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已进入“下半场”,全球化红利退潮,贸易摩擦、贸易战、货币战风险加大,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各国有哪些应对问题的新思路?“一带一路”建设将对全球化产生怎样的作用?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全球化的‘下半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分论坛上,嘉宾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全球化的‘下半场’是存在风险的,比如贸易摩擦、金融风险、发展不均衡等。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充满信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对于‘全球化使有些国家产生了贫穷’的说法,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是由于当前治理结构导致的,特别是全球经济的治理结构严重滞后,使得发展条件好的国家获得更好的资源,能够在全球化中获益,但发展条件差的国家还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徘徊”。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认为,全球化事实上大幅减少了国与国之间的贫富不均。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是这些国家国内政策造成的,不能把全球化当成‘替罪羊’。各国政府应该在国内政策上采取更多的新措施”。
对此,亚行副行长格鲁夫表示同意。他说,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把很多问题都归因于全球化,我们要重新考虑引导舆论方向。他认为,对于工业化经济体来说,造成就业机会损失的原因并不是全球化,而是自动化程度提升造成的。
“全球化给很多国家带来挑战,我们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帮助那些被全球化抛在后面的人。”格鲁夫说,“自动化生产所带来的就业替代是我们面临的考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麦肯锡等机构的调查显示,全新的就业机会、全新的工种正在出现,我们要让下一代工作者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新的就业”。
谈到“一带一路”在全球化发挥的作用时,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一带一路”对于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发展不平衡,所以营造发展更加平衡、包容性更强的全球化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未来将着重引领全球化更加平衡地发展,为构建更加包容性的全球化作出中国贡献。”钱克明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倡导贸易相通,能够促进各经济体之间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8)》11日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广泛接受。
该报告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多家智库的国内外专家共同编写。报告分总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由15个子报告组成,对“一带一路”建设新成就、新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系统分析,通过大量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接受。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共同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并为这些国家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的创造,有效抵御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基础薄弱、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不足、投资匮乏影响经济结构转换的难题。
“‘一带一路’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在总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是促进中国与周边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是参与所谓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把“一带一路”建设好需要向创新要动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在专题报告中提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应选好路径,以整体协同、模式高效、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办法,实现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的近、中、远期战略目标。具体战略路径有: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创新治理能力;按需分类施策,着重提升合作效果;加强战略布局,构建创新之路骨干网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息支撑能力。
还需认识到,将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由霸权主导变为“共商、共建、共享”将会经历博弈过程。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有的世界强国依然尊崇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为一己私利不惜破坏世界贸易规则,阻碍世界经济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国际大势,通过合作共赢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内涵,对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开展合作日益积极,强化了互利合作的意识与信心,这些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