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8|回复: 0

中国治理“公车腐败”迈出新步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1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中国治理“公车腐败”迈出新步伐

    新华社记者 杨慧 任珂 高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对公车改革作出严格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表述引发舆论关注,这些举措被认为是对“公车腐败”宣战的新信号。

    此间专家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一轮公车改革措施是遏制“公车腐败”的标本兼治之策,同时应预防公务交通补贴成为公务人员的变相福利,政策的有效执行还需加强财政预算监督与公务人员的观念转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例》中的公车改革措施凸显了新一届政府解决多年累积顽疾的决断力,明确规定除了特殊用途的公务车辆,取消其他一般公务用车,符合公众对于公车改革的期盼。

    公车私用等车轮上的腐败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近20个年头,一直被认为是行政体制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公车改革呼声不断,不少地方先后试水,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但这样的探索一直没有在全国铺开。

    “公车改革对象是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是政策的制定者,阻力大难以推开,改革关键在于公务人员的观念转变,改变过去将车辆品牌、车牌号等当做身份和权力象征的观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公车消费一直是中国“三公经费”的重头戏。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等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近六成,是公务接待费的近三倍。

    18日,中央纪委晒出今年以来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情况“成绩单”: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4839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类问题之首。

    “一般公务用车,应该是除了执行特殊公务之外的所有公务用车。”薛澜说。他建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衔接条例,保证政策的持久执行;公务人员上下班应该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利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实行公务补贴,严格报销制度。

    此外,专家还提醒警惕“公”“私”之间的灰色地带。“监督和惩罚必须结合起来,不能一边改革,一边变相通过增加车补来提高公务人员待遇”,马宝成说,“只有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步伐,强化预算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公车改革‘只有政策、没有执行’的怪圈。”

    专家认为,为了使政府的经费花得更有效,达到为老百姓服务的目的,治理公车腐败应该在整个公共财政预算中有所体现,减少公务用车支出在公共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8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