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4|回复: 1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方参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3 23: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121c60e51e38f6e2.jpg

  今年6月8日至9日,由中国政府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博览会主场活动之一——首届“一带一路”国家商会联盟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商会商务合作大会将在宁波举行。

  “中国—中东欧国家商会商务合作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搭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地区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的重要合作平台。在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宁波与中东欧16国深情相拥,共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基础上,本届大会将盛邀50多个中东欧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商界的450多名代表与会,交流‘中国故事’,探讨合作经验,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新机遇,共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平台。”大会的承办方、宁波市贸促会会长柴利达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说。

  2017年11月,作为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一项重要成果,“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被列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意味着宁波构筑中国与中东欧交流合作大平台再次按下“快进键”。

  在柴利达看来,这对宁波开展与中东欧合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宁波市贸促会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实现怎样的作为?”柴利达认为,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商会商务合作大会的平台,构建更加全面更加紧密的“16+1”商协会合作网络和机制将是一个发力点。双方商协会可以共谋发展之道,就互相组展参展、团组互访、信息交流、合作调研、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实质性互动达成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双方企业在贸易和投资等诸多领域实现互利双赢。

  实践也证明,历届大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前三届大会双方共签订双边经贸合作协议50个,双方商协会互设联络处15个,成立了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商协会商务合作宁波联络处,发表了《宁波共同声明》。去年召开的第四届大会通过了“推进商协会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书,举行了互设联络处授牌仪式。宁波市贸促会与保加利亚—中国工业发展商会、波兰国际琥珀行业协会、罗马尼亚布拉索夫工商会、中东欧经贸联合会、中罗双边工商会等互设联络处。参加会议的中外商协会及企业现场对接洽谈,达成270余项合作成果。

  “通过商协会之间的交流,建立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也是宁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拓发展新空间的题中之义。”柴利达介绍,浙江省政府去年批复同意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而全力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便是宁波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一项最新举措。为了落实在宁波建立“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商会商务合作大会的基础上,今年将同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家商会联盟国际高峰论坛。

  “中国提出了一个共赢倡议,在这个倡议下投资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不仅对塞尔维亚有益,而且对整个中东欧都有益。”塞尔维亚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内文·茨韦蒂查宁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时任塞尔维亚总理、当选总统武契奇率领代表团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论坛召开一周年之际,茨韦蒂查宁对记者说,塞中稳定的双边合作正在日益加强,并且结出丰硕成果,不仅帮助塞尔维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为本地区其他国家加强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树立了榜样。

  茨韦蒂查宁对塞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框架下的合作成果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普平大桥,连接多瑙河两岸,极大缓解贝尔格莱德市区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有目共睹的“革命性变化”。

  ——中国企业收购陷入困境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不到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不仅保住5000多人的就业,还使整个城市重焕生机。

  ——合作加强为两国学者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思想的机会,“去年12月,我就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会议。”

  ——塞中合作成果在塞尔维亚国内有着日益突出的表现,来塞中国游客逐年增多,而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渴望了解中国的最新发展。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段正式开工,标志着匈塞铁路这一“16+1合作”的旗舰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强调塞中两国合作结硕果的同时,茨韦蒂查宁指出,塞中合作也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树立了榜样,“既然塞中合作取得如此成绩,对两国经济和人民有利,那么这种合作也应被其他国家借鉴”。

  茨韦蒂查宁认为,“一带一路”拓宽了中国与包括塞尔维亚在内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之路,也拓宽了人文交流之路和友谊之路,提升了“16+1合作”整体水平,让各方都认识到亚欧互联互通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机遇。

  茨韦蒂查宁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令人印象深刻,让中国成为“东西方共同的可信合作伙伴”,中东欧国家应以“16+1合作”为依托,继续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精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发展规划对接。

