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4|回复: 0

当代世界:中国在非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2 2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

最近几年,西方一些媒体不断地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对非洲的帮助歪曲为“新殖民主义”,使中国对非洲的正常投资、援助等受到负面舆论干扰。本文拟分析当前非洲的涉华话语现状及中国话语在非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前在非涉华话语权由西方主导

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快速增长。西方一些媒体不断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对非洲的帮助歪曲为“新殖民主义”,这种舆论在非洲也有很大市场,使中国对非洲的正常投资、援助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负面舆论干扰。从现实情况看,在非洲,目前有关中国议题的话语权是由西方主导的。

一、非洲公众获取中国信息渠道:西方媒体主导

2012年9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完成《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评估研究报告》[1]。此次调研发现,非洲公众对获取与中国相关的信息兴趣浓厚。然而,中国媒体在非洲公众中的影响力明显处于弱势。本土媒体在公众获取与中国相关信息的渠道中占主流,西方媒体也在话语权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南非为例。81.4%的南非公众表示通过本土媒体了解中国,42.5%则通过其他国家的媒体获取有关中国的消息,将中国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主要信息源的南非公众分别仅占7.2%和3.2%,而近半数(46.7%)公众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使用中国媒体”。

南非公众获取与中国相关的信息时,首选知名门户网站News24(26.5%)。该网站是南非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新闻资讯类网站。另一方面,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对南非公众的吸引力很强。CNN(16.4%)、BBC(15.6%)和Google News(13%)的入选率均超过了10%。

本土媒体是非洲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第一渠道,西方媒体是第二渠道。但事实上,大部分非洲本土媒体也深受西方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非洲媒体自身采集能力有限,多转引西方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北京只有四家非洲常驻媒体,是各区域常驻中国媒体数量最少的。因此,非洲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大部分都不是自己采集的,而是来自于西方媒体。

二是非洲主流媒体多为英文媒体,与西方媒体合作密切。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西方国家的语言在非洲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部分非洲媒体都受西方影响或有西方背景。在上文提到的《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评估研究报告》中,南非公众获取与中国相关的信息时,在前十位中榜上有名的非洲本土媒体,除了Beeld(《映象报》)是阿非利卡语报纸外,其他均为英文媒体,而且这些媒体在节目制作、节目来源、技术引进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和西方媒体集团有密切关系。比如M-NET是非洲最有影响力的收费电视频道,但节目多数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少数是本地栏目。

因此,虽然本土媒体是非洲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第一渠道,但西方媒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二、在非洲涉华话语产生源头:西方智库主导

在西方,媒体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但究其话语源头,多数是由智库产生。西方智库不仅主导着西方世界的涉华话语源头,还通过各种方式影响非洲本土的智库、NGO、媒体等话语生产和传播机构,控制着非洲的涉华话语。此外,西方民调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在非涉华话语的主导者之一。

(1)设置国际议程

由于西方国家的智库研究选题具有全球性,它们讨论的话题、设置的议程通过国际主流媒体、国际研讨会等平台广泛传播而成为“国际议程”。它们提出的一些核心观点便以“国际社会的声音”出现,乃至于成为“正确舆论导向”,后来回应者即使反驳、提出异议也很难撼动这些已经牢牢占据的主导地位的观点。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资深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外交》杂志主编长达14年的莫伊西斯?纳伊姆博士指出:“近五年来几乎所有能引起全球性关注和辩论的主张和思想均产生于美国,而不是美国之外。”

(2)本土化策略

为了确立自身对全球性国际问题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西方国家的智库纷纷在对象国实施本土化策略,通过与对象国的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分支机构,与对象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研究,资助对象国学者开展研究,设立对象国语言网站等方式,积极向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学者、政策主张及管理模式,力求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对象国的决策和舆论。

“过去数十年,西方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想优势的保持与学术话语霸权的掌控,并投入相当多的精力与财力。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在推进其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西方通过持续性地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所谓‘民主援助’战略,将经济援助与意识形态输出挂钩,以援助为手段在发展中国家持续输出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西方用大量的经费资助扶持发展中国家各类学术机构、民间智库、出版网络、媒体机构,以此介入当地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和媒体界,影响其价值理念与思想倾向。”

