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随笔:罪与爱
新华社记者丁宜
第85届奥斯卡奖当地时间24日晚尘埃落定。一众美国大片中,法语电影《爱》超越语言、文化与国界,凭借其直抵人们内心的真实与爱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外语片奖。
奥地利、法国和德国合拍的这部影片叙事平实,节奏不快。一对八旬老人乔治和安娜,尽管唯一的女儿不在身边,但过着相互搀扶、有尊严、不失情趣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安娜中风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呻吟,生不如死。同样衰老的乔治拼尽全力照料老伴,在两人身心极度疲惫而绝望后乔治用被子捂死了自己的爱人……
舒缓的古典音乐、怀旧的木质家具、柔和的灯光、慢条斯理的生活节奏……在看似平静的氛围下,夫妇俩却在“生还是死?”的抉择之间挣扎。类似聊家常似的对白,大段大段的长镜头,刷碗、看报纸、洗澡、上厕所、尿床、与护工吵架……再琐碎不过的细节,再真实不过的现实生活。
故事虽发生在欧洲,但却普天下共有。没有煽情,却催人泪下;没有轰轰烈烈,却戳痛人心。《爱》之所以横扫“戛纳”捧回“金棕榈”,折冠“法国奥斯卡”凯撒奖,进军美国拥抱“金球”,最终打入好莱坞捧回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1年广州的“孝子弑母”等一系列人伦惨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出上述举动的动机和方式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为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解除难以忍受的痛苦,以极端的方式结束对方的生命。
绝望、无助、焦虑绘就了一幅缺乏安全感的当代社会图景。背后的罪与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爱》真实反映了人们想在生活或病痛的重压之下,留住生命最后的尊严。
生命一旦失去,不可重来。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现代化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针对独生子女时代社会养老问题下大力气出台有效对策、提高医疗水平和覆盖范围、真心倡导社会关爱……一样都不能少。也许唯有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以“罪恶”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挚爱。(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