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而言,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正处于持续复苏的周期中。继2014年经济开始整体企稳复苏后,2015年欧盟经济出现了较高增长,欧盟、欧元区实现2.2%和2%的同比增长。2016年欧盟、欧元区经济增长分别为1.9%和1.8%,增长速度小于2015年水平;就业市场方面,2013年以来欧盟就业持续改善,2016年,欧盟、欧元区失业率均下降0.9个百分点,分别为8.6%和10.1%;欧盟成员国政府赤字、债务改善较为显著,伴随欧洲经货联盟改革以及各国财政契约的落实,系统性风险可控。结合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看,欧盟经济整体出现较为强势复苏的态势,基本符合经济周期理论“繁荣、衰退、危机、复苏、繁荣”的规律。
但是,在经济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欧盟经济存在部分较为负面的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演变:一是欧盟对外投资方面。近年来,欧盟整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一变化与欧盟自身市场资本收益低、参与全球经济动机不足存在直接原因;二是欧盟对外贸易方面。从2016年数据看,欧盟整体出口、进口分别下降2.44%和1.24%。欧盟整体外贸形势出现恶化,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的萎缩可以视为欧盟市场需求、欧元汇率波动以及欧盟产业链固化等原因的综合表现。
中欧关系主要还是以经贸关系为主要纽带,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在国际贸易方面与中国合作密切。但近年来,双方逐渐爆发了一些贸易战频繁。随着双边贸易的密切,中欧如何避免贸易摩擦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这涉及到中欧双方产业的互补性。产业之间存在互补性,合作前景无疑会更大。
二是合作模式问题。贸易与投资还是中欧合作的主流,贸易导向化、投资动机不明等问题容易引起摩擦。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虑,一方面完善现有价值链体系,另一方面在现有价值链不足的、需要补充的节点重点突破,这种合作模式应该是欧方更容易接受的。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事件对本就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对英国和欧盟经济的危害尤为明显。欧盟和英国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国未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英国脱欧之后,区域与全球金融格局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脱欧”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倒退。欧盟成员国之间早已出现各种矛盾,且已呈现出遭受欧债危机打击的南方成员国与未遭受打击的北方成员国之间“一分为二”的态势。若英国脱欧的负面示范效应不断发酵,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倒退。
二是“脱欧”势必会对整个欧盟经济造成连锁损害,导致欧盟整体经济增速下降、购买力减弱、市场需求萎缩。近年来,欧盟经济一直深陷欧债危机,而英国作为欧债危机中受损较少的国家,可以说是欧盟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英国脱欧”之后,欧盟统一市场的规模经济收益将大幅萎缩,经济增速会进一步降低,其抵御债务危机、难民潮和恐怖主义风险的能力也都将大大削弱。
三是“脱欧”的冲击将持续扰乱全球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是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仅就“英国脱欧”引起的英镑和欧元贬值来说,一方面降低了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购买力,抑制了中国出口;另一方面,还造成了中国在欧洲既有金融资产的账面损失。具体来说,由于“英国脱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美元走强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这在短期内会造成中国一部分资本外流并导致流动性收紧。
为应对区域与全球金融竞争格局的影响,我国在进入欧洲金融市场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机遇:
一是抓住“脱欧”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英国脱欧”为“一带一路”沿线非欧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欧盟国家普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英国脱欧”能够刺激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增长,增强其对外投资的需求,这便给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优势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英国脱欧”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也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扩大贸易往来。
二是抓住“英国脱欧”导致的投资转移为中国“引进来”创造机遇。由于“英国脱欧”对英国和欧盟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国际资本普遍不看好二者的市场前景,投资活动可能会向外转移,这就给中国“引进来”创造了发展机遇。中国得益于自身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引进来”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具有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加之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国将会对意欲离开欧盟市场的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下,从英国和欧盟的产业中转移出来的投资将会有利于中国实现价值链的攀升。
三是抓住“英国脱欧”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英国脱欧”将会改变国际货币格局,一方面,英镑在英国脱欧后的大幅贬值削弱了其作为国际主流储备货币之一的地位;另一方面,欧元的国际地位也因欧盟面临解体质疑和未来经济被看衰而受损,二者均为人民币提升自身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份额创造了空间。此外,英国主张自由贸易,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和合作关系,伦敦金融中心也对人民币持有积极开放的态度,在脱欧导致伦敦金融中心竞争力下降、外资撤离风险增加的情况下,英国将会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有望给予政策优惠,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希望欧盟和欧洲一体化有光明的前景;中欧关系发展在当今国际格局演变中拥更加美好的未来。
首先,关于国际格局的概念内涵及其演变动力。
所谓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力量或主要国际行为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乃至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国际格局实际上始终处在动荡不居的演变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原因或动力主要包括:(1)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是导致国际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力,由此带来的主导政治力量之间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成为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力;(2)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变化是造成国际格局变化的间接动力--这也是欧盟外交战略和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3)战争则通常是国际格局演化的催化剂。
其次,欧盟以及中国在欧盟对外战略中的定位。
或许,用“极”已经不能描述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和国际格局。阿米塔·阿查亚在其《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一书中提出,由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秩序处于衰落之中,而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但新的世界秩序并非多极的也不是两极的,而是一种由多元行为体、复杂全球相互依赖、多层次治理和后霸权体系四个要素组成的多元复合世界秩序(multiplexworldorder)。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欧盟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明确的参与或主导国际事务的战略目标及影响力,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但当前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的欧洲,试图要重新定义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欧盟未必有意愿、有能力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乃至可以平衡美国的一“极”。例如,2016年6月,欧盟出台了两份文件:一份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在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SvenBiscop看来,该文件反映了一种“具有欧洲特色的现实政治”思维。其中,欧盟认为,当今世界是欧、美、中三大力量并立(G3)的格局,但美国及其领导的北约依然是欧盟在传统军事安全领域最倚重的合作伙伴。另一份是《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其中,欧盟对中国的定位是非核心国家、非“想法相似”国家,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欧盟又必须将中国当作重要对话伙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明确提出,考虑到跨大西洋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欧美在亚洲地区的合作和协调应当加强,欧盟对华决策应当充分考虑欧盟与美国和其他伙伴的紧密关系。
基于上述,在讨论欧盟形势、审视中欧关系时,或许需要一种国际格局的视野。
最后,欧洲的变与乱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当前的欧洲面临着变与乱。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与难民危机等影响,欧洲传统的政治党派逐渐丧失了吸引力,而民粹主义势力却乘势而上。当前欧洲的形势和变局,尤其是英国脱欧将打破欧盟内部原有的权力平衡,加上欧盟内部凝聚力不足等,都对欧盟的前途、命运和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欧洲的政治保守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势力和倾向日趋增强,将给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欧洲人对于建设一个更加紧密的联盟仍缺乏明晰的路线图。2017年3月的《欧盟的未来白皮书》,阐述了英国脱欧后欧盟未来发展可能的五种选项。但实际上,欧洲人对所谓“多速欧洲”的心态是复杂的,而今后一段时期,欧洲人可能更关注内部或自身的问题,而自称为“全球行为体”的欧盟在对外政策、国际事务乃至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一“极”等方面则不会太积极甚至变得更加“内敛”。
中国历来从战略高度重视欧盟,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近年来,习主席提出的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性议题,对于发展更加成熟、稳健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性”,乃至对未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总之,国际格局实际上是一种由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的相对稳定的“均势”。因此,在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情况下,探讨欧洲形势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需要在国际格局的视野下敏锐观察、深入剖析欧洲政治风向的变动以及欧盟外交战略的调整等,对于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华社、光明网-理论频道、人民网、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