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内罗毕11月10日电综述:筑路东非——“中国路”写就肯尼亚发展新蓝图
新华社记者宋晨 吴燕妮
沿内罗毕城一路向北,明亮的阳光下,锡卡高速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在绿树青葱的东非高原上。
连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甚至盘活整个东非经济地理板块,这条耗资约3.6亿美元的“超级高速公路”,在肯尼亚未来的历史里,无疑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发展潜力。
11月9日,由3家中国公司参与建设、肯尼亚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锡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一条连结东非现在与未来的路,在脚下铺开。
缓解拥堵的“高速路”
内罗毕是座不折不扣的“堵城”。
对于这个拥有300多万人口的“东非第一城”来说,交通拥堵问题始终是城市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在去年公布的一项国际城市交通拥堵程度调查中,内罗毕的拥堵程度位列全球第四,每日平均拥堵时间达2.1小时,高于1.3小时的调查样本平均值。
在锡卡路建成前,原有道路的单侧车道只有7米宽,但每分钟车流量却达到60辆,繁忙程度可想而知。由于老旧的道路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造成严重堵车。居住在公路沿途的居民往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赶到内罗毕城区上班。
但当这条总长51公里的“超级高速”修通后,路宽拓展至60米,拥有双向8车道,另建有两条支路分别连接蒙巴萨高速公路和瓦亚齐路,辅助主干道使用。如今人们进城,只需要20至30分钟。
在肯尼亚总统齐贝吉看来,交通拥堵的缓解必将为经济发展“赢得更多时间”。
连结东非的“发财路”
“锡卡路是东非地区乃至整个非洲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通道,”齐贝吉当天在通车仪式上这样说道。他指出,锡卡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及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肯尼亚在东非国家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其海港城市蒙巴萨是非洲东岸最大的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600万吨。100年前,英国人便已看到肯尼亚接通东非腹地的能力,主持修建了连接蒙巴萨和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东非铁路大动脉。如今,这条铁路依然在使用,但更多的货物要从肯尼亚境内通过公路转运至乌干达、苏丹、卢旺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甚至索马里。
目前的锡卡高速公路将伊希奥罗、马萨比特和肯北部曼德拉等多个重要经济中心连结起来,它同时也是肯尼亚通往埃塞俄比亚的唯一国际通道。从更大的地域视野来看,这条“超级路”已成为由埃及首都开罗向南连通至南非滨海城市开普敦的“全非大动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肯尼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希望借此成为东非乃至中东部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热点。肯尼亚政府投资于公路网维护和升级的费用逐年增长。据齐贝吉介绍,投资额已从2008-2009财年的900亿肯先令(约合10亿美元)增长到本年度的1470亿肯先令(约合1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齐贝吉认为,此次锡卡路的成功开通是肯政府实现“通过改善交通带动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里程碑。
肯尼亚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梅塞克·齐丹达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肯尼亚将通过扩建交通运输网,更有效地助力东非共同体开展经济活动。
齐丹达表示,公路交通在肯尼亚是占据主导位置的交通运输方式,93%的货运和客运都靠公路交通完成。他说:“通过投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肯尼亚将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中东部非洲的经济中心。”
锡卡路的建设不但活跃了路网,也刺激了肯房地产业的发展。目前,公路沿线地价已至少上涨5倍,房屋租金也水涨船高。此外,道路工程还带动了就业,锡卡路修建期共创造了3500个就业岗位。
美名远播的“中国路”
肯尼亚人赠予锡卡路一个爱称:“中国路”。
“锡卡路是中肯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见证与成果。”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如此评价这条“中国路”。
锡卡项目从2009年动工,到2012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中国建设者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他们从不曾去过内罗毕的酒吧夜店,也不曾在蒙巴萨松软的白沙滩上度假,”刘光源说,这些建设者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程建设中。
中国建设者专业的工程技术、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当地人的称赞。肯尼亚人塞缪尔在锡卡项目建设公司之一的中国武夷工作,他说他非常赞赏中国“辛勤劳作的文化”,“他们工作起来一丝不苟,非常专注。我们肯尼亚人需要学习这一点”。
内罗毕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南得加曾举例说,中国公司在铺设道砟前先填土,这种做法纠正了以前肯尼亚建设道路前用大量岩石填充的方法,值得在全肯尼亚所有道路建设中推广。南得加指出,“中国路”工程质量一流,是鲜活的中国品牌,给肯尼亚政府带来了好名声,让其他周边国家羡慕不已。
来自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东非邻国的国家首脑以及非洲多国的道路部门高官纷纷前来锡卡路考察,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有这样一条“中国路”。
“在未来,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肯尼亚将面临很多相同的挑战,”刘光源说,中国人民将继续与肯尼亚民众一道,为“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