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1|回复: 0

中国古典铜器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8 0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ad64ae687d63a24e.jpg

  广府庙会期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的“非遗”展区门庭若市。在北京路中段的岭南精髓展区,省级“非遗”展位“打铜技艺”摊位吸引着众人目光。时尚又实用的手打铜壶,条条纹理透着时光锤炼的味道;约一寸长的手作火机包装盒创新融入了通草画等技艺,成为宣传“非遗”文化的承载体;10元上下的各类新潮首饰等铜制品,成为此次庙会上的“爆款”之一……

  广州老西关的打铜技艺有上百年的历史积淀。“天程铜艺”“打铜技艺”是“非遗”省级传承人苏广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所开。“打铜是父亲一直以来的爱好。”苏广伟之子苏英敏谈起父亲开店的初衷时说道,旧时西关,铜器是大户人家必备的生活器皿,整套铜制的锅碗瓢盆由纯手工煅成,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007年9月,苏英敏接过父亲的铜艺衣钵。尽管曾“名盛一时”,但彼时整个“西关打铜”市场都乏人问津,仅4平方米大的天程铜艺门可罗雀。苏英敏透露,父亲开门营业的10多年,几乎连年亏损,但因为热爱,父亲宁可拿出退休金“倒贴”,并处处寻访“老铜器”,还原“原汁原味”的传统打铜手艺。

  不过,在苏英敏看来,文化传承,只是坚守还不够,更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转变思路、摸索创新之道。

  传统手打铜器价格昂贵,一把铜壶动辄上千元。“这样的产品,如果面向街坊出售,那肯定很难卖!要面向全国、定位高端人群,继续提高其手工的价值,成为一件具有收藏与传承价值的艺术品。”为此,苏英敏特意前往日本等国家学习“一体成型”锻造技术,到云南研究“乌铜走银”工艺,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属工艺研修班……不断提升“西关打铜”的制作技艺。

  年轻人消费市场潜力大、喜欢新鲜事物,苏英敏于是开发了一批小巧精致的铜首饰,主攻“90后”“00后”市场。由于价格适中、款式新潮,这类产品也极受欢迎。他还打造出全国首副铜麻将、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铜制茶壶……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铜物件开始进入市场,一改之前铜器店只卖锅碗瓢盆的历史。

  由此,苏英敏不仅迅速提高了“天程铜艺”的名气,将最初4平方米的铺头发展到现在的五家店,还拥有50多人的加工制作团队,甚至带动了整个广州地区铜艺的复兴。2013年,西关打铜工艺被纳入省级“非遗”名录中。

  在本届广府庙会上,苏英敏推出一批“好意头”的铜器,他为铜算盘取名为“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手打铜壶则是“饮水思源”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其中,一件名为“机会”的一体成型全手工铜艺打火机在广府庙会上极为惊艳。

  “这件产品的包装,融合了多项通草画、木雕等多项非遗技艺。”苏英敏拿着一件打火机的包装盒向记者展示,“我们的铜艺要与省内外各种非遗技艺结合起来,大家抱团取暖,共同传播非遗文化。”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开始,由广州市越秀区牵头,省内多位非遗传承人入股组成名为“广府汇”的公司,着力于宣传非遗和孵化非遗文创产品,集合通草画、广彩、榄雕、饼印、古琴等多个非遗技艺,联合开拓市场、建立非遗传播平台。

  今年1月,苏英敏出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带着新研发的“半圆冬瓜壶”入驻广府汇后,他还有更多跨界的想法,“通过这个壶做一次全国的‘漂流’活动,让它和其他非遗项目‘结缘’,比如在制作工艺或包装上,结合竹编、皮艺、通草画等技艺,和其他非遗项目一起携手‘逆袭’。”

  谈及复兴“西关打铜”的经验,苏英敏总结说,如果一门手艺不能让从业者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自然难以传承。在苏英敏看来,要想让手打铜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市民生活中一件日常器具,除了产品创新,还要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开拓市场。

  宋代以后至清末民国期间的古铜器,所见传世器较多,少量为出土器。宋、明、清三代的铜器可分为宫廷造、民间造、仿古造三大类。特别是明清两代各类艺术品制作领域,形成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量大体系,宫廷作器侧重在技法,制作严禁精湛,矫饰造作;民间作器注重艺术的实用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淳朴、自然、豪放。

  宋代官方虽禁铜,但铸铜业仍较之唐代有所发展,有一类是制作与当代社会生活相关的实用品与佛教造像佛器等;二是在复古思潮的趋势下,以牟利为主,以满足上层社会搜古猎奇的需求,仿造商周等前代青铜器为主,虽为仿古器,但却带有明显的当代做工特征;三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的需求猛增,大量铸造钱币。宋代的生活日用品多为杯、执壶、盘、罐、炉、盒、提梁锅、碗、勺、灯等。宋代铜器交之唐代精巧,造型风格质朴。此时流行较有特色的铜执壶,一般鼓肩收颈,流嘴细长,把手和盖以扣链相连,葫芦宝顶型的盖钮,壶体造型优美。

  此时流行鎏金铜佛像、香炉与佛教用具。值得一提的是河北正定龙兴寺大佛,当年用工役三千人,分七次铸成,高七丈三尺,有四十二臂的大铜佛,极其宏伟。宋代鎏金佛像的造型进一步向世俗化转化,如一般佛像面相丰圆,多为螺髻,菩萨造像颊颐丰圆适宜,身姿庄重秀美,罗汉造像千姿百态,形神各殊,大肚弥勒佛造像无拘束,形态自由。

  宋代铜镜镜式流行有圆形、方形、亚形、钟形、葵花形、有柄形镜等,镜胎较之唐代变得轻薄,镜纹多为浅平雕刻。图案一改汉唐时期崇尚华美的风格,注重实用性,宋初承袭了唐代的瑞花、八卦等纹饰,宋中期出现了图样多样化的格式,如各种花鸟缠枝、花鸟搭配、鸾凤双飞、神仙龟鹤等。

  辽金时期铜器生产管理很严,铜主要用来铸造货币,而铜镜、佛像等铜制品的制作受到一定限制。如铜镜限制越境流通,铜镜生产须经当地管理机构的检查和登记,在边缘上刻上某地官匠验讫的阴文刻铭,才准许在所限地域买卖,所以这一时期铜镜多有边刻款。这一时期的铜镜的图案较有特色,多为双鱼纹、盘龙纹、瑞兽纹、瑞花纹等。金代铜镜流行人物故事纹,如童子攀枝、“许由巢父”、“柳毅传书”、“吴牛喘月”等任务故事纹。辽金时期还有一类较有特色的铜制品,系缀于革带的铜饰件,鎏金带銙、带扣和鱼带。

  元代时期喇嘛教盛行,出现大量的铸造藏传佛教的佛造像,明显具有印度、尼泊尔佛像风格。佛、菩萨像脸型圆满,额头肩部较宽,躯体多为赤裸,肢健丰胸。菩萨像上身袒露,下着裙,有颗粒较大的璎珞、臂钏等装饰。此时藏佛的制作出现以铜为主料,有的加入金、银、锡、铅、石墨、汞等多种金属铸造,并采用雕刻、磨光、鎏金、包嵌、铆接等多种技法处理,有的将宝玉石镶嵌在佛像上使之豪华绚丽。元代铜镜制作较为粗糙,图案简陋,纹饰流行缠枝牡丹、花鸟、云鹤、神仙人物故事纹,偶有铭文和纪年记名镜及素面镜。

  根据人民网、南方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9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