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1|回复: 0

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 助推“一带一路”经贸热再升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8 0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正在宁波举行,经过几年“蜜月式”的合作,中国和中东欧16国之间的“16+1合作”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高地。

本届会议以“智慧农业—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为主题,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维尔纽斯共同宣言》(以下简称共同宣言),亮出了提升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16+1”方案。《共同宣言》明确指出,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和中东欧各国发展规划有效对接,为深化“16+1”农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同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中东欧农业经贸合作论坛、第22届波罗的海国际农业与食品业博览会,立陶宛同期承办了欧盟粮食损失与食品浪费高层政治论坛,实现了“16+1”农业合作机制与欧盟农业合作平台的无缝对接,彰显了“16+1”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

会议期间,韩长赋部长对深化“16+1”农业合作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持续办好“16+1”农业合作年度活动,发挥“16+1”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作用。二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投资合作。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合作机制,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合作中心。四是梳理彼此在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实现中国方案与中东欧方案的互融互促。

韩长赋部长在立陶宛议长与农业部长陪同下参观了波罗的海农业与食品业博览会,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欧盟委员会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以及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等三国农业部长举行了会谈。

立陶宛新任农业部长吉埃德留斯·苏尔普利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面对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立陶宛非常重视并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关系,将有多个举措推进更多实质性合作。立陶宛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个签约参展国,今年11月份将带去最好的产品,参加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5月24日上午在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农业与食品展上,中国记者看到在来自24个国家的展区中,由中国水产、浙茶集团、一罐食品等20余家中国企业组成的中国展区最为“壮观”,不仅展示了水产品、茶叶、罐头和中药材等丰富的农产品,还将茶艺、古筝、民族舞蹈等中国特色文化带到展会现场,使得文化体验与贸易洽谈合作相结合,成为展会一大亮点,并获得博览会最佳展台。

随着中东欧16国全部完成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引发的国际经贸热持续不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达6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目前,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且中国是立陶宛确定的重点开拓的五大海外市场之一。中立两国农业及农产品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先后签署《中立2018—2020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及立陶宛输华乳制品、冷冻牛肉卫生检验检疫议定书,目前有5家立陶宛肉制品企业正在履行对华出口手续,并有19家乳制品、海产品企业获准对华出口。据立陶宛方统计,2017年,立对华出口乳制品超1800吨、海产品158吨;今年前4个月,立乳制品、海产品对华出口量分别为238吨、26吨。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超过68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双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领域不断拓展。

“尽管竞争越来越大,我们的销售额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来自捷克一家水晶制造商的中方代表赵苏已经第四次参加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了,他的这种感觉并不是个例。

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起于2012年。在中方倡导下,“16+1合作”在波兰华沙起步,6年以来,双边合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涉及经贸、投资、金融、等诸多领域。

研究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的宁波航运交易所副总经理、大数据中心主任冯扬文说,近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各项指标一直在上升。“2017年,16+1进出口贸易指数平均值同比上涨16.12%。”冯扬文说,“2014至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在中欧贸易中的比重由7.55%上升至8.73%。”

在今年的洽谈会上,中东欧国家带来的投资合作项目共177个,累计投资意向金额超过100亿欧元。

其中波黑项目101个、斯洛伐克项目11个、匈牙利项目47个、波兰项目8个、拉脱维亚项目10个。这些项目涉及金属制造、汽车业、电子与机械工程、化工、纺织、信息通信技术等几十个行业。

本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主宾国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代表艾思洁(agnese Stūrmane)表示,对中东欧国家来说,中国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同时又有很好的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渠道基础,中东欧各国对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充满了期待。

中国企业也对中东欧国家充满了投资热情,近年来纷纷布局。宁波三杰灯业在匈牙利建立了一家工厂,在波兰也设立了办事处。其产品在中东欧市场,与占据主导地位的德国产品形成竞争态势。在LED灯领域,三杰灯业的产品已与德国制造品质相当,但价格便宜30%,这种性价比优势使三杰灯业在中东欧的出口份额保持持续增长。

此外宁波美诺华药业与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制药公司krka长期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宁波保税区东人投资有限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三大胰岛素生产企业——波兰BIOTON公司33%的股权。宁波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借道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德国普瑞,在罗马尼亚、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建立了汽配生产工厂……

除了制造业,中国的许多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纷纷在中东欧国家布局。宁波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商创新园携手邮政、阿里菜鸟、中通等一批物流公司在中东欧投资物流项目,为跨境电商等行业提供基础设施。

