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题 经济观察:开放中国将为全球注入“新红利”
新华社记者 周舟 郑天虹 孙青 王菁婧
《邓小平时代》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如是描述中国发生的变化:“一个曾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维拒之门外的国家”,“真正加入到国际社会之中,成为由贸易、金融和各种公民交往活动所构成的全球体系中活跃的一员。”
这一变化的最新受益者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中国证监会上周又公布批准了6家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而设于新加坡的PIMCO亚洲私营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中国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放松限制并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这是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贝克斌接受新华社邮件采访时说。
资本市场加快开放
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结构“再平衡”,加快开放资本市场——这是继中国2001年加入WTO并大幅开放其商品和服务市场后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2003年启动的QFII允许外汇资金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是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安排,而近期其开放进程显著加快。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20家投资公司获批QFII,超过2009年的全年批准量。获批的213家QFII中,除投行巨头高盛、摩根士丹利外,还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和香港医管局公积金计划等公益性资本机构。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月14日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希望外资占中国A股市场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乘10或乘以9。
“全球的投资者都在持续关注并希望参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希望从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增长和发展中受益。”贝克斌说。
人们预计,即将于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1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表示,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
软环境增强“投资引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而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仅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尽管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连月来呈现负增长态势,但投资软环境的成熟将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新设外资企业1883家,同比增长34.3%。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苏里达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到中国来”已成为具全球雄心的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中国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1991年在广东东莞投资建设了第一所西方投资者所有的电厂。赛亚丁说:“当时几乎没有行业法规,现在法制健全了,合同的执行力更强、更清晰。”目前该商会成员已达1600家。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尼古拉斯·艾伯斯塔特接受新华社电话采访时说,外国投资者对投资国的法治与知识产权保护最为关切,而中国正在这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希望“两会”产生的新一届政府会进一步予以推动。
去年2月,习近平在美访问期间承诺,中国正在着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继续从司法和行政两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建立副总理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为本国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经营环境。
新市场孕育新期待
在华考察的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艾丽思·艾克曼最关心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会如何与奥朗德政府一道推动双边经济合作。“法国政府希望不只是卖飞机,绿色能源是其希望能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领域。”艾克曼说。
艾克曼来华调研的课题是“中国经济转型对中法关系的影响”,目前已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外国投资者过去把中国视作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廉的要素产地,这种情况正在扭转,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正为世界提供了最庞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低劳动成本模式发生了变化,这将会改变外国在华投资格局,外资也乐见于中国从依赖出口的旧经济模式转换为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的新商业模式。”艾伯斯塔特说。
中国鼓励境外资本在境内投资设立养老机构是这一趋势的证据之一。2012年7月24日,中国民政部给予境外投资者与境内养老机构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利好政策推动下,美国最大的老年社区护理机构伊美瑞斯特在上海设立了该市首家外资养老机构。
除中国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也是伊美瑞斯特的客户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再将中国视为单纯的“金矿”,他们打算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度追寻自己的“中国梦”。
来华11年的约旦商人墨菲德·阿吉尔定居在“中国制造”的大本营浙江小镇义乌,便利的贸易条件和湿润的气候让他把一家子都搬到这个“国际化小都市”来,目前定居义乌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商人已达数千人之多。
阿吉尔在当地高中读书的女儿今年就毕业了。“我准备让她在中国读大学。为什么不呢?在中国工作,中国就是家,这就是我的理论。”阿吉尔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