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中国谋求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新华社记者 徐兴堂 郭信峰
不久前中国政府下发的一份关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通知引发关注。通知规定,推广应用的新能源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此举旨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
如同难以根治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顽疾,近年来中国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也时有可见。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借助扩内需保增长,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自救政策,鼓励购买本地区产品,保护当地企业。政府下文“劝退”外地企业的例子常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这些做法凸显了中国市场区域分割的现状。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地方保护主义短期繁荣了本地经济,却在中国各地形成大大小小的分割市场,制约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接受采访时说,市场区域分割既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全国经济增长。市场被人为分割,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削弱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本来应具备的规模效应优势。
观察人士指出,这将是中国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改革要消除的障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题中之义。11月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被认为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路线图。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是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分工带来专业化。在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些地方适合生产农产品,有些地方适合轻工产品,消费者是受益的,这种配置需要市场来调节。”周宏春说。
英利集团总经理王向东对记者表示,由于GDP导向,一些地方政府不管行业过不过剩、盈不盈利,捞到项目就上马,地方政府干预市场过多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之一。
对于推动建设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中国领导层的态度十分明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7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指出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习近平说,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新一届领导层提出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和行业的资源错配提出的,而这些正是中国推行改革中的难点。
丁元竹说,除了地方政府的权利约束,中国体制改革本身没有到位也造成国内市场的区域分割,现行的户籍、土地、财政等制度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
以劳动力要素为例,由于受到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城市外来人口不能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由于行业间人事制度限制,造成政府和企业之间人员不能自由流动;由于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尚未统筹,导致地域之间的劳动力不能转移。
“劳动力、生产资料、资本是构成生产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如果都能够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就统一了。”丁元竹说。
专家指出,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体系,关键还在于将政府职能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从而打破区域市场分割。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说,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增长主义倾向,首先要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弱化市县政府经济增长的指标考核,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职能考核。
同时,涉及全国统一市场的相关管理事项,统一上收至中央。中央层面则加大向市场的放权力度,并监管地方政府向市场放权,防止地方政府把相关的审批权截流自用。
丁元竹认为,所谓的统一市场,应该把全国各项制度统筹起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价格和资本制度。
“说到底还是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要通过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调整,减少行政干预,从而理顺市场的价格体系,打破区域市场垄断和分割。”周宏春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