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资料图片)
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屈指一算已去世九年,最近翻看他的《广陵剑》,读到武林中人进店子,要了桂林马肉米粉,一碗倒进口里,招呼店子再来一碗,如是吃下了六七碗,真的豪气。後来到了桂林才知道当年马肉米粉店子用的是茶杯似的碗,比汤碗和饭碗细小,大抵两大口吃光了。但笔下的情景,使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去到桂林,总要吃一次马肉米粉为快。
这年与梁羽生夫妇同游桂林,同行有画家、中大国画导师贺文略,擅工笔,一手出色瘦金体。步出机场,车子接往榕湖饭店,梁羽生家乡为广西蒙山县,他在桂林读中学,国学大师饶宗颐曾住进他家一段时间。当日放下行李,稍作梳洗,第一件事要去桂林米粉老店「又益轩」吃马肉米粉。找到「又益轩」,店子正在打点清洁,准备收市,知道我们香港来的,招呼下来,特别为我们各弄一碗,喜客的服务态度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又益轩」开业於道光年间,在广西的名气似北京的「全聚德」。初以为马肉米粉用的是鲜肉片,像越南的生牛肉汤河,把热汤倒进碗将鲜马肉灼熟。原来不是这回事。
马肉制法奇特,先将马肉以酱料腌好,储在缸内,待入秋天气清爽,再取出腊制凉乾,吃时将汤米粉捞起放进小碗,马肉切成薄片,放入汤米粉中,加进马肉的卤水汁,马很少膘肉,瘦肉为主,经过卤水,仍留鲜肉味,口感甘香松爽,最近却听说有些店子未如理想。米粉圆条,汤以马骨熬成,吃时加入香菜、花生、香菇、蒜蓉、酸菜,口感丰富。梁羽生离家乡近三十年,当日再尝家乡风味,十分感触,是夜几人叙於一房,通宵夜话,达旦始散。梁羽生也喜吃潮州咸酸菜猪肚白胡椒汤,二○○八年澳洲回港,住进红磡海逸酒店,附近有一家潮州菜馆,获太太点头应允,要了一客咸菜白胡椒猪肚汤,很感满足。这是他最後一次回港了。梁羽生去世,往後梁夫人独自回港时,代报社一高层人士转赠手书对联,回澳洲不足两年辞世,不胜唏嘘。
又一年,与伊达、简而清在西安街头冷风呼啸中吃「小李飞刀」汤面。
事缘一位香港商界友人投资西安的酒店开业,邀约前往凑热闹。大家说去逛街,不失时机看西安古都的容貌,趁剪彩鸣炮仗的喜庆声中溜开,坐的士去旧城区感受西安民风。
到了大街的两旁,街坊食店一家连接一家,每家店子门前挂着蓝底布条,上面写着白色大字「泡馍」,热气腾腾,内外都是食客,有人捧着很大的汤钵站着吃,一脸滋滋入味。简而清见闻甚丰,却问泡馍是什麽,伊达出生上海,也答不上,一起好奇地走到店子看。
只见店前一只特大的锅,下面烧着火,很大一锅汤有大白菜、带着肉的大块羊骨,熬得浓浓,散发香味。坐在长枱的食客,手中各有一只大汤碗,拿起一大块烤面饼圆形的有碟子这麽大小,各人手上的烤面饼他们叫「馍」,用手将馍捏碎於汤钵中,然後走到大锅旁边,师傅把热腾腾羊骨羊肉与大白菜熬出的汤,加入钵中。这种吃法叫「泡馍」,也就是蓝布条上的两个大字了。西安人再浇两汤羮辣椒油,严寒天吃出一面汗珠。
比泡馍更吸引的,有街头食档的刀削面,伊达立即说:「小李飞刀啊!」
受师傅「小李飞刀」的吸引,特意上前光顾,要了三碗刀削面。师傅应声好的,站在一大锅沸腾的羊肉菜汤边,把面团放在左肩上,开始他的操作,只见他不用手扶,右手拿起锋利的铁片,一刀一刀的削着面团,一刀下去,飞出薄如纸,状似柳条的面条,刀法密麻麻的,面片如柳叶纷飞,想起「满城飞絮」的句子,一片片落到大锅的热汤,师傅捞起来,浇上满满一大钵汤,完成香喷喷的刀削汤面,看得我们眼都直了。三人站在马路露天冷风下,各自捧着一大钵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喝起来,汤味真香浓,驱去寒气身体和暖起来。简而清放下汤钵说「坚料」。
最後一次与简而清午餐叙,在利舞台的大风堂,还有武打电影大导张彻,两人皆乘黄鹤,与西安小李飞刀都成往事。
说到大锅,想起「白云巴衣」的美食。
有一次四川商品来港展览,开幕酒会以四川点心代替酒店惯用的西点,一时令人感到别开生面。点心中有一「白云巴衣」,其实是本港上海馆子的锅巴的另称。锅巴以四川驰名,特别是昭觉寺的锅巴名扬海内外,主办人特意以川式点心招待嘉宾,使人留下新鲜印象。
「白云巴衣」的巴衣,是四川人对锅巴的叫法,香港人叫饭焦,北方叫锅巴,酒会的巴衣是我吃到最好的锅巴,比本地北方馆子的厚,入口酥化,本港没见煮成这样又厚又酥化的饭焦,酒会主人说,这是由四川运来的「白云巴衣」,还说四川的巴衣以昭觉寺的最好。
昭觉寺建於唐贞观年间,厨房甚大,寺内的大锅闻名远近,当年有僧人五六百人,用一只大锅煮饭,厨子下米、放水、洗擦靠一把梯上落,就是这只大锅,出了四川闻名的巴衣。巴衣可以乾吃,可以泡汤,奇怪的是昭觉寺的巴衣以猪肉佐料,加入冬菇豆苗、姜葱。有人不解僧人之地可吃荤,从藏传佛教不禁荤即可理解。时光匆匆,好些人事留下不少回忆,现在是我孙儿的一代去四川游览了。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