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东京5月9日电随笔:日本下关访古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
日本本州岛最西端的下关市,临着狭窄的关门海峡。关门海峡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日本海和濑户内海的要道,最窄处只有600米,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惊心动魄的事件,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关原名赤间关,也写作赤马关,简称马关,所以关门海峡曾称为马关海峡。
雄伟的关门桥横跨海峡,将下关与对岸九州岛北九州市的门司区连接在一起。大桥南面的海滨,屹立着两座青铜塑像,指示着著名的坛之浦古战场遗址。其中一座表现的是著名武将源义经在坛之浦海战中为躲避追击连续跳过8艘战船,另一座表现的是平氏大军统帅平知盛背负铁锚跳海自尽。
1185年4月25日,平氏与源氏水军在坛之浦总决战。当时,关门海峡的海流在下午转为从东向西之后,一度占优势的平氏大军开始不支,平知盛告诉母亲二位尼(平时子)大势已去后,二位尼对8岁的外孙安德天皇说“波涛之下也有帝都”,怀抱幼帝跳海。平知盛也将铁锚缆绳缠在腰间,头顶铁锚投水,平氏一族纷纷追随跳海,显赫一时的平氏一门最终灭亡。
源义经至今仍是日本人喜爱的勇武形象的代表,是净琉璃、歌舞伎和影视剧等的长盛不衰的题材。源义经因与异母兄、镰仓幕府创立者源赖朝失和,最终走投无路,手刃妻女后自尽,年仅31岁。而平知盛顶锚跳海的壮烈形象,也被谣曲等世代传唱。
坛之浦之战后,日本政治由贵族统治转为武士统治。镰仓幕府数年后建立,日本由中世进入近世的武家政治时期,关门海峡是日本武家政治的出发点。
关门桥往北不远,有一座龙宫门样式的朱红楼门,即著名的赤间神宫,供奉着被称为“水天皇”的安德天皇。赤间神宫马路对面,是一座二位尼怀抱安德天皇的雕像,基座上是《平家物语》的开篇语:“祇园精舍的钟声,传出诸行无常的回响;娑罗双树的花色,蕴含盛者必衰的道理……”
赤间神宫还有著名的“无耳芳一”的传说。据说赤间神宫的前身阿弥陀寺内有个盲人琵琶说唱师芳一,擅长说唱讲述平氏一族兴衰的《平家物语》,尤其是坛之浦之战一段,能“惊天地泣鬼神”。一天,一名武士请他去说唱这一段,到激烈处,听众纷纷啜泣,遂邀芳一连唱7晚。阿弥陀寺住持觉得事有蹊跷,派小和尚尾随,结果发现芳一在安德天皇陵前,被无数鬼火包围着说唱。住持令小和尚在芳一身上写满《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文以防不测,但耳朵上忘了写。结果,武士再来请芳一,看不到人,只好带走了双耳。芳一虽没了耳朵,但名声大噪,生意愈发好。他的木像今天还被供奉在平氏墓前的芳一堂内。
随着江户时代末期西方势力进入日本,日本武士阶层掀起了“攘夷”浪潮。下关所在的长州藩“攘夷”最为激烈,曾于1863年在海峡炮击西方商船。次年,英法荷美4国舰队占领马关炮台。长州藩由此反而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技术,成为日后明治维新的主力,因此下关战争对于日本近代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如今,几门当年大炮的复制品还摆放在海边,游客投入100日元硬币后,大炮会发出轰隆声,炮口还会冒烟。
赤间神宫隔壁,二战后重建的著名料亭(高级日餐馆)春帆楼前,立着一块标明此院落为“史迹”的石碑。原来,这里就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所。
物换星移几度秋。关门海峡,水流汹涌;关门桥下,百舸争流。当年,日本遣唐使就是从这里前往中国,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俯视关门海峡,难免感到历史的沉重。(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