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彭茜 符晓波)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大动脉,其所在区域在古代也是连接中亚、南亚、东亚的交通贸易要道。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的遥感考古项目将帮助探寻走廊沿线古迹。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中巴经济走廊遥感考古将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三维激光扫描、雷达、声呐探测、无人机拍摄等技术,勘察走廊沿线古城、烽燧等历史遗迹及地形环境,并展开保护。
聂跃平说:“遥感考古是交叉学科,可与传统考古取长补短,特别适于在较大地域范围快速找到遗址。对比五六十年代的老航片,还可找到现在难以发现的遗址点,因为那时环境破坏更小。”
中巴经济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历史上是丝绸之路重要支线。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研究员杨林说,沿线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和古犍陀罗国所在区域均是贸易文化重镇,留下诸多戍堡、古城、佛寺遗址。中巴经济走廊是“历史上瓦罕走廊的扩大和延伸”,古有大唐僧人玄奘、东晋僧人法显经此去印度求法,今有公路、铁路、天然气运输等诸多经贸文卫合作项目。
杨林介绍,在大项目建设前,必须由遗产保护、环境评估、考古挖掘调查先行介入,这不仅是对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当地法律的尊重,也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联系、增强文化互信的必然要求。
他说,中巴经济走廊一些区域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雪山多,冬季很难通行,利用卫星照片和遥感数据做定点分析,可节省很多人力物力,“精确度到厘米级的卫星数据及雷达、激光扫描等可把地表乃至地下、水下文物都探清”。
聂跃平说,目前研究团队正进行前期图像收集。中科院在喀什设有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工作范围覆盖了中巴经济走廊所在区域。明年3月团队将前往喀什,率先调查喀什到巴基斯坦边境段100多公里内的遗迹。
来源: 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