  为了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实施,针对中东欧国家市场,国开行可实施以下措施。

  打造“投行”思维,主动搭建投融资模式。国开行应发挥其投贷债租证全牌照,集团化的特点,打造“投行思维”,充分运用其擅长行业规划、产业优化、中长期贷款服务,对各类项目评审到位,对项目风险判断及管控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根据所在国情况和客户特点,主动搭建投融资模式:一是运用在当地经营多年的资源,加强与所在国政府的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将开发注意力转向其热点。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所在国做国别规划,提出项目开发建议。三是加强与使馆、中资企业的交流,以中资企业跟踪的项目为目标,主动跟进提供融智、融资服务。

  成功组建“银联体”,开展同业合作。2017年11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国开行牵头设立的“中国-中东欧银联体”合作机制历时两年之余终于正式成立,为中国—中东欧金融“16+1”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以此为合作平台,国开行与保加利亚发展银行和匈牙利开发银行分别签署贷款合同;并于当年成功实现了约1亿欧元贷款发放,标志着“中国—中东欧银联体”项下成果正式落地。银联体按照“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贷款、银行授信、转贷、担保、联合融资、国际银团、本外币一体化贷款等银行业务,通过提供商业信贷资金,为中东欧地区基础设施、交通、通信、能源、矿产、农业、中小企业等领域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既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也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完善驻外机构设置,发掘当地客户。国开行应改变目前在中东欧地区的业务开发主要是通过派驻工作组模式,没有固定且长期的当地分支机构的现状,尽快设立分行或者代表处,完善机构设置,增强当地机构对国开行的信任感和亲和感,更好地对当地政府、使领馆和客户宣介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发掘当地有实力的优质客户。

  加强协调,防止和杜绝国内银行间恶性竞争。“一带一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体系,在中东欧地区,国开行也应倡导与当地及其他中资金融机构以及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但竞争不可避免。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代表,国开行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努力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及新设立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和各国商业银行加强协调,合作共赢,防止和杜绝恶性竞争。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新秩序、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关乎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层设计”方案,为我国产业调整、市场开拓、资源开发等开辟了新空间。国开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展现中国金融的存在和影响,更加坚决地创新、发展、改革,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增添强大动力。

  中东欧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7年9月份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中东欧国家(捷克、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进行了深入调研。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地区“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当前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指出未来中国同中东欧地区在高科技产业、传统制造业、农业、旅游业、基础设施以及中东欧地区的“工业化”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并就如何深化中国同中东欧地区“一带一路”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东欧地处亚、欧、非三大洲连接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16+1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也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今年9月份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中东欧国家(捷克、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进行了深入调研。本报告基于调研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究了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实质性进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中欧陆海快线”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8月完成货运量22942标准箱,同比增长110%;发班率由2016年的每周5班次提升至今年的13班次;覆盖范围也从最初的捷克一国扩大至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9个国家。

  二是经贸投资合作进展迅速。2016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达到586.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大幅高于中国与欧洲整体之间的贸易增速,远高于中国同欧盟之间贸易额的负增长。另外,从投资来看,中国对捷克直接投资已经从2013年的1.5亿捷克克朗快速提升至2016年的77亿捷克克朗。

  三是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与传统的对外合作仅仅侧重于直接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不同,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地区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最为典型的就是塞尔维亚“中国工业园”项目。除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外,该项目还拟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管理和运营等一系列方面展开合作,将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之间深度合作提供示范。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之间合作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治风险依然突出。中东欧地区不少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尚未成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如,今年马其顿就出现多次铁路罢工事件,直接影响了中欧陆海快线运输和相关的生产活动。另外,部分国家民粹主义倾向日趋严重,出现一些以国家安全、民众利益、就业保障等名义设置的隐性投资壁垒,影响了“一带一路”的建设。

  二是软硬件设施不足。与其他更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中东欧地区多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如塞尔维亚目前已经实现电气化的铁路里程只有1000多公里,超过一半的火车时速低于60公里。另外,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指数也反映出中东欧地区在开办企业、建筑许可、产权登记、保护中小投资者以及合同执行等软件设施方面表现较差。

