累计引进60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不少地方和部门探索的柔性引才方式效果显著:河南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重大人才工程中单列计划,从国内外柔性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5万多人次、院士253人;江西建立76个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03名院士、800名团队成员,形成“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教授”集聚景象……

  棋落关键处,抢得制高点。“走,到中国去”“回到祖国去”成为新的风尚,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回国,其实答案很简单,我还年轻,我还想追梦。”刚到而立之年的朱想谢绝了法国一家研究所的职位邀约,回到国内创业。

  在清华大学启迪科技园的孵化器中发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壮大,朱想和朋友们共同创办的移动医疗平台如今已拥有数百万用户,收到了上万份感谢信。在他看来,快速发展的中国为很多归国留学生梦想的实现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和平台。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2003年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的武宁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国内较早的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大力引进国际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并率先临床应用。他深有感触:“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梦的实现紧密相连,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让人生出崇高的使命感。”

  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

  据统计,仅2015年,来华留学人员总数达到近40万人,比2014年增长5.5%,其中,韩国、美国、泰国、印度和俄罗斯居生源国前五位。同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2.4万人,比2014年增长13.9%。数据显示,出国留学人员回流速度在不断加快。

  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2012年12月,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体现了一个大国自信与包容的发展观。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尚贤者,政之本也。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更加需要敞开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更加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需要探索建立符合科研规律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引才法规制度体系,畅通人才回国通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开放的中国正鼓励和吸引着优秀海外人才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只要广大留学人员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8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