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人员展示发行的《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纪念》邮票(中新社)
“4月1日是雄安新区一周岁的生日,能够参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可以说有幸见证历史。”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二工区机电安装质量总监宋福生说。
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还叫宝安县,是广东最落后的地区之一。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同年,宋福生成为中建三局一公司的一名抹灰工。
1984年,宋福生接到命令参加深圳国贸大厦建设。“当时深圳经济特区刚设立不久,建设这幢高楼聚集全国最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宋福生说,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12月,我们创下3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封顶比预先的工期整整提前1个月。
如今,深圳国贸大厦这幢当年的全国第一高楼已被很多高楼超越。但是这幢见证深圳速度和改革开放等相关历史的大楼,仍是人们仰望的丰碑。
21世纪看雄安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于闯、敢于试。眼下在雄安新区,一场关于改革和创新的探索之路,仍在深化。
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贵表示,从历史上看,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珠三角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并以雄安新区为样板,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此向全国辐射、推广,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安装,5天完成施工现场临建布置,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0天完成3.6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浇筑,25天完成1.2万吨钢构件安装,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宋福生说,除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建设速度,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还诠释甚么是“雄安质量”。
高质量发展样板
高速度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撑。“这一项目使用30多项建筑新技术,在国内民用建筑史上尚属首次。”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施工联合体技术总监叶建说,项目8栋单体全部为装配式建筑,大大提高建筑质量和建设速度;项目还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上线智慧建造系统,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全景监控、环境能耗监测、无人机航拍等功能。
中国雄安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忠介绍说,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是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目前运用的这些新技术都将在今后新区的整体建设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也为中国民用建筑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提供示范和先例。
今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也是雄安新区从规划编制转向开工建设之年。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雄安新区将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标准建设千秋之城、未来之城、典范之城,成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