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英国商业地产杂志《Estates Gazette》发布消息称,复星集团成功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Lloyds Chambers大楼转卖给来自美国纽约的私人投资者Abraham Schwartz,成交价为1.0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13亿元)。
这栋大楼是复星进军英国商业地产的标志性项目。2013年10月,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地产斥资64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1亿元)收购该楼。该楼被收购时带有租约,由英国保险巨头怡安集团承租至2018年6月23日,每年租金710万英镑。这意味着复星收购该楼之后即有固定租金入账。
2016年7月,复星向伦敦金融城规划局提交了扩建的规划申请,并获得当地政府决议通过。随后,复星将该楼改建成蝴蝶形状的新楼,成为伦敦金融城新地标“蝴蝶”大楼。
规划改建后的“蝴蝶”大楼总面积扩大一倍,其市值也随之提升。若该成交价属实,该楼四年间溢利约3.52亿元。加之每年的租金收入,复星在收购这栋大楼后获利近6亿元。
这次抛售似乎是复星响应政策号召,回归国内投资之举。面对海外投资并购的大浪潮,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于今年7月18日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彼时,复星、安邦、万达等海外并购“明星”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处在漩涡中的各大企业纷纷表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政策要求。7月29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巴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积极表示,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最近对海外投资、中国金融乱相的梳理和规范,非常必要和及时。
实际上,如果与复星近日的动作联系在一起,伦敦大楼的出售似乎也浮现出另一层用意,即加快资金回笼,为扩张内地房地产业务做准备。
11月9日,停牌近一年之久的豫园股份正式复牌。豫园股份于2016年12月20日起停牌,并于2017年1月3日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复星正是这次重大资产重组的重要角色。
根据豫园股份公告,复星旗下地产业务作价258亿元注入豫园股份,通过向郭广昌控制的复星房产公司浙江复星、复地投资管理等17名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28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同时,上市公司拟向黄房公司发行股份,购买黄房公司持有的新元房产100%股权。此次资产重组完成之后,复星在豫园股份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26.45%提升到69.69%。
实际上,复星与豫园股份的交集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1994年,接手一个上海郊区的滞销楼盘让郭广昌赚到了复星地产业务的第一桶金,此后复星正式进军地产业务。2001年,通过成为上市公司豫园商城(豫园股份前身)的第一大股,复星的地产业务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2004年,复星旗下地产业务平台复星地产登陆港交所上市,后因其股价长期被低估,郭广昌曾于2007年公开表示正在积极谋求回A股上市。2011年,复星地产正式退市,成为第一家在港交所摘牌的内地房企。
然而,复星的回A之路却并不顺畅。2011年退市后,失去了独立地位的复星地产业务很快淹没在了其他房企的攻城略地之势中。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星地产业务这些年其实有点退步,没有地产股的概念自然在融资方面也是有压力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的复星地产业务销售金额为173亿元,四年之后的2015年,这一数字仅增加到了211亿元。同时,其土地储备也在一路下跌,新增土地面积由2012年的273.7万平方米跌落至2015年的64.61万平方米。2016年,这一数字更是下跌到了12.94万平方米。
低迷之中,能否顺利回到A股,成了外界判断复星地产业务能否重生的依据。
但进入2017年的复星,似乎正在重启地产业务的扩张之路。1月份,复星地产斥资130亿元在武汉拿下两幅土地。虽然这一数字并不突出,但与复星此前几年的土地投资相比,这已是其难得一见的“大手笔”。
此次258亿元注入豫园股份,被看作是复星地产业务的曲线回A之举。豫园股份表示,本次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因此并不构成借壳上市。有市场消息指出,若注资完成,豫园股份将成为复星集团地产业务的A股上市平台。
对此,严跃进分析道,豫园股份向复星发行股份的思路很清晰,即在豫园股份平台上实现复星原有地产资源的整合,这也有助于后续复星地产业务的间接上市。本次与豫园股份的合作,属于复星地产业务加快进入A股市场的行列。
而对于日前复星地产9.13亿出售伦敦大楼的行为,严跃进分析,回归A股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看土地储备,此举可加快其资金回笼以加快拿地投资,这也是其回归国内地产投资的表现。
尽管如此,复星地产的回归A股之旅依旧前路未卜。相比于在扩大规模路上狂奔的同行们,卖海外资产、大手笔注入豫园股份的复星地产业务板块,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