运营中欧班列的宁波西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邵一峰说,为了更快融入中东欧市场,今年4月公司收购波兰当地较大的物流公司CIS,同时在华沙着手建立欧洲总仓。下一步,他还将在匈牙利等地陆续建立海外仓。

数据显示,2017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投资项目达到125个,投资额在国内城市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西欧国家部分人士对中国-中东欧合作产生了一些疑虑。德国和法国等西欧大国媒体常常质疑16+1合作背后存在政治动机,指责有影响中东欧内部事务、“分化欧洲”之嫌。

来自德国的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教授马克西姆连·迈耶(Maximilian Mayer)在会议发言中表示,“我觉得地缘政治方面我们并没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它不应遮挡我们研究的视线。”

迈耶教授认为,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对中东欧的地缘政治影响”上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因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根本就不是一个地缘政治玩家,俄罗斯、土耳其甚至沙特阿拉伯都对该地区事务有着更强的影响力。”

迈耶也指出,德国不应该把中国当成替罪羊,“来强调所谓的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经济产生依赖”,因为“德国的企业自己就从中国市场上获取了大量利润,如果非要谈经济依赖性,那么我们应该谈谈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罗马尼亚国家政治与行政研究大学副教授莉莉安娜·波佩斯库(Liliana Popescu)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相比于地缘政治,她最关心的是16+1项目在罗马尼亚的落地情况。

“中国不是欧盟也不是北约,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并且我们之间还拥有一些共同的历史记忆。”莉莉安娜表示,中国的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为了更多项目顺利进行,“双方还应关注项目落实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在敏感的能源合作领域应更多地注意提升透明度,打消欧盟方面的顾虑,以及对罗马尼亚国内政局频繁变动的情况有所准备等。”

5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问中国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谈后的记者会上也表示,“16+1合作”是一个有益的合作平台,有利于促进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优势互补,开展合作是对欧盟内部建设有益的补充,并不是在分化欧盟。“16+1合作”大多数国家是欧盟成员,德方赞同有关合作遵循欧盟法律规制,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关于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时指出这一问题愿意很多,“首先双方统计口径就有区别。以波兰为例,在统计进口额时将所有来自中国港口的货物计算在内,并不考虑运输中转问题,因此与中方的统计结果差别较大。”刘作奎分析道,“此外,中东欧国家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有待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8日至12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将浙江宁波举行, 此次博览会以“推动创新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10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将会带着特色展品亮相。

拉脱维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新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乌娜(Una Aleksandra Berzina-Cerenkova)十分关注中国-中东欧合作的人文维度。她负责的“新丝绸之路”项目正在将注意力转移到人文交流方面。乌娜本人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曾多次来中国从事研究工作,她用流利的汉语向记者问好。

11.jpg


据乌娜的研究发现,“16+1”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了解,还便利了中东欧16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中东欧16国原本并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地区,北部的波罗的海国家和南部的巴尔干国家之前并没有机制性的对话平台。”乌娜表示,“而正是‘16+1’合作平台使得我们之间也熟悉了起来,和中国的‘16+1’机制现在反倒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和互动的机会。”

人文交流应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这也是与会学者的另一个共识。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凯瑟琳·欧文(Catherine Owen)主要关注中亚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动,以及中亚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她阅读了2000多篇吉尔斯斯坦国内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文章,通过分析后发现,与西方媒体的一些过度渲染不同,中国的形象在当地舆论场实际上是逐渐改善的,吉国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数量正在缓慢上升。欧文同时呼吁学界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舆情。

欧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了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称对吉国舆情的研究使用了文本分析和关键词抓取等方法。

不过,在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软性维度的同济大学教授迈耶看来,要推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能够做的还有很多。他认为,尽管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机构和智库名目繁多,但中国学界、企业和媒体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和法律仍有待加强了解。

“中国每年接受越来越多的带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这当然很好,但中国同时也应该向带路沿线国家派出更多的学生和学者。目前中国学者仍然在象牙塔中研究带路沿线国家,而不是到一线实地调查研究。”迈耶教授在讨论中表示,“目前中国的国别研究过于由语言专业出身的学者主导,而不是经济学、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者。”

“人文交流的好处也是双向的,”迈耶教授最后指出,“在地区研究上与中国学者多进行交流也有助于使欧洲学术界尽早摆脱‘殖民思维’”。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2 0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