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12月22日德媒报道,一辆货运列车必须行驶1.1万公里才能从曼海姆抵达重庆果园港。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它还要途经波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2月16日报道,按照中国政府的想法,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一部分,未来还会有更多货运列车投入该线路。这将提振长江周边地区和莱茵河周边地区并加强中德在物流、贸易和制造领域的合作。
报道称,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将获得约9000亿美元投资,并使修建抵达杜伊斯堡甚至更远地方的商路成为可能。
新华社每天都通过“新华丝路”发布多条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例如,对西方国家的投资将比原计划更多。除外还有,中国宁夏地区风能发电量再创纪录以及中国仍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贸易伙伴。
报道称,这些英文中国新闻信息产品除了标注新华社的标志外,还有另一个标志:德新社平台。这家德国最大通讯社受雇为技术供应商,并发布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德新社新闻发言人延斯·彼得森回答说:“该平台服务于专业的产品交换市场。”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一份研究中得出结论:公众对中国的态度主要受到大型媒体的影响。德国之声引用这份研究结论称,中国正积极改善世界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感知。
西方媒体普遍对中国持怀疑态度。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专家托尔斯滕·本纳说:“这些国家有很多独立的声音。智库、研究人员和大多数记者都和中国保持距离并非常批判地报道中国。”尽管如此,北京也试图说服外国记者和科学家讲述“中国的好故事”。
报道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应该为此提供帮助。不仅那些期待通过该倡议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获得新商机的企业赞扬这一倡议。也有前德国总理施罗德那样的著名支持者。他在今年的汉堡峰会上说:“我相信,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亚洲和欧洲的人们及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
2018年是“一带一路”发展的第5个年头。
这一年,全球经济状况持续改善,经济向好趋势明显;但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较2017年更为严峻,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多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邓红辉表示。
另一方面,以数字经济、跨境电商、跨境支付与结算、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也正在“一带一路”沿线蓬勃发展。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创造着新的需求和合作机遇。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在表示,中国和欧盟有着共同的利益——维护合作性的、基于规则和和平的国际体制。“这样的体制是基于国际法、多边机构,是国际体制的基础。”
郁白指出,欧盟和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欧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要基于双方之间的互联互通。他表示,中欧之间需要创造实体以及非实体的一些框架基础设施,让商品、服务、理念和人员等多种要素能够实现流通。
2018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亚互联互通战略。郁白表示,互联互通应当是全方位的——既覆盖交通、运输、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覆盖人文领域,以及参与国之间数字领域的联系,为新的数字经济做好准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也指出,理解“一带一路”一定要用系统论的方法:它是系统、综合的合作平台。“从‘五通’覆盖政策的对话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双向贸易的推进,双向投资的发展、促进,背后的金融支持,以及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的交流进行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基建互联互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向前发展。”张建平表示,“在此过程中,中国会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实现双赢和多赢。”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介绍,其所在机构目前主要在融资、融智、增信等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在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通过延伸出的无偿增值服务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和教训分享,并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我们是比较好的撮合平台,是产融结合的发力点。一脚踩在产业端,一脚踩在金融端,天然具有撮合优势。”
“一带一路”沿线诸多的市场机会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引人关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驱动,电子支付、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尚在崭露头角,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一批足以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革的新兴科技也正逐步成熟、落地。
法国欧瑞泽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岚认为,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已经完成了很多准备工作,2018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为此打下了第二层发展的基础,“让沿线国家的老百姓能够充分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繁荣和生活便利,用更合理、更快的方法享受到经济全球化。”
在他看来,下一个五年会是“一带一路”的爆发期,会有更大的机遇。挑战则更多在于企业自身的眼光和战略能否抓住其中的机遇。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解喆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过去是通过基建赋能和资本赋能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未来则会是通过技术实现科技赋能、产业赋能。“过去基建、交通等算是‘一带一路 1.0’,我们现在看到的则是更加多元化的‘2.0’。”他表示,多元化不仅将体现在合作项目上,还有主体多元化,更多的民营企业将走出去。不过,以货币问题为代表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数字化或许会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根据 新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