  三是中资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和用工、招工难度较大。欧洲的工会势力较强,工人对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期望和要求相对较高,加之许多中资企业刚刚进入中东欧市场,对劳动力市场各种制度和文化了解有限,这使得中资企业员工管理经验不足,用工成本也较高。另外中东欧地区部分国家的失业率已经很低(如捷克失业率只有4%左右),存在明显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这也给中资企业招工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受欧盟签证政策的限制,中资企业招收中国员工颇为费时费力。

  四是汇率风险较大。目前中东欧地区只有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5个国家加入欧元区,其他国家仍然采用本国货币。由于这些国家经济体量较小,外汇市场不发达,而且部分国家的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相应的货币抗风险能力较弱。仅今年前8个月,波动较大的塞尔维亚库纳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达到17%;波动较小的波黑也超过10%;而且绝大多数国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超过欧元(参见图1略)。

  五是公共设施建设融资困难。很多非欧盟国家近些年来财政状况恶化,公共债务高筑,公共项目融资的主权担保面临加入欧盟必须遵守的债务比例限制。如2015年塞尔维亚政府债务比例达到75%,已经超过欧盟设定的债务限制(60%,参见图2略)。而那些已加入欧盟的国家由于不少建设项目有来自欧盟基金的支持,对建设方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来自欧盟内部传统的知名承包商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也不容易中标这些项目。

  六是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力度不够。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包容的理念了解不够。如,塞尔维亚一些人士担忧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会影响其加入欧盟。许多中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人文历史等缺乏了解的能力,也缺乏专业化的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另外,近些年来,国内各部委、各省区市以及各类企业都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但这些建设主体之间缺乏一定的统筹规划和对接,甚至部分企业之间存在过度的竞争,影响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效率。

  中国同中东欧地区在不少方面存在互补性,这些方面有望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是中东欧地区“工业化/再工业化”。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中东欧属于欧洲的“经济洼地”,欧洲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国家都位于这一地区(参见图3略)。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亚的人均GNI也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65%左右;阿尔巴尼亚、波黑、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等国家近些年才从中低收入国家过渡到中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些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追赶,必须经历工业化或者再工业化过程。其中一些国家已经提出工业化战略,如2013年塞尔维亚就提出了明确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工业化过程不仅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化发展经验。这些资源和经验如果能够跟中东欧国家工业化/再工业化的需求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提升各自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

  二是高科技领域。中东欧国家尽管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其部分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并不弱,个别国家甚至超过了少数老牌发达国家。如,捷克拥有世界顶级的涡轮螺旋桨中心,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超轻型飞机生产国;捷克的纳米技术公司Elmarco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生产纳米纤维工业量产设备的公司(“纳米蜘蛛”生产线);还比如克罗地亚在电动汽车方面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另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一些中东欧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新技术使用方面的竞争力排名跻身全球前40位,甚至超过了意大利的排名(参见图4略)。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多数国家在新技术使用方面的排名超过了中国。这为中国同中东欧地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此外,一些国家虽然没有技术优势,但其高科技人才成本较低。如,塞尔维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凭借充足的科技人才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1600多家ICT企业和微软设立的研发中心。

  三是传统机械制造相关领域。中东欧地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积淀,其中典型的就是捷克。捷克机床生产已有150年历史,拥有TOS、SKODA等国际知名机床品牌。近年来,捷克机床和成型机行业生产能力、技术含量不断增强,已成为欧洲第七、世界第十四大机床生产国。除了机械制造企业,捷克还拥有不少机床方面的研究机构,如制造技术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RCMT)。另外,捷克的汽车工业历史也非常悠久,拥有从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整车制造的完整汽车产业链。除了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Tatra),捷克还拥有数百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供应商。中东欧地区雄厚的制造业积累也为其同中国在传统机械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四是旅游业。中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捷克的布拉格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尤其是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克罗地亚有“千岛之国”之称,岛屿旅游资源丰富,是欧洲的游艇旅游胜地;还拥有多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历史文化遗址。但是这一地区无论是在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都不太理想。这为中国同这一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潜在的空间。另外,中东欧地区接待的游客中来自中国的比例非常低,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断提升的收入水平,未来在旅游市场的开拓方面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以克罗地亚为例,中国游客目前所占的比重只占0.74%,不仅远低于欧洲国家,更是低于我们周边的韩国(2.73%)和日本(0.87%)。

