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6|回复: 0

香港报业报人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6 08: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報人故事.jpg

  图:香港报业报人经历岁月磨炼;图为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五年)的《香港华字日报》

  说到与白先勇儿时有情分的记者。我知道是唐道一。

  唐道一先後任职记者於《工商晚报》与《成报》,由《成报》退休後,住在东半山的云景道,儿子移民美国生活富裕,颐养天年,因痼疾缠身离开这个世界。

  唐道一於六十年代初驻守九龙,每日在普庆戏院二楼高华大酒楼同枱,一众全港午报、晚报及夜报记者,彼此接触近十年,但不瞒身世。父亲唐纪,解放前任广西後勤司令,与国民党将领白崇禧既是同袍又属桂系,与蒋若即若离;白崇禧追随蒋氏撤至台湾,李宗仁流亡海外自立「第三势力」,蒋始终不放心白与李的同乡关系,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郁郁不得其志,他把儿子白先勇送到美国读书,白先勇後成为着名小说家。

  唐道一的父亲没有赴台,带着他来香港住下,弃军政而从商,生意夥伴是犹太人,後来经商失败,从大陆带来的资金所余无几,犹太人却因此富有。

  唐道一提起这桩事总是摇头,认为父亲被犹太人骗了。认识唐约在六○年,他是《工商晚报》驻九龙记者,当时《新晚报》、《星岛晚报》等,约有十家午报和晚报的记者以普庆戏院二楼的高华酒楼聚脚,每天碰面,各为其主,许多时候,一起跑新闻。

  他做记者时日子不算宽裕,住在荔园後面的九华径,已经是一女一子的父亲。唐道一不忘风光的日子,父亲唐纪权倾广西的时候。他偶然透露一点身世,平常出入十多名佩枪的马弁,追随左右,那时他才十三四岁。

  他与白先勇小时候有一段日子玩在一起,白先勇小说《谪仙记》里,有一段描写台上戏子唱戏,戏棚底下两个小孩穿来穿去玩着,小说里小的一个就是唐道一的影子。他说,每有戏上演,搭起戏台,与白先勇钻进台底的竹棚架,闹着追逐,他个子比白先勇矮小许多,爬得快,白先勇斗不过他。两家父辈同是军中猛人,小时经常一起玩。

  他做记者时官门脾气未改,个性倔强,采访时常与现场警员斗法斗嘴,警察要带他到警署,他要向警署投诉警察,两人到了旺角警署,遇上警司黄永贤,一见相熟的,摆摆手,着他离开。後来黄永贤涉案,与曾昭科同日递解出境,黄永贤乘四川轮去台湾。

  唐道一记者生涯长达二十余年,退休前几年享儿女之福,日渐发胖,也因肥胖被病所缠。

  办报纸是一门另类行业,极具挑战,有喜有忧,报人半生的阅历可抵他人再生,这也是以新闻为职业的诱因吧。最近身边发生的事,使人感到以文字为职业真有些可怕。与我相熟的报纸老总,有两位退休三几年後患了认知障碍症(俗称老人痴呆症)。两位前辈,都是报界才俊,毕业於一九四九年前北平全国着名的学府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报业精英,文章对社会起很大影响力。

  退休前,两人身体状况正常,张老总身材魁梧,约六尺高,爱好音乐,有一副经训练的男低音,音域宽而雄浑,想是当年大学的风头分子。他长期夜班,每日写专栏与评论,公众假期照常工作,甚少生病。後来《商报》创办,他一手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坊间及茶客每日必读。

  他退休不久,便听到他生病的消息,家人发觉他行为有异,忘记关门,忘记洗脸,老同事上门探访,对过去每天一同工作的旧同事认不出,我们都觉不妙,家人甚是担忧,再过些时候,从他家人的口信中知道,他连家也认不出。成为已不可医的「老人痴呆」病患者。他的太太相继退休,突然患上丈夫同类的病,不辨家人,包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丈夫,两位老人每天在家中相对,谁也认不出谁,数十年相依,从此眼中他没她,她也没他,最难受是身边的儿女。

  另一位老总兼主笔,每日一篇国际时事评论,由报纸转到一份国际性英文杂志任总编辑与主笔,常与外国名记者及作家来往,社交活跃,身材中等,钢条形,喜穿短裤,乐观、活跃,退休前身体正常,退休後三数年,「老人痴呆症」由浅入深,存於世而不识世。女儿是本港着名儿科专家,曾在港大授课,对父亲顽痴爱莫能助。

  两位长者晚年际遇,令我耿耿於怀。私下交谈,认为报人患此病的原因是经常用脑,出现过早透支。

  女性办报,胡仙不是第一人,一对姓洪的姐妹花,是香港女性办报先驱,能称为「报业女王」的则为胡仙,她掌控星岛报业集团时,年仅二十二岁。

  胡仙祖籍福建省永定县人,胡文虎的女儿,曾经拥有香港大坑道及新加坡的虎豹别墅,及本港多份报章,新闻界称她「报业女王」,她拥有七家报纸的纪录至今仍是无人能破的纪录。

  在胡仙之前,香港出现过一张由女性办的报纸:《女界星期录》。

  创办人是一双姐妹,洪舜英和洪美英,大半世纪前,印刷业没有今天发达,报纸专业人才甚缺,女性社会地位不如今天,女性冲进男权社会,创办报纸,需要付出很大勇气。一双姐妹选择办报,吹起一阵清风。洪氏姐妹成为香港女报人的第一代。

  一九三○年,再有一份《脂痕》周报出版,主持人也是女性。性质上周刊不是出版行业,属报业范畴。《脂痕》周刊为女性办报的第二代。

  《女界星期录》与《脂痕》寿命都短促,约半年时间,各自匆匆关门。

  女性办报当年令社会瞩目,读者好奇,洪氏姐妹成为年轻读者崇拜偶像,後来有人充作女性办报,可见她们的影响力。看来亦是受洪氏姐妹的影响。自胡仙退出报业,本港再没有女报人,许是暂时现象吧。

  报纸不是工厂的制成品,用一个模式制造出来。新闻是非常复杂的学问,要求报人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生动态时刻进行研究,还有经营管理、摸索读者心理的一套学问;一个女报人,日夜颠倒工作,恐怕需要舍弃部分女性的寻常生活,做一个女作家,大抵会比女报人容易一些吧。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