可以说,对其他国家而言,西方不仅影响世界的“某国观”,还希望影响某国的“世界观”。“某种意义上,‘新殖民主义’正是西方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优势,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只重利润、只会‘索取’而不关心非洲民主和人权的国家。”

中国在非洲话语缺失原因分析

中国在非洲话语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这也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话语生产主体单一

在构建与传播话语方面,应当关注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智库就是提供理论的重要支撑,是构建话语体系极重要的方面,而这也是中国目前比较缺乏的一环。目前,中国大部分话语都由官方主导,都是官方政治话语。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智库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作用发挥还有较大局限,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力机制和品牌声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NGO、民调机构、媒体就更加缺乏。

二、话语内容应急性为主

西方智库、NGO、民调机构和媒体,密切跟踪形势,长期准备,精心包装,推出的一些概念和提法,能够很快在国际战略、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军事战略等方面主导话语权,后来者只有追随或者辩驳。中国缺乏顶层设计,大部分是一时一事的临时性应对,这样的结果是我们长期以来忙于对一个接一个所谓的“国际议程”做出被动的“回应”。

三、话语传播渠道不畅

中国媒体在非洲的认可度较低。由于长期受欧洲殖民统治,非洲国家对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更熟悉,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媒体对非传播的难度。《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评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媒体未成为非洲公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与“语言不通”有较大关系。分别有45.1%的南非受访者和24.1%的肯尼亚受访者将“语言不通”作为不倾向选择中国媒体的原因,是最多被提及的项目。然而,专业性的官方英文媒体在两个非洲国家的影响力也并不容乐观。三成半(35.8%)南非公众表示“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中国媒体”,持此态度的肯尼亚公众也占到了16.6%。

四、话语表达方式吸引力不够

《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评估究报告》显示,非洲国家公众对中国媒体没有亲近感,与中国媒体的自身竞争力不强也有明显的关系: 6.8%认为中国媒体内容不吸引人,5.4%和2.2%则分别认为中国媒体节目种类少和内容不新颖。“辨识度”不高和传播方式不当导致潜在的非洲受众群体对中国媒体望而却步。

在非构建与传播中国话语的思考

一、增强中国智库制造话语的能力

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最大的挑战。壮大中国智库和传播实力,是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最根本的一环。要系统研究与中国利益相关的、具有前瞻性的热点课题,提出独到的、带有中国视角的观点,做好思想和舆论储备,避免被动的、救火式的对外传播。同时还要学习借鉴西方智库的国际传播策略,打造国际知名智库刊物,主动向国内外媒体推销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国际论坛、研讨会,通过与国外智库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传播“中国话语”。此外,应加强与西方和非洲国家的智库、NGO的交流与沟通,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开展自主民调,参与话语设置。

二、提升媒体影响力,加强媒体合作,拓展话语传播的渠道

一方面,加强自身对外媒体的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非洲媒体的交流合作。除了少数非洲国家,大部分非洲国家的媒体发展需要搭建平台、增加专业人员、更新传播技术。中国应以战略眼光,在人员培训、技术援建、内容提供方面有更大、更积极的作为,使中国新闻理念和中国技术标准融入到非洲国家媒体的发展中,使中国元素、中国视角融入非洲媒体的内容中。

三、将移动互联网作为重点突破口

西方传统主流媒体在非洲占据话语主导地位,短期内很难撼动,但新媒体的发展给中国提升话语权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虽然目前主流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国际空间依然拥有强大影响力,但新媒体分享、分化“媒体话语权”正在成为现实。虽然非洲国家的大部分地区依然贫穷落后,收音机在信息获取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有线电视和网络的使用成本从几十、上百美元下降到十几美元,电视和网络正在追赶收音机,成为当地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其中,移动互联网更是成为部分大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新宠。国际电信联盟(ITU)2013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非洲成为在线移动宽带用户发展最快的区域,移动宽带普及率从2010年的2%提高到2013年的11%。因此,我们应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在非洲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点突破口,在内容和形式上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量身打造,适应非洲用户需求,争取影响年轻一代。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及影响力传播研究》 (项目编号:13AXW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1] 说明:本项目的调研区域为南非和肯尼亚,南非覆盖全国7个城市,共1000个样本;肯尼亚覆盖全国10个城市,共1000个样本。两国合计2000样本。本项研究此阶段主要针对南非及肯尼亚的普通公众,受访者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8-60周岁,在当地居住一年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9-16 1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