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长春8月12日电 题:世界性“粮荒”引发全球关注粮食安全
新华社记者 何悦 王猛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这意味着未来4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增长50%到65%,这无疑对全球农业提出严峻考验。
在11日于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第三届中欧农业研讨会上,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认为,世界粮食安全正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世界性“粮荒”——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引发了全球更加关注粮食安全。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与2001年相比,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世界粮食库存分别下降37.9%、15.1%和8.4%,2010年则下降17.3%。
在中欧农业研讨会上,荷兰泽兰省副省长贝费伦指出,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更加凸显。世界银行统计表明,到2030年,发展中世界的城市和城镇人口将占世界城市人口的81%,加大了全球粮食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恶化也导致世界性粮食产量缩水。”英国苏格兰农学院土壤和作物系统部主任克里斯蒂·沃特森博士表示,沙漠面积的日益扩大、水位下降及气温升高,被认为是粮食产量缩减的主要原因。
此外,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粮食产量在21亿-25亿吨间波动,其中中国、美国、印度3国约占到一半。而世界缺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非洲是缺粮最严重的地区,多数国家都严重缺粮;亚洲是生产粮食最多的地区,但部分国家也严重缺粮;中南美洲也有部分国家严重缺粮。”中国吉林省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春说。
数据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世界粮食产量从6.31亿吨增长到17.81亿吨,增加了2.82倍。“20世纪90年代前5年,世界粮食产量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荷兰驻华使馆农业参赞贺孟可说,1990-1996年间增长率平均为0.88%,1993年以来连续3年出现减产。而自1997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趋势。“2004年以后才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他说。
据悉,2004年世界粮食产量突破22亿吨、2007年突破23亿吨、2008年突破25亿吨。
中国粮食生产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阶段。王立春说,2004年后国家加大了粮食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力度,中国粮食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实现连续7年粮食增产,2007年-2010年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5亿吨。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任克军认为,当前中国农业存在“四低”:即人均占有低、总产增长率低、种粮效益低、粮食质量低,粮食产需矛盾呈扩大态势。“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是加拿大的1/18、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8、印度的1/2。”他说。
“中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形势也十分严峻。”王立春认为,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6.2亿吨,比目前还要增加0.8亿吨。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可用“丰年有余,灾年不足”来形容。特别是受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大环境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脆弱。而世界粮食贸易竞争激烈,致使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此外,农业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据悉,目前中国污染农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农田中有机农药残留量高达50%-60%,有机废弃物总量高达40亿吨。“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靠天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王立春说。
专家们表示,面对世界性的“粮荒”问题,如何既保护环境又加强粮食安全应引起各国政府重视。
对此,英国苏格兰农学院土壤和作物系统部主任克里斯蒂·沃特森博士表示,“应对这些挑战,高效、环保、健康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贺孟可认为,成本控制下的作物产量突破和可持续高产、超高产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未来粮食生产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这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核心所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