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中国地方两会释放新政信号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许晓青 王晓洁
随着中国地方两会的渐次深入,人们的关注点从会风转向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方政府描绘的2013年工作目标,更注重民生,更直面问题,更求真务实,接地气,干实事,增质量,惠人民,释放出新政信号。
“如果我们还用老的思维和理念,许多新问题就看不清、看不透”“发展活力足不足,取决于动力足不足,现在我们的活力还不够足”……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话引起上海两会代表委员的共鸣。
韩正在谈及上海下一步发展时坦言,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全国的能力加快提升;减,进一步“减少四个依赖”;乘,行政效率提高、法治环境改善要有“乘数效应”;除,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地方两会召开期间,雾霾天气再袭北方多个城市,“十面霾伏”“北京咳”等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治理环境污染成为摆在各地政府眼前的一道考题。
北京两会代表委员纷纷聚焦生态文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承诺,2013年将深化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工作,加大PM2.5治理力度,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尽管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篇幅普遍“瘦身”,但民生分量未减反增。
“收入、教育、医疗、就业、城乡、绿色”,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关键词无不关乎百姓生活,是货真价实的“民生工程”。报告提出,今年,福建将在民生工程战役投入265亿元,办好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2013年主要任务的篇幅有13页,其中近三分之一谈民生。过去五年,江苏公共财政逾7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今年还将增加投入。
2013年山西将再出台10项新的扶持政策,新增补贴资金10亿元,确保农民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平定县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山西省人大代表刘建平感慨道,“看得见、摸得着”的惠农政策不仅让村民得实惠,也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实”字当头。多省领导人带头誓言“实干”。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白玛赤林表连用“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为未来五年“实干兴藏”定基调。湖北省省长王国生说,富民强省要靠实干,“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也无法实现”。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表示,要真抓实干,让人民更幸福。
经济“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去年11月末中央领导人提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韩正指出,要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追求更有效益、更高品质、更绿色的经济总量”。
尽管地方经济增长仍有投资冲动,但两会透露出的更多信息是,各地政府纷纷开始强调给增长“挤水”。在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及外需疲软的环境下,多省下调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此间观察家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减速增质只是一个开端,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而非速度的时代。
中共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省份,正着力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不拖全国后腿”。
新疆自治区政府为未来发展设定了具体计划:2015年GDP翻一番,2020年翻一番半以上。
青海省政府提出,保持12%的增速,省生产总值到2020年有望比2010年实现翻两番……“青海一定能在总体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