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联合国8月27日电特写:中国竹简走进联合国总部
新华社记者倪红梅 裴蕾
“这个是雨字,那个是马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楼一层,不少人饶有兴致地看着画有中国古文字的展板评说着。
“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专题展览于27日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将持续到30日。
“远在人类发明纸张之前,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协和万邦等思想观念,就被中国人镌刻在竹简这种古老文化载体上……千百年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躺在历史尘封中的书简,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遥相呼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开幕式上致词说。
联合国副秘书长格图表示,清华简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表明中国古老哲学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启示。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学界通称为“清华简”。清华简约有2500枚,大约被埋藏在公元前300年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批有关《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史类经典的竹简。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的研究,整理释读出18篇内容。本次展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简牍制作、简牍文字的书写、研究和保护。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说,竹简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清华简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可以让世界更加具体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他说,清华大学将以这批战国竹简的收藏为契机,把竹简等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保护作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平台。
据介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经出版了三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受到各国学者高度重视。
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使节及在美国的清华校友等150多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结束后,首次清华简海外国际研讨会将于8月30日至9月1日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届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学者将围绕清华简研究进行深入研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