  五是农业及相关产业。中东欧地区土地资源丰富。16个国家中有12个人均耕地面积超过欧盟平均水平,除了黑山其他所有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高于中国。而且当地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农业成为部分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另外,这一地区还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基础。不仅如此,中东欧地区农业污染程度较低,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良好条件。近些年来,受传统欧盟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中东欧国家特别是已加入欧盟的国家农业受传统欧盟国家农业冲击较大,耕地闲置率高。这些都为今后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了条件。

  六是基础设施领域。中东欧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差。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指数,中东欧地区16国中有接近一半的国家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在80名之后(参见图7略)。另外,由于受战争的影响,部分国家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存在明显短缺。如,塞尔维亚目前铁路干线总里程只有不到4000公里,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一半。可见,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改进和建设的空间十分巨大。根据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及基础设施部提供的资料,到2020年,塞尔维亚计划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追加投资48亿欧元,主要为加强铁路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丰富的建设经验在部分国家已经得到认可,未来该领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解决“一带一路”目前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动重点领域深入合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正确处理好“一带一路”建设与欧盟的关系。不少中东欧国家既担心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影响其加入欧盟的进程,也担心与欧盟合作会影响中国的合作意愿。出于政治安全和战略安全的考虑,“入盟”成为中东欧国家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强调“一带一路”合作不会影响这些国家与欧盟的关系,而是要推动三者的共同发展,消除这些国家合作的顾虑;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动中国与欧盟层面的直接沟通,加强在各项标准方面的对接和合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中东欧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既有相对发达的国家,也有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既有欧盟成员国,也有非欧盟国家;既有传统的独立国家,也有从加盟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的国家。这些差异决定着中国在与不同国家合作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合作的模式、合作的领域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对于欧盟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在合作模式上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一带一路”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内部国家的差异性,分类施策,设计不同的合作模式和规划不同的合作领域,提升合作的整体效果。

  三是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整体来看,有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各项调查研究多数还停留在宏观和概念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且也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今后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充分发掘不同国家智库的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丝路智库”网络的研究组织、思想交流和成果传播的功能,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也要推动国内智库与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等)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的合作研究,形成具有更大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

  四是推动更加务实的多层次合作。目前与中东欧国家的地方政府、中小企业以及民间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挖掘。今后应鼓励和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和城市之间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合作;加强同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之间在签证、检验检疫、通航、货币互换、电子支付等方面的协调,为中小企业以及民间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基础条件;鼓励双方商务部门、行业协会互设分支机构,搭建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双边合作信息的收集和沟通,为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信息支撑。

  五是对中资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更好统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方的参与。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的效率难以充分发挥,最终会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效果。今后需要促进部委之间、地区之间在“一带一路”方面的信息沟通,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引导,避免“一窝蜂”式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树立企业的国家形象意识,鼓励企业公平、合规、合法、高效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六是创新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目前“一带一路”合作的方式主要还是贸易和投资建设,合作的领域主要侧重基础设施等。今后需要注重其他方式的合作,如各种开发区、开放区的建设、“飞地经济”的发展等,甚至是发展经验的交流合作;合作的领域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尤其需要加强在农业、传统制造、高科技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

  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制度区域性特征明显,这使得“一带一路”的合作面临各种风险。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预警各种相关风险(如政治风险、主权债务风险、汇率风险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工具,化解企业融资风险;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双边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降低境外投资的汇率风险。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金融界、中国智库网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发表于 2019-1-18 2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